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寫得好壞是學生是否掌握并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體現。但長期以來由于教無章法,學不得法,從而導致作文成了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攔路虎。部分學生提及作文要么就是無話可寫,寥寥幾筆草草交差;要么就是記流水賬,毫無美感可言。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學生平時缺少積累,詞匯存儲不夠,其次是缺乏教師指導,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臨到下筆無從寫起。這就要求我們探索作文教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寫作、有話可寫,進而愛上寫作、快樂寫作,從而學會寫作,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教學;興趣
一、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睉龑W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語文教師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中應特別留意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的話題能引起學生的廣泛參與,從而達到有話可說的目的。起始年級的作文教學,應以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首先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才能寫出屬于她自己的文章來。王崧舟老師的《作文教學三問》清楚地指出學生作文的內容。一問:“寫不出真是因為孩子沒有生活嗎?”當然不是。二問:“一定要寫有意義的生活嗎?”其實孩子眼中的世界與成人不盡相同,許多時候成人理解的意義未必是孩子的感受。三問:“為什么發(fā)現不了有意義的生活?”那是因為我們缺少發(fā)現的眼光,我們應從孩子的角度去觀察生活。寫作訓練方面,語文教師應從一年級組詞造句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積極引導學生用書面語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二年級時著重訓練學生有條理的描述,加強話題訓練。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身邊的事例進行話題訓練,潛移默化中為三年級作文教學做好準備。“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告訴我們,生活僅僅為寫作提供了素材,要寫好作文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因為只有閱讀才可以積累豐富的詞句,才可以使作文有血有肉,豐盈多姿。那么,小學階段的作文怎樣起步,教師在平時的作文課上該如何引導訓練學生呢?
二、 模仿——作文原來如此簡單
著名作家葉文玲在《我的長生果》一文中提到自己的作文中運用了巴金文章中的“嵌”字而備受老師稱贊的事,得出總結:“作文,一開始離不開模仿,而真正打動人心的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我在作文教學中也引導學生這樣做,在學完《葡萄溝》一文后,我要求學生仿寫自己的家鄉(xiāng),寫寫家鄉(xiāng)的特產——馬鈴薯,說起這種熟悉的物品,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有學生這樣寫道:我們發(fā)現,家鄉(xiāng)的特產有杏子、早酥梨、甘藍等,而最有名的要算馬鈴薯了。馬鈴薯在我們這兒又叫做“洋芋”“土豆”,它們顏色豐富,有白的、紅的、黑的、紫的等等,馬鈴薯的吃法有很多,可以蒸著吃,煮著吃、炒著吃,而就一個“炒”就有好幾種,洋芋片、洋芋絲、洋芋疙瘩、當然還有干鍋土豆等,而且還可以做成薯片,加工成粉條……胡錦濤爺爺,溫家寶爺爺都吃過我們家鄉(xiāng)的馬鈴薯呢!
學完《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后我要求大家仿寫了《我愛家鄉(xiāng)的杏子》,在模仿之余有學生這樣寫:“大結杏全身是寶,杏子曬成杏干,冬天泡水可以止咳;杏核可以榨油,也是好吃的食品?!边@說明學生的知識量是超乎我們意料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尤其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語文知識的習得更多來自生活,我們應引領學生多角度去感受、去體驗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作文就是用文字描述我們自己眼中的世界,作文要描述和表達更多的是感受的事、體驗的事、關注生活的事和成長息息相關的事。
三、 話題——我手寫我口
初學寫作文,往往有這樣的現象:平時關于這個話題大家侃侃而談,而一拿起筆就無從寫起。大家覺得作文是很神圣很莊嚴的事,一到作文課就陷入了沉思。我告訴學生,作文并不難,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記錄大家眼中的世界,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就是這個道理。在每次作文前,我總是引出一些相關的話題,跟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覺得自己的身邊就有很多事物值得去描寫。
根據我班留守兒童多的實際情況,在輔導學生寫《我的奶奶》時,我讓學生分組聊天,聊自己的生活。是誰給我們洗衣服、做飯?是奶奶。奶奶除了這些還要干嗎?喂豬、養(yǎng)雞、放羊。奶奶最大的特點(愛好)是什么?奶奶關心你嗎?你怎么知道的?通過組織這樣一個練習,學生們對所寫的內容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再通過語言的組織,寫出來的就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有的學生這樣寫道:“奶奶每天要干這么多活,可有時我還嫌中午飯做得遲,真不應該??!”還有生寫著:“奶奶太辛苦了,手上不是老繭就是裂開的口子,爸爸給的零花錢我再也不亂花了,我要把它攢下來給奶奶買雙手套,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敝T如此類,令人感動的內容比比皆是,學生在寫好了作文的同時,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品德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痹谌粘=虒W中,每節(jié)課前都可以對學生進行話題訓練。訓練的題目不一,但一定要切合學生實際。剛開始可以提前布置,讓學生有所準備,到五六年級就可以即興發(fā)言了。比如:我的一家、難忘的事、那天我真快樂(難過)、我的同桌、老師等,每天選兩到四名學生在前面說話。剛開始大家都不怎么說,兩三句就算多的,但時間一長,說得越來越多,內容也不斷完善了,對環(huán)境的描寫、心理的刻畫、動作、神態(tài)都有了,有時說到傷心處大家都唏噓不已。同樣的話題,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內容越來越充實,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也越來越強。這樣的訓練,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也可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好處。
四、 改寫——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教師可以對五六年級的學生進行縮寫課文的訓練,在縮寫《田忌賽馬》一文時,大家不約而同地將孫臏的賽馬方法詳寫,其余的縮寫。對《草帽計》的縮寫都運用了對比的寫法,體現了紅軍的機智與敵人的愚蠢。在縮寫的過程中,學生對如何將句子寫具體寫得形象并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描寫方法與修辭手法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題。在之后的寫作中自覺嘗試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續(xù)寫方面,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傾聽與引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維。你會發(fā)現學生的想象非常豐富,甚至超乎意料,但只要是“正能量”,我們都應該鼓勵他們大膽去想,放手去寫。
五、 組織活動——作文無處不在
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寫作文的好幫手,五六年級的學生可以用作文的方式來記錄他們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如寫自己學習手工制作的情況,寫“六一”兒童節(jié),寫精彩的大課間活動,寫運動會。有學生寫了這樣一句:“我太喜歡課間活動了,可是覺得時間太快了,總也不夠用。”雖然很平實,但很清新,令人感動,因為寫的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有位同學學習成績不好,在學習上沒有信心,可在一次作文《快樂的節(jié)日》中重新找到了自信,她寫的是六一參加呼啦圈比賽結果得了第一名的事,在結尾這樣寫:“這是我第一次領獎,雖然激動地忘記了向老師敬禮,但我仍然對自己很滿意,因為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得獎,而且是第一名。我想對所有人說我終于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樂了?!弊掷镄虚g充滿著喜悅。
六、 廣泛積累——看得更多,寫得更好
要寫好作文,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進行豐富的詞匯積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字詞,學校的字詞教學教給學生識字解詞的方法,理解字詞最好的環(huán)境是閱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中同義詞、多義詞、近義詞比比皆是,生硬地照搬字典的解釋并不利于學生了解詞義,只有在閱讀中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更好地理解詞義。掌握字詞的最好的方法是寫作,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更好地體會字詞的深刻含義,而字詞的正確運用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才能恰當地表達。
要寫好作文,需要勤加練習。寫日記是不錯的練筆方式,因為日記是記錄生活中感觸最深的點滴,所以最能體現學生的真情實感。要求不必過死,鼓勵一日一記,也可以兩日一記,字數上不會過多限制,但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切忌弄虛作假,把寫日記變成抄短文。
七、 適度評價——我們都會寫作
無心插柳柳成蔭,也許是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往往會對一個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評價是教師與學生文字的對話,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語文老師隨意的一句肯定,可能會影響一個學生的未來,這也許就是語言的魅力吧。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積極向上的評價會對評價對象產生積極作用,反之亦然。因此,我們在作文評價方面應適度放寬標準,用欣賞的眼光發(fā)現學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大到一個場景的描寫,小到一個詞語的使用,甚至書寫是否工整。對于那些一開始就寫得一塌糊涂的學生,教師應對他們單獨評價,盡量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而不是一味指責,使他們放棄作文。
評語對學生寫作文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就像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一樣,教師不乏贊美之詞,可對學生來講,這是一種認可和肯定。但評價切忌泛濫甚至毫無根據,或者千篇一律。如對用詞生動、結構完整、中心突出的優(yōu)秀作文可以評價“你的作文緊扣題目,用流暢的筆墨寫出了內心的真實感受,熟練運用積累的好詞佳句,是一篇值得學習的范文”;而對那些只注意內容完整而詞句過于單調的作文也應該在充分肯定的同時指出其問題所在,如“讀了你的作文,老師覺得你完整地講了一個故事,內容很完整,就是在詞句方面還需要多加積累,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你的作文水平會不斷提高”;對那些篇幅短小,詞句不佳的學生,要善于發(fā)現他們作文中的好詞佳句,及時予以肯定,引導其在寫作文時中適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來增添文章的美感與可讀性,同時鼓勵他們寫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樣的文章才有感情,有血有肉有靈魂;而所有的作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激發(fā)讀者的興趣,引起共鳴,比如寫景抒情在一般情況下的目的是引發(fā)大家對大自然的熱愛,而能引發(fā)共鳴的就是文章的主題,而這一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潛移默化的。
八、 結語
寫作是以閱讀為基礎的,但還需要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沒有豐富的語言文字的積累,沒有生活經驗的積累,寫好作文只是一句空話。立足于此,小學作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敏銳的觀察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指導作用歸根結底是有限的,只有當學生愛上作文時,才會去探尋生活中更多的素材;當學生從作文中收獲快樂時,他們才會主動用寫作去宣泄自己的情感,才會在寫作的海洋里遨游得更遠。
作者簡介:
趙世平,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區(qū)福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