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復習課能幫助學生歸納整理、遷移運用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用能力。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復習課,教學目標和活動可以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進行設計和實施。筆者結合案例分析,探討如何在復習課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理念,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養(yǎng)文化意識,提高學習能力。
語言的學習和運用要在語境中進行。以主題為探究的復習課,教師要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情景語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對該主題的已有經驗,幫助學生搭建新的語言支架,進行主題深度學習和探究。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參與、體驗和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發(fā)展語用能力。
如粵人版《英語》三年級下冊Colors主題復習課,我的教學目標和整體設計思路如下:
語言能力目標:Be able to talk about colors; Be able to know how to mix the colors to make different colors; Be able to describe some animals’colors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文化意識目標:學生通過談論交通燈三種顏色的含義,了解中西方的文化異同,提升自身的文明素養(yǎng),增強社會責任感。
思維品質目標:學生通過顏色主題語境學習,在混色活動和黏土動物制作活動中通過聽、說、讀、看、寫一系列的學習活動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學習能力目標:學生能有效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進行評價并自我反思,改善和調整學習策略。
整體設計思路:我結合教學內容以“A Journey of Finding Colors”為主題,學生為了幫助米奇讓失去顏色的妙妙屋恢復顏色,踏上尋找顏色之旅。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顏色隧道、混色屋和多彩屋三個語境中通過參與歌謠說唱、混色競猜、情境對話和主題寫作一系列學習活動,在感知、理解、體驗和運用的過程中進行顏色主題探究,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在“混色競猜”和“了解交通燈顏色”這兩個活動中對顏色進行主題探究學習。我將三原色混色和黏土創(chuàng)作運用于教學中,學生在混色屋用紅、黃、藍三原色的黏土玩混色競猜的游戲,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學生通過用不同顏色的黏土進行混色,創(chuàng)造出新的顏色,學會了三原色的混色技能。接著,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已有知識,讓學生觀看視頻,了解交通燈的顏色和意義,引導學生用英語闡述交通燈三種顏色的含義,讓學生意識到過馬路要觀察交通燈,注意安全。
教師在復習課中要設計多元思維活動,利用圖片、對話或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學生通過觀察、推理和判斷進行思考,讓思維處于積極的活躍狀態(tài)。
教師可利用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推理,發(fā)展邏輯性思維。如:在Colors復習課中,筆者設計了看圖對話,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中規(guī)律性排列的黏土動物進行推理某個動物及顏色,運用所學語言的同時提升思維品質。
牛皮糖率領牛群,頭朝外屁股朝里堵在政府門口,把個衙門堵得嚴嚴實實。這時候就有三三兩兩的人,來到門前看熱鬧。牛皮糖張望了一會,覺得人氣不夠旺,就從懷里掏出一小掛鞭炮,點燃,扔了出去。鞭炮在遠遠的青石板上炸響。隔了一陣,他又掏出一小掛點燃扔出去,又是一陣噼啪。他早就買了一盤千子鞭,精心拆成一小段一小段放在口袋里。鞭炮都不長,炸的時間也就一小會。但一掛接著一掛,效果就出來了。不斷的有人朝上街政府門前跑動。先是小孩打打鬧鬧前來,接著是婦女喊著:看猴把戲去啊,聳動著兩個奶子跑來。再后來就是買賣之后的男人腳步咚咚的來了。街道空了大半截。
在教學中,師生的有效對話能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如:粵人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6 Good Habits,筆者結合單元主題Good Habits與學生進行對話:
T:Mike is heavy.He eats too much junk food.He doesn’t like doing sports.Is it good for him?
Ss:No,it isn’t.
T:What should he do?
S1:He should eat some healthy food.
T:What is healthy food?
Ss:Such as vegetable,fish.
T:That’s right.What else he should do?
S2:He should do some exercise.
S3:He should...
學生通過對話,對健康飲食和生活進行批判性思考,探討健康生活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
開展主題探究學習,學生圍繞主題借助思維導圖發(fā)散思維,能從多方面對主題進行深度學習。
在發(fā)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主題所蘊含的文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了解中外文化異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應注重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讓學生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
在執(zhí)教My Day的復習課時,筆者設計了介紹兔子Judy環(huán)球一天游的主線。學生在介紹環(huán)游的過程中對不同國家的著名景點和時差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拓展國際視野。
在信息化時代,學習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語言學習需要不斷鞏固和運用,學習資源和方式都很重要。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自主合作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筆者常制作微課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使用。學生學完及時進行在線檢測和評價。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學習微課,為下一步的課堂學習做好鋪墊,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筆者每個單元都制定一份自我評價表。學生通過課后評價,及時了解學習效果并進行反思,調整學習策略,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