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蓉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及推廣,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精教多學”的教學手段,轉變以往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手段,多給予學生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對語文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強化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地位,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語文;精教多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9-0061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遵循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開展“精教多學”的教學手段,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精教多學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獲取不同角度的見解和體驗,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自主意識,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轉變以往語文課堂學習中學生被動接受語文知識的狀態(tài),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結合新課程改革教學標準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開展精教多學的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地開展“精教多學”的教學,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和標準,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fā)選擇適合的課堂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教學。適合的課堂學習內容是開展精教多學的基礎條件,能有效地避免由于重復講解、過度講解一些無用的知識點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及浪費課堂時間的現象出現。教師在選擇了適合的教學內容教學之后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的重點放在所選的文章上,進行自主的體驗和探究學習,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精教多學的教學目的[1]。如教師可以著重選擇課本目錄中打“*”的文章開展相應的精教多學,如“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好漢查理”“給予是快樂的”等等,給予學生自主預習和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從而主動地思考和學習,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和體驗,促進其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采用創(chuàng)新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手段,實現精教多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以往的單一和固定教學模式,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課堂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點。這一過程中由教師提煉出課文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精準和簡短的講解,將剩余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深入的自主探究,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設計微課視頻,將微課視頻上傳至學生的學習平臺后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并總結和歸納出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和不解,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提出。教師在學生提出疑問和問題之后不應立即給出答案,而是將問題“拋向”學生,要求學生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思考、探究和探討,實現學生多學的教學目的。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給予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教師精選教學知識點制作微課視頻展開“精教”,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和探究實現了“多學”[2]。
三、創(chuàng)設“精教多學”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理解“精教多學”的教學含義,并轉變和更新以往的課堂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在開展“精教多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秉持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創(chuàng)設“精教多學”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中自主學習和探究,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有效地實現“精教多學”的教學目標[3]。如在進行《手捧花盆的孩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每組學生以分配角色扮演情景劇的形式演繹文章的內容,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主動思考、實踐、探究和討論,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自主融入課文中,轉變以往教師灌輸文章中心思想的模式,讓學生在自主表演和閱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中心內涵,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有效地實現小學語文的“精教多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改革標準和要求,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和探究,有效地實現“精教多學”的教學目的。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探究性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法和翻轉課堂教學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課堂氛圍下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所在,強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4]。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措施轉變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策略,多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時間與機會,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效地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精教多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蒯威.創(chuàng)新古詩詞教學,實現少教多學[J].小學語文,2016,000(7):P.81-83.
[2]汪香蘭.如何讓“少教多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魅力綻放[J].人文之友,2018,000(6):248.
[3]茹官娥.淺談“少教多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000(25):P.30-30.
[4]史倩.談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少教多學”[J].神州(下旬刊),2016,000(10):51.
(作者單位:浙江省東陽市六石街道中心小學3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