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培養(yǎng)適應學生終身發(fā)展和學習必備的關鍵能力,主要包括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學習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自主發(fā)展等內(nèi)容。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是單一的就教材進行講解,而在新時代,這種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代課堂教育。因此,教師需要積極采用新的教育方式,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以促進現(xiàn)代課堂教育的改變,實現(xiàn)對學生的高效教育。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就必須要提高學生的課堂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習思維和學習行為的使然,只有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興趣時,他們才會認真去學習和鉆研,才能獲得更多更廣的知識,只有這樣課堂教育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有效學習,并最終實現(xiàn)教育的目標。換句話說,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yǎng),首先教師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質(zhì)量,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為了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或者采用英語演講比賽的方式豐富課堂教學生活,提高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活躍度,讓學生有一定的發(fā)揮空間。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科,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首先就是要讓學生多說多練。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What is this in English?”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同桌演練,給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機會,在說英語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或者采用對答的方式,豐富學生英語課堂生活,使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從而起到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效果。
教材知識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很小一部分,在教育中要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在當今教育中,很多教師只是將眼光投放在教材中,這是沒有獨到長遠的眼光的表現(xiàn)。英語教學和語文教學一樣,如果教師只是依據(jù)教材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的英語成績很難得到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都將會受到限制,甚至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是一個長遠的過程,正是因為如此,教師更需要做長遠的打算,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種下一顆課外學習的種子,并讓這顆種子逐漸成長,當這顆種子逐漸成長的時候,學生必然會感受到其帶來的利益效果,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更加努力學習。因此,教師不能因為課外一時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忽略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教育和引導。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What is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查找相關的英語資料,或者在課外練習題中深入學習相關知識,蓄積相關知識,從而提高自身英語水平。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本來就是需要逐漸積累的,只有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量時,學生自身的能力才能夠得到體現(xiàn)。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匯,從關鍵詞匯入手,摸清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表達含義,同時利用關鍵詞所呈現(xiàn)的信息促進學生的英語情感表達能力,實現(xiàn)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材本身就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和相關性,只是不同的語言所呈現(xiàn)的形式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英語教育的核心,從關鍵詞匯入手讓學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表達的感情,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夠突飛猛進。即在大段的英語片段和材料中找出關鍵詞內(nèi)容,并對隱藏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挖掘和分析,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Sad movies make me cry?”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以關鍵詞feel、smell、task 等入手,以感情詞匯進行課堂導入,促進學生情感上的變化,以此拉近學生與教材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yǎng),首先就需要積極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念,并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模式,站在學生的角度,使課堂教育滿足學生的需求,從而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活躍度,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在閱讀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發(fā)展,在英語學習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