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芳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昌吉分院,新疆 昌吉 831100)
在臨床上,腦梗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為患者腦部血液供給存在障礙,導致腦部組織開始缺氧及其缺血情況造成的,腦梗死疾病包含多種類別,比如腦栓塞、腦血栓。腦梗死的發(fā)病不會受到年齡的限制、發(fā)病比較緊急、疾病情況發(fā)展迅速、預后較差。如果患者發(fā)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頭部疼痛、頭部眩暈、惡心等,少部分患者會發(fā)生偏癱、失語等現象,具有很高的致死幾率。為了探究與分析腦梗塞應用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的療效及其安全性,本次探究結果顯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80 例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1 月我們醫(yī)院收治的腦梗塞患者作為探究對象,把80 例患者通過隨機分組法分成兩個小組,即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有患者40 例,其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是45-76 歲,平均(60.35±3.29)歲;觀察組有患者40 例,其中男15 例,女25 例;年齡是46-78 歲,平均(61.21±3.15)歲,所有患者及其家屬都進行了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比對兩組之間的數據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能夠一起比較。納入及其標準:80 例患者都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腦梗死有關診斷標準相符合,病人意識比較清醒,精神比較正常;對于合并比較嚴重的肝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患者予以排除;對于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予以排除;對于用其他方法治療影響研究結果的患者予以排除;對于有意識障礙或者認知障礙的患者予以排除;對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患者予以排除;對于研究過程中退出治療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入院治療之后,都使用鈣離子拮抗劑、維生素E、腦保護劑、腦細胞活化劑等藥物進行治療,與此同時準備低分子肝素鈣(深圳賽保爾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0190)為兩個小組患者進行皮下注射,劑量為每次0.4 mL,次數為每天一次。進行常規(guī)治療之后,對照組只使用阿司匹林(批準文號:J20171021 生產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1 種藥物進行治療,藥物使用方法:口服,劑量為每次100 mg,次數為每天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應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應用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20100750)]聯合治療,藥物使用方法:口服,劑量為每次75 mg,次數為每天1 次,治療時長為30 天即1 個療程,兩個小組一共治療1 個療程即可。腦梗塞患者要遵醫(yī)囑用藥,不可擅自更改藥物劑量,更不可隨意停藥。
1.2.1 觀察指標:在兩個小組經過治療之后,仔細對比腦梗塞患者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治療效果要看有效率,分成三個標準,分別是顯效、好轉、無效。顯效:腦梗塞患者臨床癥狀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神經功能大部分恢復;好轉: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部分好轉,神經功能少部分恢復;無效:腦梗塞患者臨床癥狀為發(fā)生任何改變,神經功能未發(fā)生任何改變。觀察之后計算總有效率,計算方法是:總有效率=(有效例數+好轉例數)/單組總例數×100%。對比腦梗塞患者應用藥物安全性,主要看服藥后是否出現惡心、頭暈、嘔吐等不良反應。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兩個小組探究應用版本為SPSS 23.0的統(tǒng)計學軟件,利用此軟件對本次探究中兩組的數據資料進行統(tǒng)計、整理,計數資料用(百分率)來表示,用來表示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應該用P<0.05 表示。
2.1 兩個小組腦梗塞患者治療效果對比。觀察兩個小組腦梗塞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照組明顯比觀察組低出許多,兩個小組之間的數據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比較符合P<0.05 的統(tǒng)計學標準,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個小組腦梗塞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結果[n(%)]
2.2 兩個小組腦梗塞患者治療安全性對比。觀察兩個小組腦梗塞患者的治療安全性,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出很多,兩個小組之間的數據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比較符合P<0.05 的統(tǒng)計學標準,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個小組腦梗塞患者治療安全性對比結果[n(%)]
根據臨床結果統(tǒng)計,近幾年以來,腦梗塞疾病的臨床發(fā)病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征是腦部缺血及其腦部出血性損傷[1]。腦梗塞這種疾病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都可能導致或者使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加劇,進一步引發(fā)腦梗塞[2]。腦梗塞發(fā)病比較緩慢,會出現身體其余部位的并發(fā)癥,會產生極大的危害,因為每個人的大腦組織各個區(qū)域有所不同,所以腦梗塞患者發(fā)病之后可能伴隨不一樣的并發(fā)癥,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專家研究中曾說過,發(fā)生腦梗塞之后病人經常會發(fā)生中樞神經元壞死狀況,這樣就使認知功能障礙及其偏癱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病幾率大大提升。有專家研究表明,腦梗塞發(fā)病之后會對患者的神經元造成直接性損傷,容易發(fā)生免疫功能失調、機體循壞障礙,具有極高的風險性。
對于本次結果進行分析,在腦梗塞患者治療之前,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數據資料不存在差異性,在兩個小組患者經過不同方法治療之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45%(18/4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8%(38/4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出對照組,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30%(12/40),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5%(2/40),明顯可以看出觀察組用藥安全性優(yōu)于對照組,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只使用阿司匹林1 種藥物進行治療腦梗死,病人治療效果較差,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而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用藥,能夠對血小板的聚集起到阻礙作用,達到抗血栓的目的。所以,本次研究具有實際意義[4]。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腦梗塞療效比較顯著、安全性較高,不僅可以減少腦梗塞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從而提高治療的安全性,還能夠提高治療有效率,讓藥物更好地發(fā)揮藥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為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腦梗塞療效顯著、安全性高,所有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被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