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一中燕鳴文學社成立于2005年,現(xiàn)有社員120多名。文學社定期開展讀書報告會、文學沙龍、專家講座等活動。社刊《燕鳴報》每月出版一期,是師生閱讀寫作交流的主陣地。截至目前,已有學生作品近百萬字分別發(fā)表于全國各級各類報刊;先后有50多人獲國家級作文大賽一等獎,近600名同學在省級以上作文比賽中獲獎。
指導教師:張興山
上榜理由:★★★★
愿國學由“熱”到“興”
□甘肅省嘉峪關市一中燕鳴文學社 ?孔小涵
近年來,“過洋節(jié)”“吃洋餐”已漸成時尚;與此同時,“國學”也貌似“熱”了起來。那么,處在古與今、中與外文化節(jié)點處的我們該如何對待呢?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看出,每一次異族入侵對于漢文化來說都是一次強烈沖擊。無論是五胡亂華還是金兵入關,文化傾軋總是軍事較量的后續(xù)手段。雖然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后倡導學漢話、易漢服的舉措被傳為佳話,但皇太極的戰(zhàn)馬踏平帝京后,漢民皆被迫剃額發(fā),換滿衣。可見,文化之間不僅僅是禮尚往來的交流,還有關乎民族命運的對抗。
自中華國門被洋炮打開后,“洋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直至今日,科技和經(jīng)濟落后造成的文化自卑感仍深藏于人們心中。在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教導以出國留學為榮的今天,重舉“國學”之大旗的手該是多么沉重!
你看,英俊瀟灑的帥哥打招呼以“嗨”開頭,以“拜拜”結尾,打扮前衛(wèi)的美女撒嬌不是“歐巴”就是“葛格”。多少人以說“騷瑞”為榮,以說“對不起”為恥,又有多少人崇拜日式浴衣而對中國漢服不屑一顧?可是這些滿口洋話的人,卻會在聚光燈下,將“莘莘學子”讀成“芊芊學子”,將“冉冉升起”讀成“再再升起”。面對如此情形,我們怎能不為國學擔憂?“滿清之后再無根骨”之論的出現(xiàn)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喜的是“國學”終于“熱”了,仿佛為匍匐在洋文化腳前的中華國民送來了一股清風?!冻烧Z大會》《詩詞大會》《漢語橋》等電視節(jié)目如雨后春筍般先后破土而出。我們的孩子終于以背誦唐詩宋詞為榮了,終于以毛筆字寫得好為榮了。
然而,國學尚未真正復興。因為,時下的“國學熱”只是“熱”起了“國學”的表面部分。諸如成語、漢字、春聯(lián)、書法等都只是中華國學外在的形式符號。而真正能夠代表國學的應該是一種來自歷史深處的中華精神,它是《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陽剛之氣,是《論語》中“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內在操守,是《老子》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超凡智慧,是《孟子》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錚錚傲骨。
當中華精神被重拾的時候,我們才敢說,“國學”終于復興了。我相信這一天不遠了。
評點:這篇議論文的亮點在立意的深度方面。作者認為,當今全國性的“國學熱”貌似可喜,實則不然,因為在作者看來,國學的靈魂應是一種華夏精神,一種能給我們的民族帶來力量的價值觀。作者認為:“當中華精神被重拾的時候,我們才敢說,‘國學終于復興了?!庇^點較為理性,真誠的欣慰中是充滿責任感的憂患意識。
上榜理由:★★★
遺憾之美
□甘肅省嘉峪關市一中燕鳴文學社 ?杏衫
我們常常用“花好月圓”來形容美滿的人生,但花有群芳落盡的時候,月有盈虛消長的命運??梢哉f,每個人都生活在生命本身的遺憾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有時滿懷信心,有時垂頭喪氣;有時春風得意,有時黯然傷神。正如楊文奎所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庇秩缣K軾所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p>
不過,自然正有因為種種缺憾才顯得豐富多彩。有了月亮的陰晴圓缺,才有了大海的潮漲潮落;有了大地上的花開花落,才有了天空中的雁去雁歸;有了寒冬臘月萬木凋零的冷酷,才有了陽春三月楊柳吐綠的驚喜。甚至,我們可以認為,因為冬的襯托,春才更加討人喜歡。從“前村深雪里”到“昨夜一枝開”,從“瀟湘洞庭白雪中”到“兩個黃鸝鳴翠柳”,從“瀚海闌干百丈冰”到“花香入夢覺春來”,當世界由黑白變?yōu)椴噬蔁o聲變得有聲,由靜穆變得活潑,我們的感官和心靈也經(jīng)歷了重獲新生般的驚喜。
同樣,人生也因為種種遺憾而有了詩意,有了審美價值。有了離別,才有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有了遠行,才有了“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鄉(xiāng)愁。有了“眾里尋他千百度”的焦灼,才有了“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有了“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望眼欲穿,才有了“金風玉露一相逢”的幸福涕淚;有了“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孤獨懷念,才有了“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悲欣交集。甚至,即便是疾病、死亡這些極其沉重的人生不幸,也有其獨特的審美意義。如果沒有生命的凋謝,我們如何感受到“十年生死兩茫?!钡臒o奈,如何體驗到“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孤獨,如何領略到生命的重量和深度,如何認識到人生的蒼涼和嚴肅?
佇立于中華文化長廊,我們會發(fā)現(xiàn),凡是能夠讓人低回悵惘的故事,總是由美麗的開頭和遺憾的結尾構成的。比如牛郎織女,比如白蛇許仙,再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如果故事中的生活始終是完美無缺的,那么這個故事靠什么來吸引讀者讀下去呢?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如果人人生來便擁有一切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人生中還有什么東西值得我們去期盼,去追求,去等待?
人生正是以各種缺憾支撐著自己的魅力,以各種不如意引發(fā)我們對幸福的渴望,使我們覺得“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卻仍然“還想再活五百年”。
評點:這篇散文在寫作中引用了很多詩詞佳句,在引用的同時又兼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比如第二段中“從‘前村深雪里到‘昨夜一枝開,從‘瀟湘洞庭白雪中到‘兩個黃鸝鳴翠柳,從‘瀚海闌干百丈冰到‘花香入夢覺春來”這個句子,每個分句的前半句,諸如“前村深雪里”“瀟湘洞庭白雪中”“瀚海闌干百丈冰”等,都是對“冬天”這一概念的借代;后半句,諸如“昨夜一枝開”“兩個黃鸝鳴翠柳”等,都是對“春天”這一概念的借代,整體上表達了“從冬天到春天”的意思。從形式上看,把“冬天”和“春天”這兩個概念分別換成三個詩句,也就等于把一個句子換成了一組排比句,使語句具有了排比句的節(jié)奏美。另外,從內容上看,詩詞名句中美好意象的引入不僅使句子更加生動脫俗,也易使人產(chǎn)生種種意象紛呈的聯(lián)想,使句子有了更豐富的意蘊。
(編輯: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