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被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多媒體集文字、畫面、圖像、聲音為一體,將枯燥的物理知識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初中是學生首次接觸物理的階段,學生難免對于物理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抗拒性,并且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大多數的物理概念是由一些物理模式或者物理實驗所得出的,而這些物理概念的提出大多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概括性。對于沒有一定物理基礎的初中生來說,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性,因此在物理概念學習中,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此外,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有許多抽象的問題,這些問題難以具體化,存在有些物體過小、學生難以觀察、有些知識過于宏觀學生難以理解等問題,導致學生在物理概念的學習中難以真正理解,對于物理概念難以掌握。但是在物理概念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優(yōu)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物理概念的學習充滿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自身主體性學習的作用,從而使初中物理概念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課件內容,如圖片、實驗視頻等,利用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圖片,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實驗視頻,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感覺、知覺,有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從而進一步了解實驗中蘊含著的與物理概念相關的知識與矛盾所在。例如,在教授“浮力”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先借助多媒體工具制作PPT 課件,以一張圖片作為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圖片顯示一個人在沒有游泳圈、也不是在游泳的情況下漂浮于水上。這時,教師進行提問:“為什么這個人不會下沉呢?”,有了解死海的學生就能知道,死海水含鹽量極高,導致死海水濃度高,水的比重比人的大,所以人在死海能輕易浮起。通過這種方法的應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物理概念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在物理概念的教學過程中,許多物理概念都是以實驗為基礎,通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從而得出具體的概念知識。單單通過閱讀教材中文字描述的物理概念,學生是難以理解的,而實驗是一種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方法。但是因為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有限,在課上開展物理實驗有些浪費時間,為了提高物理概念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實驗進行錄像,通過后期的剪輯,將重點內容展示出來,縮短教學時間,從而達到在有效的時間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的教學目的,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物理概念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浮力”這一物理概念時,筆者選擇質量相同但體積不同的兩個金屬塊進行浮力實驗,將彈簧秤懸掛并浸沒在水中。通過實驗,我們能發(fā)現體積更小的金屬塊所連接的彈簧秤的讀數大于體積更大所連接的彈簧秤讀數。然后將水換成油,兩者的讀數都變大了。通過實驗錄像的播放,學生進一步理解到浮力概念的實驗原理,認識到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與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將復雜的物理概念簡單化,抽象的物理概念具體形象化,具體表現為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化靜為動、變難為易,將復雜的物理概念進行分解與組合,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教授“加速度”這一教學內容時,單純的將實驗過程講述給學生,模擬一個人在開車,然后進行加速,從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學生是難以理解的。此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作一張動圖,圖中配上幾個質點化的飛機模型,學生便能輕易理解這一概念,從而促進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人們開始重視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要想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效率,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物理概念的學習作為初中物理知識學習的基礎,教師應當進行科學的引導性教學,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