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武
自20世紀中葉起,日本動畫就因其商業(yè)性和審美價值的高度融合受到贊譽。一直以來,青春電影都是世界性關注和探討的母題,在日本電影中,青春主題系列電影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對青春的深情刻畫與體悟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影像映射。日本青春電影發(fā)展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主題內容層面,主要展現(xiàn)青年的生活,傳遞青年的情感體驗,表達青年的思想追求,為大眾呈現(xiàn)出純愛、叛逆、迷惘等多種形態(tài)各異的青春模式,同時“憑借語言、建筑、器物、服飾、飲食、歷史等具體符號構建出專屬某地的氣質”[1]。創(chuàng)作層面,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以漫畫作品改編和動畫導演原創(chuàng)兩個創(chuàng)作途徑為主,在青春唯美感傷的大主題下,該類別電影的創(chuàng)作手法靈活多變,通過影像構建時空堆疊的架空世界,用豐富唯美的意象將人、景、情完美融合,肆意地發(fā)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更具戲劇沖突的故事?!安捎贸橄蠡磉_復現(xiàn)客觀物象,同時又注重營造陌生化效果,由此生成了普遍蘊含幻覺色彩、詩化意味的審美情境。這種源自生活原型,同時又有別于紀實美學的呈現(xiàn),令動畫藝術成為既負載想象又隱喻現(xiàn)實的‘飛地式媒介”[2],本文以《你的名字》(新海誠,2016)、《言葉之庭》(新海誠,2013)、《秒速五厘米》(新海誠,2007)、《天氣之子》(新海誠,2019)、《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新海誠,2004)、《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牛島新一郎,2018)、《聲之形》(山田尚子,2016)七部熱門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為例,以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在地性”與“飛地性”為切入點展開研究。
一、人文風貌與景觀構造的“在地性”
“在地性”這一概念放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語境當中有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韻味,放置于電影領域則可解釋為由人文風貌、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因素交融所形成的特點,它是“藝術與環(huán)境間的特定關系,是對藝術與地緣密切聯(lián)系的認可,并憑借語言、建筑、器物、服飾、飲食、歷史等具體符號構建出專屬某地的氣質?!盵3]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勾勒青春時期的純愛世界,偏重于真實生活的構建,關注年輕男女的情感與成長,同時也高度還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構筑,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供堅實有效的情境空間。筆者試從人文風貌與景觀構筑兩個角度切入闡釋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的“在地性”。
(一)人文風貌
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中彰顯的人文風貌主要為青春時期純愛世界的勾勒,影片關注年輕男女的情感與成長,深度刻畫位于這一人生階段的男孩女孩在紛亂復雜的成長中內心的吶喊,其中不乏青春的浪漫純愛、彷徨迷惘、創(chuàng)傷體驗。
純愛是獨屬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一份幾近于柏拉圖式精神戀愛的浪漫主義情感,至真至純,是少男少女成長階段中絢爛的一抹。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在這段感情中變得真誠而勇敢,漸漸成長為更好的少年,以更飽滿鮮活的靈魂迎接未來。例如在《你的名字》中,創(chuàng)作者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帶有玄幻色彩的青春愛情故事。男主人公立花瀧和女主人公宮水三葉忽然發(fā)現(xiàn)彼此交換了身體,經(jīng)過了震驚、尷尬與互相“折磨”后兩個人也漸漸熟悉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些許情愫。然而,當男主人公立花瀧來到記憶中的小鎮(zhèn)尋找心愛之人時,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平行時空中,而且由于一場隕石墜落的災害,三年前宮水三葉就已過世。為此,立花瀧決定用自己的力量拯救昔日的戀人。由此看來,《你的名字》實則是在甜美純愛的包裝下講述一個少年為愛救世的故事,影片不局限于對兒女情長的淺表性刻畫,而是對青春的純愛進行深度描寫,由此,影片散發(fā)出溫暖、積極的光芒。當然,浪漫唯美的情愫過后或許留下的是青春逝去、愛情未滿的遺憾與憂傷,《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中三位主人公的青春愛情故事雖然未能圓滿,但這些獨屬于青春的情感成為了他們人生中難以忘卻的記憶。
在多數(shù)人的青春故事里,純愛或許只是匆匆一瞬,大多數(shù)人的青春都是由復雜情緒和酸甜苦辣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最終匯聚成的迷惘、彷徨和感傷。青春本身有其傷感、憂郁的一面,生命的意義、生活的重心、成長的代價……獨屬于青春期的困惑接踵而至。除卻青春的純愛體驗,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創(chuàng)傷性體驗也是一大分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刻骨銘心無法回避的酸澀過往,也正是這些苦痛鍛煉了少年的骨骼,使得他們在向成年世界前行的過程中更加堅韌。例如在《言葉之庭》中,男女主人公是社會中普通小人物的縮影,他們克制地傾訴著自己的感情,孤獨且內斂。男主人公孝雄是一個單親家庭中的小孩,與母親和哥哥相依為命。然而母親的生活重心似乎并不在家庭,她為了追逐愛情拋棄了自己的孩子,哥哥也因此失望地離開家,最終家里只剩下了孝雄孤獨一人。女主人公雪野百香因師生戀的流言被同學排擠。兩個滿載晦澀情緒的孤獨的年輕人偶然相遇,于是,相互慰藉,最終擁有愛。再如《聲之形》選取了“校園霸凌”與“殘障人士”兩大令人深思的社會熱點話題,將它們與“青春”和“成長”結合,以溫情的方式講述了兩個少年的成長物語。影片中女主人公被搶奪助聽器以至于耳朵流血,和別人交流的本子被丟入水塘,最終被迫轉學甚至一度想要跳樓自殺。男主人公石田則是歷經(jīng)了霸凌者與被霸凌者兩個身份,最終兩個人在摩擦與碰撞中實現(xiàn)了彼此的救贖,相互扶持并最終獲得了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變成了更加勇敢且坦然的人,成長便是這樣一個不斷試錯最終走向成熟的過程。正如山田尚子所說,《聲之形》講述了人性中不美好的一面,但正是因為這些不美好才讓少年得以成長,因此這依然是一個關乎成長的美好的故事。又如《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設定完全相反,山內櫻良外向開朗,不受規(guī)則所束縛,志賀春樹則是個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人且規(guī)則性極強。性格截然相反的兩個人在相處中不斷向對方靠近,彼此汲取了對方身上的閃光之處,成為更好的自己。然而美好的故事與悲傷的基調同步,這份青春的純愛結束于山內櫻良的葬禮,也重新開始于山內櫻良的葬禮,生命的終結也是新生,男主人公志賀春樹在對櫻良的回憶中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認識新朋友,和心中的櫻良一起開始嶄新的人生。此類影片沒有將青春的成長簡化為單純的美好,創(chuàng)作者往往將殘酷的故事與青春的美好和鮮活相融合。
除卻青春與成長,多數(shù)影片還融入了獨具民族或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凸顯人文風貌。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巫”元素反復出現(xiàn)在《你的名字》這部影片中,例如女主人公宮水三葉以及奶奶的“巫女”身份,再如男主人公立花瀧借助“巫”的力量最終扭轉時空,拯救了眾多生命,也最終實現(xiàn)和女主人公的相聚。“巫”不僅是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接點,更是現(xiàn)代社會大眾心底的那份自然文化歸屬。
(二)景觀構筑
日本青春系列動畫影片中景觀構筑方面則以高度真實性為原則,取景真實的建筑并輔以動畫效果的加成,重視構圖與鏡頭的流動性,最終達成人、景、情的完美交融。例如《你的名字》就為觀眾高度還原了現(xiàn)代化都市和遠離喧囂的美麗小鎮(zhèn)。影片中的東京是具有代表性意義的繁華都市,高樓、人群、川流不息的交通工具,處處流露著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帶來的現(xiàn)代氣息。區(qū)別于東京高密度、多高層、現(xiàn)代化的建筑風格,糸守町的建筑則呈現(xiàn)出更為“空寂婉轉”的氣質,突出表現(xiàn)了古典主義建筑美學。影片創(chuàng)作者通過大量遠景、全景鏡頭,將錯落有致的日式傳統(tǒng)建筑一一展現(xiàn)。簡單的素材,簡潔的布置,簡樸的風格,極具日式審美的庭院建筑渲染的是“空寂”的藝術,具有禪的簡樸、自然、幽玄的性格特征。與此同時,影片在描繪小鎮(zhèn)糸守町的景觀時,在場景的設置與建筑風格的把握上都始終秉持親山親水的策略,彰顯和諧與自然。與此同時巧妙安插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建筑,例如牌樓、廟臺等等,通過如此設計,小鎮(zhèn)的特色更為突出,與東京這座大都市的不同氣質便更為明顯,也為觀眾營造出更加直接的真實感,并為故事情節(jié)的不斷推進提供了一個堅實有效的情境空間。再如《言葉之庭》中的主要場景原型取材自橫跨東京新宿區(qū)與澀谷區(qū)的國民公園“新宿御苑”中的日本庭園區(qū)。此處植物眾多,是人們觀賞櫻花和楓葉的著名景點。影片的創(chuàng)作者抓住了此處場景開闊遼遠、深淺不一、“層巒疊嶂”的特征,加以梅雨時節(jié)水霧繚繞的特殊效果,并將其與庭院背后冰冷的大廈相映襯,更顯出此地的夢幻。
二、世界構設與物哀美學的“飛地性”
(一)世界——架空與虛構
架空世界是指藝術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虛構的世界觀,在文學作品、電影作品等藝術作品里建構的不同于我們身處的虛擬世界。架空世界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平行宇宙、多元宇宙、平行時空甚至未來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現(xiàn)實世界的規(guī)則可能被違背或是超越,這也正是架空世界的意義所在。架空世界的存在使得一些不合理成為“合理”,它是組織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的新媒介,由此,藝術創(chuàng)作者可以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原本停留在對青春逝去、愛情未滿的遺憾與憂傷中,但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觀眾們走進了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造的融合了戰(zhàn)爭和科幻元素的架空世界,在這個理想化的架空世界里,愛情、夢想、反戰(zhàn)爭三大主題交織。影片中佐由理躺在病床上沉睡,但另一個佐由理在架空世界里可以看到病床上的自己,可以重新觀察整個世界。為了拯救佐由理,也為了拯救世界,浩紀與拓也重啟了年少的飛行計劃,這次不僅僅是為了一睹高塔。最后,佐由理在飛行器中蘇醒并與浩紀深情相擁,二人青春之歌得以在戰(zhàn)爭中續(xù)寫。再如在《你的名字》中對架空世界的時空敘事貫穿始終,影片創(chuàng)作者巧用“夢”作為兩人完成身體與靈魂交互的媒介將分處兩個時空的男女主人公立花瀧和宮水三葉的人生軌跡重疊在一起。正如上文所述,當男主人公立花瀧來到記憶中的小鎮(zhèn)尋找心愛之人時,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平行時空中,而且由于一場隕石墜落的災害,三年前宮水三葉就已過世。為此,立花瀧決定用自己的力量拯救昔日的戀人。而這份力量的源泉便是架空世界給予創(chuàng)作者以及創(chuàng)作形象本身的可能性。接近影片的尾聲,立花瀧來到糸守町,繞著“諏訪湖”來回奔跑,盡管與宮水三葉站立在相同的空間里,兩人之間卻隔著三年的時光。傳說在黃昏之時,可看見不可見之人,黃昏時分時空交錯,兩人終于見到了彼此。
(二)物哀——風景與意象,距離與留白
“物哀”是由日本江戶時代國學大家本居宣長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心接觸外部世界時,觸景生情,感物生情,心為之所動,有所感觸,此刻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悅,或悲傷,或恐懼,或憧憬。總結來說物哀是被人所感知與體會的存在,是人對客觀對象產生主觀感情?!鞍А辈⒉缓唵谓忉尀榘且环N“感動”。這種審美情感是指人們從本心出發(fā)感知到客觀對象并產生情感共鳴,最終達到靈魂與物質的交融。[4]
對物哀美的追求滲透在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之中,一方面,通過特定的風景抒發(fā)情感,使用豐富唯美的意象將人、景、情完美融合,是《秒速五厘米》中飄落的櫻花,是《你的名字》中神秘的黃昏,是《天氣之子》中的雨與晴日,也是《言葉之庭》中的天空與男孩親手制作的鞋。為了體現(xiàn)物哀之美,創(chuàng)作者在電影中設置了大量富有韻味的意象,例如影片《言葉之庭》中的鞋,對于男主人公孝雄而言,鞋是維持生計的資本,是追逐的人生夢想,當他的鞋子迎來第一位模特時,鞋子也承載了孝雄對愛情的追求。又如在影片《天氣之子》中,主人公帆高獨自前往東京時恰逢一場暴雨,對于此刻的帆高而言,暴雨是自由的代表,是遠離小島的標志。當他進入東京,雨所象征的情感又發(fā)生了變化,他不斷地自言自語,感慨東京的冷酷,對于此刻的帆高而言,雨是彷徨孤寂的象征。爾后,帆高進入圭介的事務所,雨水逐漸變得輕快,對于此刻的帆高而言,雨是快樂的點滴,是明亮的未來。后來,帆高在雨中邂逅陽菜,雨就如紐帶將他們二人相連。通過象征和聯(lián)想來頓悟并賦予景物真實的意義,這也體現(xiàn)了禪宗冥想的藝術。另一方面,該系列影視作品在敘事上以節(jié)制的姿態(tài)講述缺憾與哀傷,這其中,保留距離感與“留白”便是最典型的創(chuàng)作手法。由于危險的地理位置,日本民族時常面臨現(xiàn)實生存危機,同時佛教中無常的思想也對日本民眾有著深刻的影響,正因如此,人們在感知體會事物的同時抱有一定的距離感。例如《秒速五厘米》,該影片的成名句“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鐘五厘米,大約一分鐘就能和地面接觸,如果兩個人的心有距離,我該用怎樣的速度,經(jīng)過多少時間,才能與你相遇”中的關鍵詞便是“距離”。短篇故事《櫻花抄》里男主人公轉校離開,由于空間的隔離,男女主人公的聯(lián)系越發(fā)減少,直到消失,少男少女的情感由于空間的距離感戛然而止,兩人之間心的距離也漸行漸遠。距離感的拉遠除卻由敘事營造,也可通過鏡頭的巧妙運用來創(chuàng)造。人是渺小的,人類的力量在時空的隔閡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該系列影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量使用遠景鏡頭,如《你的名字》中主人公多以渺小的形態(tài)被放置在極為廣闊遼遠的空間里,呈現(xiàn)給觀眾的視覺效果便是:與時空相較,人類無比渺小。
“留白”一詞,原指在書畫藝術等創(chuàng)作過程中,為了使作品精致協(xié)調而有意識地在作品中留出相應的空白之處。但東方人在表達的過程中為了使其意蘊悠長深遠常常使用“留白”這一藝術手法。除卻由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感塑造出的“留白”,此類影片中最為典型的“留白”當屬結局的“留白”,例如在影片《秒速五厘米》中青春的愛戀無疾而終,沒有結局的結局給觀眾留下了無盡遐想的空間。因為距離,所以未知;因為未知,所以想象。
結語
日本青春動畫電影是青春現(xiàn)實主題與天馬行空想象的巧妙融合,一方面,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勾勒青春時期的純愛世界,偏重于真實生活的構建,關注年輕男女的情感與成長,同時也嚴謹巧妙地還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構筑,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供堅實有效的情境空間。這是其“在地性”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該系列影片也呈現(xiàn)“飛地性”的特征,創(chuàng)作者往往通過影像構建時空堆疊的架空世界,使用豐富唯美的意象將人、景、情完美融合,實現(xiàn)了數(shù)字時代下技術美到藝術美的完美轉變??偠灾?,日本青春題材動畫電影實現(xiàn)了“在地性”與“飛地性”的高度兼容。
參考文獻:
[1][3]左亞男.中國電影學派“在地性”文化符號的價值認定[ J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8(05):5-9.
[2]王文慧.記憶·景觀·符碼:動畫電影紀實美學的“民族志”與“在地性”[ J ].電影評介,2020(03):39-42.
[4][日]本居宣長,王向遠.日本物哀[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