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寫作是人們交流思想情感、傳播信息、溝通公共關(guān)系的工具。人類產(chǎn)生了文字,進入文明社會以后,就離不開這個工具了。特別是當今時代對新型人才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即既懂專業(yè),又懂管理,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這種人才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必須具備較高的寫作能力。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把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當成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去做。但是,對寫作感到輕松愉快其樂無窮的學生恐怕是鳳毛麟角,而對作文感到困難艱苦憂心忡忡的學生則是成千上萬。不少小學生一遇到作文課就產(chǎn)生害怕的心理,因此也不肯寫作文。還有部分學生則認為自己以后不當作家、記者,寫不寫作文無所謂,因此也不肯寫作文。那么如何使小學生排除這種畏懼心理呢?在此,我認為:
一、信任——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绷曌鳠o非是讓學生把自己心中的積蓄寫出來,表達真情實感。作為教師只有把學生當成真正的朋友,課內(nèi)外常和學生一起聊天,談談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好的讀書習慣。學生才會身受啟發(fā),努力去培養(yǎng)這樣的習慣。同時,要傾聽孩子的苦惱,分享他們的快樂,讓孩子消除警戒,信任老師。這樣,他們才敢在作文中展現(xiàn)自我。
信任的另一表現(xiàn)就是教師應該把寫作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即鼓勵學生自由練筆,自由練筆是指小學生不受任何題材、體裁的限制,自由去寫作。從小學生的心理上來講,他們也許比較喜歡寫些日記一類的東西,但絕不愿意讓任何人看。因為很多時候,懷著希望得到老師、父母等長輩的理解、分擔的心情,向他人表白一些內(nèi)心的想法后,往往被長輩認為是思想走了岔道,結(jié)果不但不被人理解,還被嚴詞教導了一番。這樣的情況,試問學生還怎么敢自由的表達看法呢?
二、體驗——是學生迸發(fā)寫作靈感的原動力
蒙臺梭利說過:“我們只有在兒童身上才能領(lǐng)悟到大自然的雄偉?!币驗閮和幸活w好奇的心,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個富有想象的大腦。所以,教師要發(fā)揮他們的所長,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用童心去看這個世界,去感受生活。
奧妙無窮的自然景觀,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為小學生作文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蜜蜂釀蜜首先在百花叢中采無數(shù)花蜜,學生要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應像小蜜蜂一樣從多彩的生活和浩渺的書海中采集豐富的花蜜。著名語文教學專家魏書先生就是一個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寫出好文章的高水平教師,他說:“作文教學的源頭是生活積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彼越處煈獎?chuàng)設(shè)挖掘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徑的各種活動。如種植花草樹木,讓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yǎng)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走訪親戚朋友,溝通感情理解他人;參加家務勞動和公益活動,體驗勞動滋味等等。許多學生認為生活平淡無奇,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從熱愛生活入手,在接觸社會、學校、家庭的過程中,活躍思維,陶冶情操,增長才干,從感受中體驗并攝取作文素材,從而激發(fā)學生表達和寫作的欲望。
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契機,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的訓練,教給他們各種觀察方法,設(shè)定觀察地點,揭示觀察要點,從而主動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反映生活。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jīng)說:“一個人的智慧,從觀察天上和地上的實在東西而來,這樣得到的知識才牢固?!笨梢?,觀察是作文內(nèi)容具體深動、真情實感的前提。有一名語文教師在上課時,這堂并不是語文課,突然天色變暗,大風刮起??吹綄W生注意力已轉(zhuǎn)移到窗外,于是教師把握時機,停止授課,干脆讓學生靜靜觀察天色。從烏云密布到起風到下雨再到雨點止,學生都看在眼里,接著教師啟發(fā)他們,把剛才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便是一篇好文章。果然,這次作文比上了作文課還要成功,交上來的是一篇篇優(yōu)秀作文。
三、適“度”——使學生創(chuàng)作水平更上一層樓的臺階
寫好作文不是只靠傳授理論概念就可以的,而是要對學生進行一些“度”的訓練,以提高作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首先是速度訓練,有不少小學生的寫作速度很慢,主要是由于寫作時思維不集中,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缺乏緊迫感和時間觀念等造成的,可以通過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寫出一定字數(shù)的作文來克服惰性思維,增加緊迫感,從而加快寫作速度。 有些小學生作文總是寫得不具體,專寫短文,進行一定的長度訓練有助于學生把作文寫得具體生動??梢酝ㄟ^以下幾種方法來訓練學生的能力:①把一般短文擴充成較長的文章;②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給簡單的短文添上許多細節(jié)使之具體形象;③把古詩改成具體生動地記敘文。
學生作文中離題、偏題、立意不當、詳略失當?shù)默F(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就需要進行限度訓練,即限定一定范圍、限定主題等。通過經(jīng)常性的練習,可使學生確立中心,圍繞中心選材的能力大大加強,還可以根據(jù)作文的不同要求限定大概的字數(shù),使學生的作文篇幅既不太長也不太短,同時還能避免產(chǎn)生詳略失當?shù)谋撞 ?/p>
四、閱讀——是學生創(chuàng)作優(yōu)秀文章的必經(jīng)階段
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和素材這還不夠,還需要有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把自己的認識情感、體驗用生動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蘇軾曾言:“為學之道在厚積薄發(fā)”,熟讀的過程就是“厚積”的過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說讀和寫的關(guān)系。其實,閱讀是語文能力訓練與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感知語文文字的知識的知識和規(guī)律,既可以“熟練”文章的條理結(jié)構(gòu),又在讀的過程中開闊了視眼,訓練了思維,增長了知識。
五、批改——是學生完善創(chuàng)作的必要手段
我們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寫,教師批”的單一做法,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常用的方法有:自評、同桌互評,全班互評等。學生在作文本上寫評語與批注,然后自行反饋交流,有時候意見不統(tǒng)一,還會引起激烈的爭論,但著又何妨呢?爭論的過程就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我比較欣賞全班互平。首先,經(jīng)過多次批改實踐,學生不僅準確地記住了寫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對這些要求理解得越來越深刻。他會指導別人應該怎樣寫不應該怎樣寫,自然也增加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其次,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多名同學的作文,這樣容易發(fā)現(xiàn)、學習別人的長處。別人的優(yōu)點、短處,自己引以為戒。學生的思想多了一個相互交流、開放的機會。從而提高寫作技巧和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shù)。它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不僅要有童心、愛心、耐心,還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文化底蘊。但是,它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個互動過程,需要我們師生共同努力,這樣,作文教學才能撥開迷霧,奔向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