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閱讀經(jīng)典名著、參加社會實踐、開展學術研究、寫好“下水作文”、提升師德修養(yǎng)等五個方面,闡述了提高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是作者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和升華。
關鍵詞: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途徑
提高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也是語文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闭Z文教師只有不斷提升核心素養(yǎng),才能較好地完成《語文課程標準》賦予的語文教育教學任務。2018年11月24日,筆者參加了“全國中學語文分體教學暨教育扶貧高峰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語文教學名師論壇上展示的,只是教師數(shù)十年積累的核心素養(yǎng)的冰山一角,而深藏其下的則是教師的道德境界、文化情懷、專業(yè)精神和學識水平。語文教師要很好地“傳道、授業(yè)、解惑”,就必須提升自身核心素養(yǎng)?;诙嗄甑膶嵺`經(jīng)驗,筆者以為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養(yǎng)、歷史文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素養(yǎng)。本文從以下五方面探討語文教師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
一、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
首先,語文教師要圍繞文本,拓展閱讀相關書籍。比如解讀《小石潭記》,可以一并拓展閱讀“永州八記”,甚至讀完柳宗元的全部散文。還可以去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這樣就能高屋建瓴,從全局把握文本,把它放在一定的時空視域去解讀。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學識,又能引領學生提升文化素養(yǎng),共同促進師生的成長。
其次,常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書籍,夯實專業(yè)基礎?!墩撜Z·衛(wèi)靈公》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薄豆糯鷿h語》《現(xiàn)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邏輯學》《教育學》《心理學》《美學》《音韻學》《訓詁學》《中學教材教法》等專業(yè)課程,都是語文教師做好語文教育教學的工具。只有厲兵秣馬,抽空閱讀,帶著問題探究,教學工作才會有專業(yè)工具支撐。
再次,經(jīng)典常讀,厚實積淀。大量涉獵古今中外名著,與高貴的靈魂對話,浸潤在偉大思想的氤氳里。語文教師的文化品位自然會提升。
最后,電子閱讀,瀏覽時文,開闊眼界。在海量信息且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有不斷閱讀時文,才能與時俱進,融入時代大潮中,積極作為,也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代意識和全球視野。
二、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筆者曾游歷山東,登泰山,感悟“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概,更加深入地去領會杜甫《望岳》詩中的雄心壯志。到岱廟,聯(lián)想到歷代封禪盛典。去泰山的路上,自然想到所學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到大明湖,想到老舍在濟南的諸多名作,在趵突泉邊的李清照紀念館,欽佩這位山東籍的才女。瞻魯臺、曲阜、岱宗,“至圣先師”“亞圣”……近距離接觸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浮想聯(lián)翩,感慨良多。清代張潮《幽夢影》中說的“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這絕非虛語。司馬遷游學,為日后《史記》寫作打下深厚的基礎。陸游感嘆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人遍游名山大川,尋訪課文游蹤,體驗作者感悟,是提升自己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有這樣一份情懷,濡染著文化清芬,格調自會清雅。另外,筆者經(jīng)常走訪附近的名勝古跡,撿拾彩陶碎片,探究史前文明。拓摹摩崖石刻,搜集整理摩崖石刻碑文,試圖破解文明遺傳的密碼。搶救瀕危民俗文化,發(fā)掘整理,鼓號呼吁。
三、研學——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首先,筆者從方言入手,整理方言俗語,試圖解密古漢語在方言中的遺存。在古文教育教學中引入方言,學生既覺得親切,又效果奇佳。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俗文化情懷和視角,而且使得文言文教學既增加了趣味性,又積累了知識,達到了將課文融會貫通的目的。
其次,認真撰寫教后記。多年來,我通過撰寫教后記,迅速接收課堂中的反饋信息,克服教學中的干擾因素,找出教學設想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及時調整修正教學方案,從而加深了對《語文課程標準》的領會和教材的理解,促成教法改革的實踐與探索。堅持撰寫教后記是促進自己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
最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說課及外出培訓等教研活動,撰寫教學反思和心得體會,養(yǎng)成勤動筆記錄、勤動腦思索的習慣。比如對新入學學生行為的研究,對問題學生心理健康干預,對畢業(yè)班學生心理疏導,對班級管理工作得失總結與反思……只有深入思考了,工作的效能才能得到提升。
四、為文——下筆如有神
語文教師可以寫“下水作文”,引導學生寫作。若把寫作比作游泳,要教會別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須會游泳;教者會游泳,也不能只站在岸上指揮,要教運動員游泳,教練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過來。教師與學生一樣,也在寫作文。教師就是教練,光有理論不行,還得親自實踐,教師寫“下水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學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創(chuàng)作,頤養(yǎng)性情。生活不只有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語文教師從事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浸染在文化的氤氳里,接觸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名篇佳作。雖然有考試評價制度不盡科學的地方,一旦超脫種種藩籬,去創(chuàng)造,去寫作,靈魂生翼,自由翱翔,可以促進精神成長。
五、立德——身教重于言教
孟子說過:“教者必以正?!苯處熕仞B(yǎng)的厚度,決定了學生發(fā)展的高度。教師工作具有“示范”性,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觀、學生觀、課堂觀會通過一言一行傳遞給學生,對成長中的學生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善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我們只有秉持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用愛點燃愛”。愛是做一名好教師的前提。用愛點燃愛,建立“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師生的共同成長至關重要。幾十年的中學語文教師生涯使我感悟到:語文教師要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必須樹立學生意識,站在學生的角度,付出真愛,用愛點燃愛;要主動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培育積極向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文化。教師付出真愛,最終會贏得學生的真愛。在培育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也會享受到生命價值實現(xiàn)的歡樂。
總之,語文教師要愛讀書,常讀書,不斷閱讀文學經(jīng)典,廣泛閱讀哲學、美學等相關領域的書籍,增加學識涵養(yǎng);要愛我們祖國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忙里偷閑地去祖國的名山大川探幽攬勝;要多練筆,多向報刊投稿,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要多做教育科研,提升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要不斷提升師德涵養(yǎng),做到德才雙進,德藝雙馨。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換成,麻尚忠.教師應當成為研究者[J].西北職教,2006(6):1.
[2]李效忠.構建有效語文課堂的幾點思考[J].甘肅教育,2015(14):74.
[3]任旭東.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三種意識[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1).
[4]田汝寶.談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的提高[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4).
[5]高紅菊.小學語文教師提問的個案研究[J].中國民族教育,2005(3).
[6]楊德峰.淺談小學語文教師的合作者角色[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4).
[7]王秀蘭.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扮演的角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2).
[8]馬海霞.于永云.耐心——小學語文教師的法寶[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6(3).
[9]劉麗偉.教育: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對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觀察和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6(14).
[10]蔣 蓉.論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新要求[J].課程·教材·教法,2007(8).
[11]祁玲娟.精彩提問 問出精彩——論小學語文教師提問的藝術[J].理論導報,2007(7).
[12]楊 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培養(yǎng)[J].瓊州學院學報,2008(S1).
作者簡介:陳德明(1975—),甘肅武山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天水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