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偉
【摘?要】目的:探討腫瘤化療PICC置管后護理中靜療小組的應用價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接診且行化療治療腫瘤病患56例,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劃分成2組(n=28)。當中,A組實行靜療小組護理干預,B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分析對比2組的操作時間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等指標。結果:A組的操作時間為(30.96±3.42)min,比B組的(45.37±4.02)min短,P<0.05。A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為96.43%、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為92.86%,比B組的71.43%以及67.86%高,P<0.05。結論:于靜療小組的引導之下,對腫瘤化療病患施以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縮短操作時間,提高一次性穿刺和置管成功率,建議推廣。
【關鍵詞】PICC置管;靜療小組;操作時間;腫瘤放療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218-02
目前,PICC,也就是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我國臨床上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能夠有效避免因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并能對血管的完整性進行有效的保護[1]。但有報道稱,若PICC置管病患在治療期間不能得到護士精心的照護,將會引起諸多的不良事件,影響治療效果[2]。為此,筆者將著重分析腫瘤化療PICC置管后護理中靜療小組的應用價值,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接診的腫瘤化療病患56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原理劃分成A組和B組(n=28)。當中,A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齡為32-76歲,平均(57.82±6.94)歲;淋巴癌者5例,肺癌者9例,胃癌者8例,乳腺癌者6例。B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為31-76歲,平均(57.93±6.52)歲;淋巴癌者7例,肺癌者8例,胃癌者9例,乳腺癌者4例?;颊卟v信息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疾病分布與年齡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組實行靜療小組護理干預:(1)成立靜療小組,組員為教護能力強、擁有PICC資格證書、穿刺技術強以及臨床工作經(jīng)驗為5年以上的護士,共5名。根據(jù)《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輸液治療實踐指南》以及《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等文件中的相關內(nèi)容,同時結合醫(y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考核以及監(jiān)督機制。(2)采取書面宣傳、多媒體播放以及開展專家講座等,向護士詳細講述PICC的相關知識,主要有常見并發(fā)癥、適用癥、置管風險、PICC起源、置管基本要求以及置管穿刺特點等,以進一步提高護士對PICC的認知程度。(3)護士在對導管進行選擇時,需嚴格遵循如下兩個原則,其一為導管口徑比穿刺血管小,其二為刺激性小。另外,在置管之前,護士還應向患者詳細介紹PICC管道的適應范圍和優(yōu)缺點等。置管時,選擇顯露清晰、管徑粗、不易滑動、管腔直以及管壁彈性優(yōu)良的血管進行穿刺,同時指導患者取半臥坐位,亦或者是將床頭抬高約45°,確保穿刺成功。采取改良法、常規(guī)法以及一字法等,對PICC置管距離進行準確的評估。定期組織護士對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技術以及改良塞丁格技術進行培訓,以對部分病情較為嚴重以及血管條件比較差者的置管難題進行有效的解決。(4)采取環(huán)境暗示、語言暗示亦或者是經(jīng)驗暗示等方法,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少血管痙攣發(fā)生風險,確保穿刺成功。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疏導其緊張與恐懼等不良情緒。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力度,向患者發(fā)放健康宣傳圖冊,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
1.3?評價指標
記錄2組的操作時間,統(tǒng)計一次性穿刺以及置管成功的患者例數(shù),便于后期的分析和對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分析用SPSS?20.0軟件,t和χ2分別檢驗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n(%)],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操作時間分析
A組的操作時間為(30.96±3.42)min,B組為(45.37±4.02)min。對比發(fā)現(xiàn),A組的操作時間比B組短,t=6.9241,P<0.05。
2.2?置管情況分析
A組27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占總比例的96.43%;26例一次性置管成功,占總比例的92.86%。對照組20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占總比例的71.43%;19例一次性置管成功,占總比例的67.86%。分析發(fā)現(xiàn),A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都比對照組高,X21=6.9425,X22=6.8322,P<0.05。
3?討論
臨床上,PCIC具有導管留置時間長以及操作簡便等特點,能夠避免因反復穿刺所致的疼痛,并能減輕藥物對血管造成的刺激,為長期補液以及外周靜脈穿刺困難者的一種首選治療方式,且其在放療科、腫瘤科以及血液科中都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3]。但受輸液工作量大、患者多以及護士少等因素的影響,以及護理經(jīng)驗、學歷以及參加培訓的次數(shù)等的限制,使得護士缺乏對PICC操作的良好認知,進而引發(fā)了導管阻塞、一次性穿刺失敗以及靜脈炎等問題,給患者造成了比較大的痛苦。
靜療小組擁有健全的考核以及監(jiān)督機制,能夠通過積極的培訓,提高護士的操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使護士能夠充分掌握PICC的相關知識與置管技能,從而有助于縮短操作時間,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幾率,幫助患者減輕痛苦[4]。此研究中,A組的操作時間比B組短,P<0.05;A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B組高,P<0.05。
綜上,成立靜療小組能夠?qū)ψo士的PICC置管操作進行不斷的規(guī)范,并能有效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zhì),減少一次性穿刺和置管失敗風險,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月娥.PICC專科護理小組對預防腫瘤化療置管患者并發(fā)癥及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0):139-141.
[2] 朱相清.護理??菩〗M管理對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間的質(zhì)量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22):16-18.
[3] 趙娟.靜療小組在血液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護理中的應用[J].健康必讀,2019,(20):176-177.
[4] 袁麗紅.靜療小組在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