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科學素養(yǎng)體現(xiàn)學生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心理,在好奇心理的引導下,對未知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探究使學生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在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此外學生具備科學素養(yǎng),在探究科學知識時,會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動手能力和探究意識,可以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以講解科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各種各樣的天氣》為例,本節(jié)知識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知道會區(qū)分陰晴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會用語言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教師在講解與天氣有關的知識時,應將自然天氣與講解的內(nèi)容建立關系,讓學生根據(jù)自然天氣變化,靈活運用教學知識,可以運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天氣特征。教師可以采用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不同天氣的圖片,讓學生在觀察圖片過程中,可以對天氣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究興趣,通過探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1]。
基于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促進學生深層次理解小學科學概念,教師在講解同一學段單元知識時,應保持概念的連貫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認知水平處于發(fā)展階段,絕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可以初步理解學習的內(nèi)容,通過親身體會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例如在講解《各種各樣的天氣》時,本文是《天氣與生活》單元中的第一課,教師在講解本單元第一課后,在講解本單元其它課程時,包括《今天的天氣怎么樣》和《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天氣進行深層次的研究,使學生可以掌握天氣的屬性,讓學生建立天氣的初步科學概念,可以使學生在不同的天氣中更好的生活和學習。
小學學生在年齡不斷增長過程中,應為學生講解更為復雜的科學概念。以中高年級段為例,在講解科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我是建筑設計師》知識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建筑形式,包括密爾沃基美術館、北京鳥巢體育館等,讓學生認識不同的建筑物,對組成建筑物的材料進行探究,通過運用不同的材料設計不同的建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學習與建筑有關的知識時,盡管學生在建筑內(nèi)進行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但是缺乏對建筑的了解,在學習建筑知識時,會產(chǎn)生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教師應借助生活中常見的建筑,如學生的家和學校等建筑形式,讓學生對建筑的建設形式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提高對復雜知識的理解能力。
在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理解和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確定概念性學習目標,并將概念性目標進行細化,讓學生逐一學習細化后的目標,通過學習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科學概念。
以講解科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各種各樣的住房》知識時,教師將學生所住的房子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讓學生對自己居住的房子進行探究,然后教師向學生展示各地不同的住房,以及不同時期住房形式發(fā)生的變化,最后要求學生對未來房子的樣子進行創(chuàng)新想象,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居住的房子作為基礎目標,完成對基礎目標的探究后,可以對住房樣式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對住房樣式的變化過程進行進一步的探究,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以建筑為主的概念性目標。
小學階段學生剛進入到小學時,未能對學習意義產(chǎn)生足夠的認識,缺乏獨立學習以及反思等能力。教師應以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將元認知策略融入其中,包括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圖片等,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過程中,會對所學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許多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產(chǎn)生的問題,在教學中不斷優(yōu)化設計的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設置多種解決途徑,讓學生在不同的途徑中探究未知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提高獨立學習以及反思探究的能力。
教師應為學生準備有助于鍛煉思維的工具,包括科學學習記錄單、班級記錄單、科學詞匯、各種組織以及數(shù)據(jù)圖表。以科學學習記錄單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學會使用記錄單,將科學知識進行記錄,在記錄科學知識的同時,還應標注自己對科學知識的心得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讓學生在記錄中,展示的真實自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并由教師對學生記錄內(nèi)做出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對科學知識進入深入的探究,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實施科學方法開展科學教學工作,教師應結合科學概念,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科學知識的體系,讓學生通過體系可以對科學概念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學生對科學產(chǎn)生整體理解水平。
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是小學階段開展科學教學工作重要的目標。小學階段學生對未知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理,教師應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為學生設置趣味性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究趣味性問題,在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2]。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科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開展教學,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探究提高學生科學整體水平的同時,還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使學生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可以深刻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在生活中靈活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學生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