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斌,杜 杰,彭 英,趙桂生,劉 錚,黃小峰
(1.貴州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腫瘤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0;2.貴州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影像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0)
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占全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第4位[1]。由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對軟組織具有較高的分辨率而且能多參數(shù)、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顯示直腸的結構和腫瘤的大小,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2017版)已推薦MRI作為直腸癌常規(guī)檢查項目[2]。3.0T MRI屬超導型超高磁場,成像清晰,較普通MRI更具優(yōu)勢。通過回顧性分析在貴州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手術的Ⅰ~Ⅲ期直腸癌的高場強3.0T MRI影像資料,探討其術前分期情況,并以術后病理診斷分期作為對照,以了解高場強3.0T MRI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貴州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直腸癌患者78例,年齡29~78歲,中位年齡61歲?;颊咝g前均經(jīng)高場強3.0T MRI診斷、術后病理證實為直腸腺癌,且分期為Ⅰ~Ⅲ期;手術方式為Mile術式27例,Dixon術式51例(腹腔鏡下完成7例)。治療結束后按常規(guī)隨訪至2018年12月31日。
1.2 方法檢查時間:術前行盆腔高場強3.0T MRI檢查,并排除遠處轉移。檢查前腸道準備:要求患者在行MRI檢查前1周未做過鋇餐和鋇劑灌腸檢查,檢查前1 d半流質(zhì)飲食,檢查前禁食8 h以上。MRI檢查方法:采用飛利浦3.0T MRI掃描儀,行常規(guī)自回旋波序列軸位、矢狀位、冠狀位T1WI、T2WI掃描,必要時予釓噴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增強掃描及彌散加權成像(DWI)、高分辨率MRI(HR)檢查。然后由2位資深的放射科醫(yī)師認真閱讀患者MRI資料,術前重點觀察直腸腫瘤侵犯深度、范圍,淋巴結腫大情況。直腸癌原發(fā)灶分期(T分期)、淋巴結分期(N分期)參照美國癌癥聯(lián)合會第8版分期標準[3]。術前分期:以軸位高分辨T2WI評估原發(fā)腫瘤的大小及浸潤深度行T分期。T1期:向直腸內(nèi)突起的隆起或潰瘍病灶,肌層無增厚,層次清楚;T2期:腫瘤已侵及肌層,其外脂肪層結構仍清晰;T3期:腫瘤已穿破低信號的肌層,進入脂肪層,或腫瘤組織已累及筋膜,使筋膜增厚;T4期:腫瘤呈不規(guī)則狀,軟組織腫塊已穿破筋膜,累及直腸周圍組織。N分期:根據(jù)有無淋巴結轉移行MRI的N分期。N0期:無局部淋巴結轉移;N1期:有1~3個局部淋巴結轉移;N2期:有4個以上局部淋巴結轉移。根據(jù)常規(guī)MRI檢查:淋巴結>5 mm、邊界呈毛刺狀或邊界模糊,內(nèi)信號不均認為轉移[4];結合增強掃描、DWI、高分辨率MRI等進一步診斷。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描述性分析,計算構成比,比較用χ2檢驗;用Kappa檢驗評估診斷結果的一致性,標準為>0.75為一致性好,>0.40~0.75為一致性較好,≤0.40為一致性差;檢驗水準α=0.05。
2.1 78例直腸腺癌患者一般資料共入組78例直腸腺癌患者。男45例,女33例。年齡范圍29~78歲,中位年齡61歲,其中<65歲49例、≥65歲29例。部位:上段25例,中段29例,下段24例;手術方式:Mile術式27例,Dixon術式51例。臨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26例,Ⅲ期37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5例,中分化31例,低分化22例。見表1。
表1 78例Ⅰ~Ⅲ期直腸腺癌患者一般資料
2.2 術前高場強3.0T MRI的T分期診斷結果術前高場強3.0T MRI行T分期診斷示T1期9例、T2期22例、T3期36例、T4期11例,術后病理診斷示T1期8例、T2期22例、T3期37例、T4期11例,術前高場強3.0T MRI總體診斷準確率為84.62%,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70,P<0.001)。術前高場強3.0T MRI的T分期診斷敏感性T1期75.00%、T2期77.27%、T3期89.19%、T4期90.91%、平均83.09%,特異性T1期95.71%、T2期91.07%、T3期92.68%、T4期98.51%、平均94.49%,診斷效率T1期85.90%、T2期87.18%、T3期91.03%、T4期97.44%、平均90.39%,診斷陽性預期值T1期66.67%、T2期77.27%、T3期91.67%、T4期90.91%、平均81.63%,診斷陰性預期值T1期97.10%、T2期91.07%、T3期90.48%、T4期98.51%、平均94.29%。總體上各項指標平均值均>80%。見表2、3。
表2 術前高場強3.0T MRI與術后病理診斷T分期比較
表3 術前高場強3.0T MRI的T分期診斷結果 %(n/n)
2.3 術前高場強3.0T MRI的N分期診斷結果術前高場強3.0T MRI行N分期診斷示N0期33例、N1期29例、N2期16例,術后病理診斷示N0期38例,N1期25例,N2期15例,術前高場強3.0T MRI總體診斷準確率為80.77%,且具有較好的一致性(Kappa=0.679,P<0.001)。術前高場強3.0T MRI的N分期診斷敏感性N0期86.84%、N1期80.00%、N2期66.67%、平均77.84%,特異性N0期100.00%、N1期83.02%、N2期90.48%、平均91.17%,診斷效率N0期93.59%、N1期82.05%、N2期85.90%、平均87.18%,診斷陽性預期值N0期100%、N1期68.97%、N2期62.50%、平均77.16%,診斷陰性預期值N0期88.89%、N1期89.80%、N2期91.94%、平均90.21%。總體各項指標平均值均>70%,但低于T分期診斷。見表4、5。
表4 術前高場強3.0T MRI與術后病理診斷N分期比較
表5 術前高場強3.0T MRI的N分期與術后病理N分期診斷結果比較 %(n/n)
在術前診斷方面,高場強3.0T MRI的術前診斷T分期結果與術后病理診斷的T分期結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70,P<0.001),在診斷敏感性、特異性、診斷效率、診斷陽性預期值、診斷陰性預期值等方面,各項指標平均值均>80%;N分期結果與術后病理也具有較好的一致性(Kappa=0.679,P<0.001),在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診斷效率、診斷陽性預期值、診斷陰性預期值等方面,各項指標平均值均>70%。這說明術前3.0T MRI很好預測了T分期、較好預測了N分期,利于臨床采取相應的治療策略,符合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指南2017年第2版推薦[5]:直腸癌治療前需進行精確臨床分期,并根據(jù)分期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一項2012年的Meta分析發(fā)現(xiàn),MRI術前行T分期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5%、87%與75%[6],本研究結果為90.39%、83.09%、94.49%,準確率及特異性好于報道結果,考慮與近年來影像技術的進步有關。2012年以前,多為1.5T MRI。而無論是影像的清晰度、信噪比和分辨力,還是功能成像、代謝成像方面,3.0T MRI均明顯優(yōu)于1.5T MRI,故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及特異性。本研究在敏感度方面略低于文獻報道,考慮與閱片技術等有關。
近期另一文獻報道T分期的以上3項數(shù)據(jù)分別為87%、80.35%與85.47%[7],亦均低于本研究結果,同時其術前診斷的T分期結果與術后病理T分期結果具僅有較好一致性(Kappa=0.564,P<0.05),考慮為不同品牌機器之間的差異所致。同理,該文獻N分期的準確率平均值、敏感性平均值、特異性平均值及診斷一致性分別為83.77%、75.47%、87.97%,Kappa=0.634、P<0.05[7],本研究的分別為87.18%、77.84%、91.17%,Kappa=0.679、P<0.001,亦略好于該報道。
相同的機器條件下,戴崢報道MRI術前行T分期的總準確率為84.3%(43/51),與術后病理的一致性檢驗Kappa=0.740,P<0.01[8]。本研究為84.62%(66/78),Kappa=0.770、P<0.001,與上述研究均高度吻合,說明本研究具有較好的可重復性,可信度較高,術前T分期的指導意義明顯。
高場強3.0T MRI診斷N分期難度較大,因僅依據(jù)淋巴結大小判斷轉移并不可靠[9],結合高分辨率MRI、功能MRI及特異性造影劑使用,能使診斷效能得以提高。如DWI的使用:惡性淋巴結在DWI圖像上信號增高,表觀擴散系數(shù)圖像上為低信號,表觀擴散系數(shù)值減低[10],能快速發(fā)現(xiàn)和定位淋巴結[11]。本研究亦根據(jù)情況選擇性使用了以上方法,使N分期的診斷總準確率達到了80.77%。
最近有文獻指出,腫瘤沉積特指存在于原發(fā)腫瘤淋巴引流區(qū)域內(nèi)(結腸系膜和直腸系膜的脂肪組織內(nèi))的孤立腫瘤結節(jié),其內(nèi)沒有可辨認的淋巴結、血管、神經(jīng)結構,多數(shù)腫瘤沉積源于血管淋巴管浸潤,亦為一個較差的預后風險指標[12],但本研究未將其作為觀察指標納入研究,是為缺陷。
綜上所述,高場強3.0T MRI在直腸癌診斷中具重要價值,能協(xié)助分期,指導采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