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登格日勒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材內(nèi)涉及很多圖片形式的知識點,以插圖為教學輔助工具,幫助初中生理解歷史知識,是一項非常高效的手段。對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認識到圖片教學的價值,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升初中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本文就此做出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圖片運用 教學價值
在中國民族五千多年發(fā)展的進程中,形成了大量內(nèi)容豐富、種類多樣的歷史文化內(nèi)容。在歷史的記載中,很多內(nèi)容讓初中生理解起來都具備一定的難度。對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課本中一般都會穿插進相應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用圖片再現(xiàn)歷史,具有簡明、易懂的特點,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歷史圖片,可以將抽象、難以理解的文字知識直觀的表示出來,提升學生的理論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一、歷史教學中,插圖的種類
初中歷史教學內(nèi)容雖說不如高中階段的復雜、深刻,但是也涉及了國內(nèi)外著名的歷史階段和文化,時間跨度也比較大。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自然而然的也就包含了很多種類的知識插圖。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初中歷史老師要有條不紊地根據(jù)歷史發(fā)展階段對歷史教學插圖進行分類[1]。
從不同性質(zhì)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將歷史教學插圖分為兩種,一是原始性圖片,而是再造性歷史圖片。首先,原始性圖片可以將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真實的故事和原貌客觀地反映出來。比如,世界各地的歷史遺址、歷史文物等等。其次,再造性歷史圖片。這一種類的歷史圖片是后期通過認為的藝術加工而形成的歷史印記,其中包含有人物畫像、歷史想象圖等形式。這一種類的歷史圖片雖然歷史價值比不上原始性的歷史圖片, 但是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當時某個社會或時代背景下的歷史特征。從不同的內(nèi)容出發(fā),可以將歷史圖片分為八類,第一,歷史文物圖;第二,歷史人物像;第三,歷史遺跡圖;第四,歷史古跡圖;第五,歷史地圖;第六,歷史想象圖;第七,歷史漫畫圖;第八,示意圖等。
二、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
1.結合教材文字,將抽象的內(nèi)容生動化
歷史教科書中,大部分的內(nèi)容都是抽象的文字,通過文字將復雜的歷史情節(jié)和故事表述出來。而結合歷史圖片,可以將具體的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更加完整的表達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將歷史圖片與文字結合起來,可以直觀的揭示歷史發(fā)展的順序和脈絡。學生在對文字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之后, 能夠得到比較全面的歷史知識。但是因為初中生的思維能力、辨別能力等發(fā)育尚未成熟, 對于枯燥乏味的文字理解不深刻。學生缺乏充分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受到課本文字的局限,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常會遇到很多困難,難以把事物的真實特征清晰地表達出來。在歷史教學中,通過適合的圖片加以說明, 會比文字的描述更有影響力。更能給人以真實感和親切感, 更能真切地感知歷史[2]。
例如,在《盛唐氣象》一課的教學之中,為了表現(xiàn)出盛唐時期我國社會的繁榮興盛,將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文化、民俗、經(jīng)濟實力等真實地展示給學生。教師在利用教材文字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結合教材中的配圖,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搜集更多的歷史圖片,將那個時期的歷史盛況在多媒體設備上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結合歷史圖片進行直觀性教學,學生更能通過視覺體驗感受到當時唐朝發(fā)展的史況,便于學生將歷史情節(jié)高度還原,深刻體會歷史知識。
2.通過圖片豐富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枯燥乏味的歷史文字,學生進行長時間學習之后,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而借助圖片教學,可以有效豐富歷史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借助圖畫或者是濃墨渲染,可以為初中生營造生動的教學情景,將人物以及背景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生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很容易被一些趣味性、直觀的東西所吸引。初中歷史教師借助歷史漫畫、歷史圖片等,不僅可以將當時社會和人物的特點、性格完全突出,達到預期所需的情感傳達需求,還能深刻的將歷史時期的社會問題表露出來。
例如,在《三大改造》一課的教學中,單憑簡單的文字無法將厚重的歷史情節(jié)解釋給學生。為了讓學生正確、客觀的理解方式的歷史情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歷史圖片讓學生體會當時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情況。將文字與圖片合理結合起來,即提升了課堂趣味性,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圖片,將抽象化為直觀
歷史圖片是豐富多彩,具有趣味性的,將其作為教學工具,輔助歷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可以將原本難以用文字表述清楚的知識點更加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學生將視覺體驗轉化為腦力思維,可以更輕松、更清晰的分析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要盡量選擇一些色彩豐富,內(nèi)容有趣的圖片作為教學素材。同時還要將有限的教學圖片靈活應用,結合教學內(nèi)容,將歷史圖片的價值最大化[3]。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一課的教學中,在進行文字講述之后,學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等大體概念了解之后,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教師就可以用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圖片輔助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里的人物、地點、作戰(zhàn)裝備等,對學生講述二戰(zhàn)時期的參戰(zhàn)國家,自己各個國家的目的、實力等。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的感受方式的歷史的氛圍,將二戰(zhàn)這一大的知識體系梳理清晰,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不僅可以提升教學效率,還能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
結語
總而言之,將歷史內(nèi)容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下催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手法,相比于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更能提起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教師開展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彭愛君.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9,42-43.
[3]張德榮.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種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