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竹
摘 要:基于分析心理分析原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首先分析出心理分析原則的定義。其次分析出心理分析原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有效策略,通過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探尋最佳的教育時機;列舉真實的生活事件三種運用方法。最后分析出心理分析原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能夠幫助教師更為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心理分析原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策略
在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對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極為重要。換句話,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的關(guān)鍵階段,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要不斷的優(yōu)化和調(diào)整思想政治教學,而心理分析原則的運用,有助于教師進一步分析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為教師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的擬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據(jù),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質(zhì)量和實效性。
一、心理分析原則的定義
分析,是一種將對象整體的分解為各個部分而研究的思維方法。對于初中思想政治的心理分析,也就是教師通過觀察和了解,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特征等因素,進行辨析,來明確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有助于教師選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和思想已經(jīng)逐漸成熟,能夠自覺的認識自我,評價自身的性格品質(zhì),獨立的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習慣。換句話說,初中生不再滿足家長的支配,對善惡是非有屬于自己的評價標準。
但是,他們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有限,在考慮問題方面過于片面和盲目[1]。所以,教師要充分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細致耐心的觀察,深入的分析去捕捉學生的真實心理,逐漸探尋到教學的切入點,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心理分析原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
對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確定好教學的目標,確保教學朝著一定的方面順利展開。因此,教師和學生的目標要一致,才能促使學生緊跟教師教學的步伐,產(chǎn)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進一步去理解思想政治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qū)⒗碚搩?nèi)化于心,轉(zhuǎn)化為行動。
由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具有一定的矛盾和復雜性。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缺乏社會經(jīng)驗和生活閱歷,在為人處事方面經(jīng)常情緒化,內(nèi)心還是比較純真的。但因為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就會導致學生的思想觀念存在偏差,對于超過其理解和認知的事物,會感到迷茫。換句話說,如果學生結(jié)果到家庭,或者社會上提供的一些認知,與校園文化和教師的教育出現(xiàn)不同,就會造成更加困惑[2]。同時,現(xiàn)階段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這也都普遍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加上學生的法治觀念和理想信念比較薄弱,當面對未來社會上的競爭,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所以,就需要根據(jù)心理分析原則,幫助學生逐漸克服弱點,促進學生更好的被社會所接納。
比如,在人教版《身邊的誘惑》教學中。教師就要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一些容易被說服被動搖的學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所面臨的種種誘惑,以及所帶來的結(jié)果和危害,使學生認識到復雜的社會,學會辯證的對待不同誘惑,逐漸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生活中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自覺抵制誘惑。
(二)探尋最佳的教育時機
對于初中生來說,當受到外界的刺激,或者是出現(xiàn)否定的心理活動時,一些情緒和情感就會不自覺的流露出來。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緒和情感,展開全面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充分抓住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及正向的情緒,選取最佳的教育時機,促使學生能夠?qū)⑵渖A為道德品質(zhì)和理性信念。
因為學生的心理認同感普遍都是建立在感性的認識基礎上,學生由于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事件變化,導致情感也隨之波動,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跟著感覺走[3]。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為學生適當?shù)慕M織一些實踐活動,營造出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逐漸打開,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實踐能力,促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比如,在人教版《唱響自信之歌》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改善一些學生的自卑、自負等心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的表演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互相交流和探討,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和潛力。
(三)列舉真實的生活事件
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結(jié)合學生的性格、思想、認知等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教育。由于學生的年齡增長,其理解和判斷力也在加強,對于一些事情喜歡辯論,經(jīng)常獨立的批判一切。而教師此時為學生列舉真實的生活事件,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不同的見解和想法[4]。從而,通過學生正反兩面的激烈辯解,能夠幫助學生更為全面且透徹的分析事情,促使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讓學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啟迪,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自覺維護正義》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guī)則程序,鍛煉學生見義勇為的踐行能力,幫助學生樹立以自覺遵守社會制度為榮的意識,積極主動追隨匡扶正義的時代精神。因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列舉前幾年的“小悅悅事件”,引導學生去評價肇事者、拾荒阿姨陳賢妹,以及微觀群眾的行為,促使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能夠深刻認識到社會公平與正義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共同維護。
綜上所述,心理分析原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能夠幫助教師更為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為學生擬定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通過教師運用心理分析原則,去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點以及情感變化,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依據(jù),促使教師盡最大化的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讓學生逐漸自覺的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習慣,樹立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zhì)。從而,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zhì)和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才華,吳萍.心理學知識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8(2).
[2]牛月蕾.心理咨詢技術(sh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問題及對策[J].學園,2017(16):171-172.
[3]胡百健.心理互換原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8(2):223-224.
[4]周成良.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文學,2017(4):19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