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冉 肖菊梅
摘 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一書系統(tǒng)而又深入地探討了教育學的各類問題,其中涉及教師素養(yǎng)問題的闡述??涿兰~斯認為,教師的素養(yǎng)主要包括能力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等,這在當今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仍有著重要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關鍵詞:夸美紐斯;教師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能力素養(yǎng)
一、教師知識素養(yǎng)
夸美紐斯提出:“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有知識就夠了,你們要用你們的全力,去增進別人所得的教導。”[1]其實就是告訴教師或即將成為教師的人們要不斷學習,不斷獲取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量,不斷充實自己,努力做到終身學習,接受終身教育。貴陽優(yōu)秀教師劉燕說道:“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盡的,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盵2] 這生動形象地告訴教師要“學高為師”,只有擁有淵博高深的學識才能夠當好教師。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該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出最重要的來講?!盵3]第斯多惠也有相似的見解:“正像你不能把你沒有的東西給別人一樣,如果你自己沒有發(fā)展、教育和培養(yǎng)好,你就不可能發(fā)展、教育和培養(yǎng)別人?!盵4]由此可見 ,教師知識素養(yǎng)是教師能否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關鍵,這要求教師必須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在當今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人們在互聯網、手機的幫助下,學習知識變得前所未有的簡便、快速,待在家里就可以輕松地知曉天下事。手機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工具,比如在乘坐地鐵、公交車、飛機等交通工具時,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玩手機——刷微博、聊QQ、看貼吧、刷抖音……看似是在獲取新的知識信息,但這些信息是快速的、未經加工、毫無邏輯、思想毫無深度的。這樣的“知識”又怎么會使人們的知識素養(yǎng)得到提高呢?在當今這樣一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如果不讀書,那么將逐步被這個世界拋棄、淘汰。每天都會有新的技術突破,有新的發(fā)展也就會產生新的知識。身為教師,更應該靜下心來通過多讀書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梁實秋先生說道 :“以一般人而言,最簡便的修養(yǎng)方法就是讀書?!盵5]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師作為人類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應該給學生做表率,通過盡可能多的閱讀來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和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這不僅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要求,更是教師素養(yǎng)提升的要求。閱讀書籍可以超越時空的阻隔與智者進行對話;閱讀書籍“足以使人長才、足以怡情、足以博采”;閱讀書籍可以窺探人類思想的高峰;閱讀書籍可以鍛煉人們的思維。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通過閱讀來學習,才能使自身不與時代脫節(jié)。教師可通過多讀書來完善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結構并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而不是通過手機零碎、快速地瀏覽知識。
二、教師道德素養(yǎng)
夸美紐斯在《致意讀者》中明確表明了《大教學論》的基本目的,即教學論是教學的藝術,“大教學論”就是要“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的普遍的藝術”,這是一種“教得準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徹底”的藝術。[5]這就是說,教師要毫無保留地把知識交給“一切人”。同時,夸美紐斯還補充說:“所有年輕人不論男女,不分尊卑貧富,都應該公平地享受教育。因為所有人在生而為人的時候,都有一個平等的權利,他們都應該成為一個‘人——一個有理性的人?!盵6]教育是人具有理性精神的必經之路。倘若僅僅使一部分人接受知識的熏陶和教化而忽視排斥另一部分人,那么顯然是不公正的??涿兰~斯提出,每一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每一個人在受教育過程中都不應該受到歧視,這也是對教師道德素養(yǎng)提出的要求。
在當代社會,筆者時常看到甚至親身經歷:有一些教師歧視某些似乎天生愚鈍、笨拙的人,對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毫無耐心、漠不關心甚至給予言語攻擊,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天生遲鈍、笨拙或學習差的學生同樣具有享受教育的權利,這類人更應該被普及教育。性情越愚鈍、笨拙,教導者越應該幫助他們,讓他們從遲鈍和笨拙中走出來。愛因斯坦小時候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他的家庭教師認為他無法接受教育,但在接受教育后,愛因斯坦卻成了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在十九個月大的時候,海倫·凱勒因患有急性胃充血和腦充血而失去了視力與聽力,就在大多數人認為她無法被教育的時候,海倫·凱勒在她的啟蒙導師莎莉文的鼓勵下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憑借著異于常人的努力,考進了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在接受教育后,海倫·凱勒成了享譽世界的女作家。夸美紐斯說道:“應當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孩子。”[7]每一個學生都值得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都蘊藏巨大的潛力,只要身為教導者的人們用心教導和引導他們,他們都可以有所成就。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被公正、公平地對待,他們都應該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這不僅是國家法律的要求,更是教師道德素養(yǎng)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更要懂得“教書育人”。何謂“教書育人”?就是要先把學生教成一個有道德的人,再把他教育成才。教師的行為舉止?jié)撘颇?、深遠持久地影響著學生,倘若僅僅因為學生學習成績差、笨拙而放棄對他們施行平等的教育,那么將不會獲得他人的尊重。
另外,教師道德素養(yǎng)不僅體現在對待學生公正、平等,多關心學習能力稍差的笨拙的學生,還應體現在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有高度的熱愛感和自豪感 ??涿兰~斯曾熱情洋溢地贊美教師這個職業(yè),在他看來,世界上最具有自豪感的職業(yè)莫過于教師?!拔覀儗τ趪业呢暙I哪里還有比教導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偉大的呢?”[8]正因為這份工作極其偉大,所以,即將成為或已成為教師的教導者更應該熱愛這份職業(yè),要明白自身的責任——肩負著學生、家長的期待,更肩負著為社會、國家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任。只有真正地熱愛一份職業(yè),才能夠有所成就。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是教導者最重要的道德素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對自己從事了二十多年之久的教育實踐經驗進行總結的時候,結合了自己在大量的教育實踐基礎之上開展的對兒童腦力勞動與精神生活的研究。他得出結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通常在兒童早期階段所受到的教育和周圍的環(huán)境是良好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在兒童早期階段受到的教育和周圍環(huán)境狀況差。這個時候,就應該發(fā)揮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對這類學生加以特別的耐心和關心。倘若能把這類學生教育成才,使他們有所成就,這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嗎?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導者就應該尊重、信任、關心和愛護每一名學生,相信他們是具有潛力的,并給予每一名學生期待,哪怕只是一個眼神,都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