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
摘 要: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的也不斷壯大。群眾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它是人民的生活寫照,反應了人民的社會需求,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群眾文化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人民豐富的精神活動共同所凝結而成。群眾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群眾之中的體現。它的發(fā)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fā)展的前提下不斷創(chuàng)新。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探討
1群眾文化的基本內涵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忙碌的職業(yè)生活以外,進行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fā)的一種社會性文化,其主體是人民群眾活動,目的是自娛自教、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內容是各種類型的文化娛樂活動,具體包括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yè)、群眾文化隊伍等方面。
群眾文化是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大眾性文化,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歷史現象。群眾文化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大量的具有娛樂、教育性的活動,能夠起到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成為人民重要精神支柱的作用。在我國當前建設文化強國的背景下,群眾文化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
2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2.1群眾文化對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建設具有促進功能
新時期以來,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步幅加快,而群眾文化對于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建設都具有促進作用。群眾文化中的音樂和舞蹈等形式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簡而言之,就是群眾文化中音樂和舞蹈等形式可以促進或阻礙社會的發(fā)展,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建設都離不開文化的作用,群眾文化中較為高尚的音樂和舞蹈可以將人們的文化水平進行提升,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于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的發(fā)展具有良好的協調作用,從而發(fā)揮其對社會發(fā)展的促進功能。
2.2團結功能
人們通過參與群眾文化能夠得到同樣的快樂與充實,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起到團結群眾的作用,在參與這種群體性的活動時,人們能夠將自身的積極性充分激發(fā),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良好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團結寫作的意識。我國是由多個民族所組成的國家,國家想要獲得更大的發(fā)展就必須將各界社會成員擰成一股繩。群眾文化之所以有團結功能,是因為人們在參與群體活動的過程中能夠不自覺地關心他人,這種團結協作的意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牢固,促使人們逐漸形成一種團結他人的美德。
2.3能夠提高群眾的身體素質
群眾文化引導著文化活動的開展,文化活動又體現了群眾文化,所以說,群眾文化和文化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是缺一不可的。在群眾文化的影響下,人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當中,不僅能夠使群眾的心情愉悅,還給群眾提供了運動的機會,從而使群眾的身體得到了鍛煉,提高了群眾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對于那些已經退休的大爺大媽們,如果沒有文化活動,退休職工就沒有事情做,空余的時間多了就會胡思亂想,這樣是很容易生病的。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使群眾的退休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變得更加的充實,從而使群眾能夠有一個好的身體和好的精神面貌,促進群眾身體素質的提升。
2.4加強宣傳力度
要想提升群眾文化的整體水平,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總體的宣傳力度,增加群眾的數量和擴展受眾人群范圍,從而實現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性的提升,有利于產生一系列的助力效應,強化群眾文化的質量。在舉辦多種群眾文化的過程中,會促進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的喜愛程度和高度的參與性,因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的誕生造成文化流向渠道正在得到拓展,人民群眾可以在自己的移動終端中獲取大量的新聞資訊以及文化內容。目前,較為普遍的就是微信、抖音、微博以及快手等公共平臺,是一種較為高效的資訊傳播媒介,此種渠道的擴展會增加受眾人群的范圍和種類,有利于群眾文化的廣泛推廣。因為媒介的多樣性,其中內容也較為豐富,載體上存在多種有趣的信息以及材料,可以在此渠道上輸出多種群眾文化形式以及地點,能夠充分利用群眾生活以及參與文化活動的主動性。
3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3.1群眾文化能夠傳播主流文化
群眾文化傳播的內容一定是主流文化,即當前人們所普遍認同的文化。主要是基于群眾文化的兩個特點:其一是群眾文化的普遍性。群眾文化自身的普遍性非常的強,因為群眾文化活動需要兼容并包每一個階層、每一個行業(yè)的人,從而強化群眾文化的普及性。所以群眾文化在傳播文化的時候,為了更好的獲得人們的認可,則需要從主流文化入手,從每一個大眾都認可的店入手,才能發(fā)揮群眾文化的特性,完成群眾文化建設。其二是群眾文化的原則性。群眾文化建設是我黨提出的建設要求,所以在傳遞文化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才能符合群眾文化建設的需求。所以主流文化的傳播是必然。
3.2群眾文化是精英文化的基礎
群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之間屬于既對立又統一的社會關系,群眾文化是精英文化的發(fā)展基石,而精英文化的發(fā)展則少不了群眾文化作為依據,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所服務的社會群體不同,群眾文化服務于大眾群體,而精英文化則服務于一部分知識分子,然而從本質上來說二者的存在皆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人民。群眾文化與精英文化需要彼此學習對方的優(yōu)勢,以便共同推動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打造文化強國。
3.3群眾文化帶動文化產業(yè)
豐富多樣的文化在進行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帶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和進步,群眾文化的發(fā)展還可以形成獨特的文化產業(yè),保證該項產業(yè)獲利。文化產業(yè)想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必須要依靠群眾文化,畢竟群眾是重要的消費者,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憑借消費者。就當前情況而言,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是十分迅速的,文化產業(yè)可以依靠經濟來進行發(fā)展,進而達到和群眾文化相結合的目的,互惠互利共同發(fā)展。
3.4群眾文化能夠有效保障民間文化傳承發(fā)揚
群眾文化起源于民間,通常都是在民間活動當中提煉出的精髓文化才能形成集體性的文化,所以,在群眾文化當中,能夠看到很多民間文化和民間活動的特點,通過加強對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qū)群眾文化研究和學習,能夠幫助相關學者加深對特定時期及地域的群眾文化知識了解,并且更好的認識一個特定民族的發(fā)展歷史,對其中的優(yōu)良傳統進行發(fā)揚,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依據,為我國的民間文化傳承提供保障。
4結語
在當今的情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最適合中國如今國情的文化,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長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將會發(fā)展壯大。群眾文化的發(fā)展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重大的貢獻。使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安心生活,在群眾文化的平臺上放松自我。隨著“全民學藝”文化活動的普及,群眾文化得到快速的發(fā)展,人民通過文化普及活動,加大了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這有利于提高當地人民的責任感,使其參加到文化建設的活動中。重視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注重群眾文化的社會價值,有利于輔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參考文獻
[1]魏紅.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大眾文藝,2017(01):9.
[2]劉璐.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初探[J].大眾文藝,2016(22):10-11.
[3]滿達.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