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怡 石玲
摘要: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我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的一大步。審計工作是對國家治理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在現有文獻及研究基礎上,結合J縣跟蹤審計的具體案例進行探究分析并且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跟蹤審計;精準扶貧戰(zhàn)略;易地扶貧搬遷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一)對易地扶貧搬遷的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關于易地扶貧搬遷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易地扶貧搬遷對農戶貧困脆弱性的影響。李聰、高博發(fā)(2019年)選用VEP方法,基于陜南山區(qū)的調查數據對其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該政策在女戶家庭中表現出更為積極的減貧效果[1]。劉明月和馮曉龍(2019年)以8省1050戶農戶為研究對象,對易地扶貧搬遷中農戶的貧困脆弱性進行測量,結果顯示:在現行的政策下,中國農戶扶貧脆弱性呈現下降趨勢[2]。第二類:易地扶貧搬遷的可持續(xù)性。夏艷玲(2019年)選用熵值法對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易地扶貧搬遷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安置方式移民對生計資本增長率的影響程度不同[3]。第三類,易地扶貧搬遷中的文化適應。方靜文(2019年)從時間觀和空間感兩個視角出發(fā),對貴州麻山相關情況進行了研究,認為在該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移民的主體性和決策者的文化敏感程度[4]。
(二)對跟蹤審計的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關于跟蹤審計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以及落實情況的研究。王帆和謝志華(2019年)以10個準則層為基準構建評價指標體系[5]。林忠華(2017年)以上海市審計機關為研究對象,總結其上在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6]。魏明和席小歡(2017年)基于“三維”模式和BSC理論提出了跟蹤審計的評價框架,并得出科學合理的研究結果[7]。
綜上,現有國內外的文獻對于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但是,目前關于易地扶貧搬遷和跟蹤審計的研究理論較多,具體案例分析相對較少,在此基礎上,本文關于易地扶貧搬遷跟蹤審計的研究可以豐富現有文獻。
二、J縣易地扶貧搬遷跟蹤審計案例分析
(一)易地扶貧搬遷基本情況簡介
J縣位于大別山腹地,擁有100余座千米以上的高山,這種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再加上20世紀50年代水庫的修建,使得許多農戶搬遷,居住在深山等生活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與城市脫離的深山居住區(qū),也是農戶普遍貧困的根本原因。響應國家關于精準扶貧的戰(zhàn)略,也為了切實解決J縣貧困戶的住房安全以及脫貧等問題,J縣對其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通過與貧困戶簽訂相關合約,來幫助其脫貧致富。
J縣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實施一年以來,共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10處,具體內容見表1:
(二)跟蹤審計項目背景及流程
1.制定審計工作方案
首先要確定本次跟蹤審計的審計目標,即以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工作開展向導,檢查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最終客觀反映J縣關于資金管理和項目建設的相關程序,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然后確定審計對象及范圍。在開展審計工作之前應當由審計局審計組將審計通知書下達至各審計單位,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①政策落實情況。審計檢查J縣是否按照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和計劃實施階段開展群眾扶貧工作;②工程建設情況。審查J縣關于貧困戶安置點的選址以及住房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否符合標準,是否存在偷工減料或者虛增標準的情況;③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檢查J縣關于易地扶貧的資金使用是否合理,以及資金管理存蓄是否符合獨立性等原則。④材料供應情況。檢查其關于材料的采購和使用是否符合規(guī)定以及材料采購合同簽訂和履行的真實客觀性。
最后是合理安排審計工作的開展。由省審計廳統(tǒng)一作出安排,市審計局派出審計人員組成專案小組,按照既定的審計方式和方法由上而下開展跟蹤審計工作。
2.開展審計工作
在向被審計單位下達審計通知書后,于指定時間到達審計地點,并從資金、政策及項目工程三個方面出發(fā)進行現場審計工作。關于資金方面的審計工作,可以通過審查資金使用項目明細賬、相關原始憑證等方式進行詳細檢查或抽樣檢查。關于政策方面的審計工作,則可以通過查看相關政策文件、會議記錄和公示公告進行前期審查,之后通過實地走訪進行后期核實。關于項目工程方面,綜合使用審閱法和實地調查法,檢查安置點房屋建設與計劃圖紙是否吻合等事項。
3.進行審計報告
通過前期跟蹤審計過程的開展,對于J縣易地扶貧搬遷有關資金管理、項目工程建設、政策落實等方面進行總結,并進行公允報告,以提高精準扶貧戰(zhàn)略下易地搬遷政策的透明度。
(三)跟蹤審計成效
可以及時發(fā)現搬遷過程中違反政策的行為。通過對J縣易地扶貧搬遷進行跟蹤審計,可以及時發(fā)現下達文件的履行情況以及安置點是否出現違規(guī)建設。同時,通過對于資金管理的審查與監(jiān)督,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易地搬遷資金的使用效率。審計小組通過對易地扶貧搬遷整個過程的跟蹤與審計,可以發(fā)現其存在的問題,對后續(xù)審計工作的展開以及易地扶貧工作的開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三、完善J縣易地扶貧搬遷跟蹤審計的建議
(一)加強政策宣傳,廣泛動員農戶
易地搬遷以此來改善J縣貧困戶的生活狀況在政策下達初始,有很多農戶持不了解、不支持的態(tài)度。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宣傳,使更多的群眾了解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以及易地搬遷所帶來的優(yōu)點。同時,相關部門也要積極完善安置點相關配套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統(tǒng)一的生活體系。讓搬遷至安置點的居民能夠實現住房、購物、教育、運動、活動等集為一體的生活環(huán)境,助力脫貧攻堅。
(二)改善易地扶貧搬遷跟蹤審計環(huán)境
健全易地扶貧搬遷跟蹤審計的評價體系,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指標,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涉及一些非財務性指標,如政策措施的效果等一些不能用數字直接表示的指標。同時也應當提高跟蹤審計結果的透明度,防止出現貪污腐敗、尋租等行為。針對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同時,針對問題的形成與發(fā)展,完善整改機制,積極解決與處理相關問題。
(三)豐富易地扶貧搬遷跟蹤審計的方法
從審計項目與審計組織兩個視角出發(fā),來豐富易地扶貧搬遷跟蹤審計的方法。審計項目方面,緊緊圍繞“資金、項目、政策”來開展審計工作,同時采用全面和局部、詳細和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提高跟蹤審計效率,節(jié)約資金。審計組織方面,加強J縣審計機關與政府之間的溝通交流,審計過程中遇到困難,也可向政府機關積極求助,增強協(xié)調和溝通能力。利用大數據信息時代帶來的優(yōu)勢,將大數據管理與儲存與跟蹤審計的強化和監(jiān)督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發(fā)揮大數據信息時代的特征,同時提高跟蹤審計的效果與效率。
(四)優(yōu)化跟蹤審計人才隊伍
與一般審計相比,跟蹤審計對于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且審計范圍更廣。因此,跟蹤審計相關小組成員的要求不能僅僅局限在財會人才領域,應當培養(yǎng)與吸收復合型審計工作人員,這樣更加有利于跟蹤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J縣審計機關可以與高校合作,聯合培養(yǎng)優(yōu)質的審計工作者。同時,應當加強對于審計人員的后續(xù)培訓工作,與時代接軌,掌握最前沿和最高效的審計方法與評價體系。
四、結論與展望
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我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的一大步。審計工作是對國家治理的重要保障。因此,應當在現有研究基礎和現有情況條件下,完善相關評價體系和整改機制,為建成美麗和諧富強的中國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聰,高博發(fā),李樹茁.易地扶貧搬遷對農戶貧困脆弱性影響的性別差異分析——來自陜南地區(qū)的證據[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 2019,34(12):74-83.
[2]劉明月,馮曉龍,汪三貴.易地扶貧搬遷農戶的貧困脆弱性研究[J].農村經濟,2019(3):64-72.
[3]夏艷玲.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的可持續(xù)生計研究——以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9,40(9):7-13.
[4]方靜文.時空穿行——易地扶貧搬遷中的文化適應[J].貴州民族研究,2019,40 (10):52-57.
[5]王帆,謝志華.政策跟蹤審計理論框架研究[J].審計研究,2019(3):3-10.
[6]上海市審計學會課題組,林忠華.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實務研究[J].審計研究,2017(3):12-18.
[7]魏明,席小歡.政策落實跟蹤審計評價研究[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7,14(6):56-65.
[8]任玲怡. C縣易地扶貧搬遷跟蹤審計案例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9.
[9]劉明哲. Z縣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實跟蹤審計評價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19.
[10]彭碧蓉.構建跟蹤審計業(yè)績評價體系的思考——基于廣西的實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4,26(2):76-80.
[11]王強.貧困群體脫貧內生動力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全國農村困難家庭2014~2016年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 37(1):90-99.
[12]吳曉凱.精準扶貧過程中村莊共同體風險及其治理探索——基于G省長村扶貧實踐的調查[J].蘭州學刊, 2020(01): 186-198.
[13]張俊民,張莉.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模式的趨同性——基于審計內容角度的考察[J].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4, 29(05):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