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莘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山東 聊城 252423)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由腦供血血管狹窄或閉塞導致。針對此類疾病主要采用DSA 掃描方法進行診斷[1]。但因DSA 檢查的耗時長、檢查有創(chuàng)性以及檢查過程存在大劑量的射線暴露現(xiàn)象影響,導致其在臨床應用中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尋找其他有效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對該病患者進行診斷具有積極意義[2]。研究以探討缺血性腦血管病采用低劑量頭頸CTA 掃描與高場強磁共振MRA 掃描的臨床診斷價值。
收集本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50 例經DSA檢查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本次納入男性37 例、女性13 例;患者年齡在43 ~80 歲,平均(54.1±4.3)歲;納入患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28 例、缺血性腦卒中22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包括語言功能障礙、肢體偏癱以及感覺障礙等癥狀?;颊哂跈z查前均簽署知情權同意書。
(1)納入標準。納入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且DSA 檢查提示頸內動脈狹窄,患者資料完整,且均無合并臟器功能疾?。唬?)排除標準。研究排除對造影劑存在過敏反應患者;排除合并急性腦出血或腦梗死患者;排除合并CT 掃描、MRI 檢查等禁忌癥患者。
兩組患者均予以低劑量頭頸CTA 掃描與高場強磁共振MRA 掃描,且兩種方法掃描間隔時間均在1 周以內。(1)CTA 掃描。通過Revolution-CT(GE 公司,美國)進行CTA 檢查,設置管電流為200mA、管電壓為80kV,掃描范圍選擇主動脈弓的下緣至患者顱頂位置,興趣區(qū)閾值控制在150Hu 范圍。掃描結束后將數(shù)據(jù)上傳到GEADW 4.6 工作站處理。(2)MRA 檢查。應用Discovery MR 750W 3.0T磁共振掃描儀(GE 公司,美國)進行MRA 檢查,線圈選擇頭部正交線圈,MRA 掃描的范圍取頸動脈根部至胼胝體的上方。應用3D-TOF 掃描,設置TE:7ms、TR:23ms,檢查數(shù)據(jù)上傳工作站后處理。兩種方法獲取圖像均由高年資的影像主治醫(yī)師獨立閱片。
血管狹窄的程度分為Ⅰ~Ⅳ級,其中Ⅰ級表示狹窄程度0 ~25%,Ⅱ級表示狹窄程度26%~50%,Ⅳ級表示狹窄程度76%~100%。對比分析不同方法檢查患者血管狹窄狀況,以DSA 檢查為診斷金標準,對比分析CTA 與MRA 檢查的靈敏度、準確度與特異度情況。
通過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對研究涉及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分析與統(tǒng)計處理,計算并對比CTA 與MRA 檢查的靈敏度、準確度與特異度情況。
(1)DSA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78處血管狹窄,包括I級12處、Ⅱ級24 處、Ⅲ級33 處、Ⅳ級9 處;(2)CTA 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82 處血管狹窄,包括I 級12 處、Ⅱ級26 處、Ⅲ級34處、Ⅳ級10 處,有4 處CTA 檢查顯示狹窄而DSA 未顯示;(3)MRA 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80 處血管狹窄,包括I 級11 處、Ⅱ級25 處、Ⅲ級35 處、Ⅳ級9 處,有2 處MRA 檢查顯示狹窄而DSA 未顯示。
CTA檢查敏感度97.37%(74/76)、特異度66.67%(4/6)、準確率95.12%(78/82);MRA 檢查敏感度98.01%(76/77)、特異度100.00%(3/3)、準確率98.75%(79/80);MRA 檢查敏感度、特異度與準確率相比CTA 檢查相對較高。見表1。
表1 CTA 與MRA 檢查診斷效能對比
腦動脈狹窄所引發(fā)短暫性腦缺血以及由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的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在近年來呈不斷升高趨勢。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主要通過采取影像學檢查方法進行診斷。DSA 檢查是作為此類疾病患者臨床診斷的一個金標準,但該檢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創(chuàng)性且檢查時間較長,采取其他有效影像學檢查方法對本病患者進行及時診斷具有重要意義[3]。在各類檢查方法中,CTA 檢查能無創(chuàng)且快速對患者病變血管以及管腔的狹窄程度、范圍等進行觀察與分析,研究提示,采用CTA 檢查方法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診斷的準確率達到95.12%,且低劑量的頭頸部CTA 掃描應用能有效降低對患者的輻射劑量。MRA 檢查方法則是一種近年來逐漸被應用到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診斷與監(jiān)測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MRA檢查準確率98.75%。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MRA 檢查敏感度、特異度與準確率相比CTA 檢查相對較高。
綜上所述,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MRA 檢查方法診斷的準確性、敏感度與特異度均相對較高,該檢查方法具有無創(chuàng)性,具有臨床推廣與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