呂靜瓊
摘要:小學是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強化日常的隨堂習作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基于此,本文將主要論述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堂習作;現狀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0-0095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占據了重要地位。寫作是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但在日常隨堂習作中,學生缺乏有效的寫作素材,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強化日常的隨堂習作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意義
隨堂習作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且綜合反映了學生對于外部世界的認知能力。目前,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受我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寫作興趣不高,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寫作內容套路化,缺少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該強化日常的寫作訓練,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強化日常的寫作練習,為學生日后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
一般來說,小學高年級剛開始接受寫作訓練,在寫作過程中缺少生活化的素材,無從下筆。寫作內容陳舊、不夠新穎,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長時間的隨堂習作練習中,經常會感覺到厭煩。教師在隨堂習作中一般采用默寫、背誦、抄寫等死板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隨堂習作活動失去興趣。此外,受到資源環(huán)境的限制,師生交流活動較少,教學方式單調乏味,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只重視學生對字詞、語句的應用,一味地采取灌輸的方式,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寫作內容過于單一化,教師布置特定的練習任務,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與生活經歷,無法發(fā)揮寫作的引導性特點。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采用“我最……的人,我最……的事”等寫作題目,大多以開頭、主體、結尾三段式的習作模式為主,這種寫作模式相對較為固定,整體寫作形式比較固定,限制了學生思維發(fā)展,導致學生整體寫作結構比較雷同,缺少真情實感,不利于學生長久穩(wěn)定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措施
1.轉變單一的教學理念
高年級段的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認知能力,并且擁有豐富的情感。因此,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應該明確自己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統(tǒng)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作閱讀觀念,通過合作式學習,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鼓勵學生主動觀察生活中的人或事,體會作者的用詞結構與語言特色。
例如,教師在講解以春天為主的習作題目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首先想象與春天有關的文章、詩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與春天的故事,向學生講解“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钡仍娋?,不斷擴展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鼓勵學生自主討論與主題相關的實例,引導學生回憶與該主題相關的文章或生活經歷,活躍習作課堂氣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有素材可寫。在隨堂習作教學過程中,也可以以情景化的語言溝通入手,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并將課本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持續(xù)的沉浸式教學。擴展學生的思維廣度,通過日常的積累,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生寫作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形成常態(tài)化的教學機制
寫作的本質就是在固定的題材下,通過講故事、舉例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態(tài)度,因此,在小學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斷思考。在日常閱讀過程中注重積累,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增強自己對于文學的敏感性。在隨堂習作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身體習慣,要做到仔細閱讀要求,反復思考,在下筆之前要理清思路,錘煉文章的語句和字詞。在日常練習過程中可采用批注的方式進行互動式講解,鼓勵小組之間相互閱讀彼此的作品并做出標記,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快速提高學生對于字詞語句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摘抄隨筆作業(yè),鼓勵學生閱讀名著,背誦經典文段,將隨堂習作貫穿于整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走入文字,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課堂寫作的活躍度。豐富教學模式,突破傳統(tǒng)方式的束縛,盡可能地使教學方式生活化,解決小學作文中存在的痛點問題,將枯燥的作文練習轉化為生活化的情景。教師在講解六年級下冊《匆匆》時,可以帶領學生仔細觀察內部的語言結構,借鑒作者的對比寫作手法,鼓勵學生在隨堂習作中運用對比等修辭手法,提高文章的邏輯性。
3.強化日常的技巧練習
寫作技巧對寫作能力至關重要,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在開頭結尾處要運用排比句、比喻句等,保證語言流暢,情感豐富,同時也要不斷閱讀名著,注重文章層次的創(chuàng)新性,以便提高學生寫作內容的可讀性和文學色彩。
例如,教師要帶領學生分析寫作題目中的字眼。首先,在反復審題的基礎上確定大綱,擬定題目,保證中心思想與材料保持一致。鼓勵學生在開頭、結尾過程中可綜合利用排比、比喻、設問這些修辭手法,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而在寫議論性文章時,要求學生敘議結合,正反論證,保證文章前后呼應,結尾點題升華中心。
習作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對學生的主體要求較高,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細心留心生活,養(yǎng)成正確的寫作閱讀習慣,不斷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學生未來的深入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彩艷.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J].新課程(上),2018(5).
[2]王麗芳.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及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8(18).
[3]孫迪.微探小學語文高年級隨堂習作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新課程,2017(2).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第二小學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