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教育在教育學科、教學管理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許多新變化。初中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相互配合,對學生小升初銜接的順利進行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密切相關的。初中教育與小學教育相比,教學內容較多,課程難度較大,尤其是在學科數量、教學管理方式等方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做好小升初語文教育的銜接工作,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乃至身心發(fā)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做好小升初語文內容銜接的問題,提出幾點關鍵性的策略。
關鍵詞: 小升初?語文教學?銜接過渡
引言:進入初中后,學生所要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課程難度越來越大,部分學生會出現緊張、厭學、對學習失去信心等不良心理,有時面對所學知識會不知所措。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初中階段的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初中階段教育的獨特性,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與小學階段相比,有著非常大的區(qū)別,如何做好小升初階段語文教學內容的銜接尤為重要。對此,特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教師注重對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語文功底
在九年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中,中學階段語文教學和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彼此分離,中學階段課程和小學階段的課程有著明顯區(qū)別,小學的課堂節(jié)奏比較慢、課程容量比較小,而初中的課程節(jié)奏快、難度大。許多學生在進去初中后,往往會出現不能及時適應的現象。要想讓學生可以盡快地適應初中語文的學習,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文功底【1】。
例如,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者是周記,也可以安排學生每天讀一首古詩詞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功底,同時也不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學習壓力。
二、教師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對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更新,相比于之前,教育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難度相對較大,與小學教學內容有著明顯區(qū)別,這就要求小學高年級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育理念,與初中教學方法接軌,如今,社會對于語文教學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聽、說、讀、寫那么簡單,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共情能力等基本能力。因此,這就要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yǎng)小學學生的學了綜合素質【2】。
例如,在講解某篇描寫江南水鄉(xiāng)風景的詩歌時,教師不能僅僅讓學生朗讀課文、理解生字詞,更應該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讓學生體驗江南水鄉(xiāng)的文化,以此引導學生關注家鄉(xiāng)的文化習俗,引導學生從詩意的風景描寫中體驗農民青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和處事能力以及“我”和農民兒童的真摯情感,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還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審美品味,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
三、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順應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在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上有明顯區(qū)別。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常常以小故事或者短篇寓言的形式出現,易于學生準確理解。初中階段語文的教學內容難度則相對較大。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在不斷變化。教師應該做到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準則等【3】。這就要求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不能單純地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講解,這樣并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更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內容,進一步理解文章含義,深化自己的思想,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組隊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己進行資料收集,資料內容可以包括文章作者的資料,文章的寫作背景......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初中學習。
結束語: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以及初中階段的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習的好壞決定著學生理解能力的強弱。也就間接決定著學生對于其他學科的理解消化能力的強弱,在小升初階段,學生往往會因為不適應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強度而出現厭學、不自信等不良心理,這就要求小學老師在學生升入初中之前,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讓他們放下各種焦慮和緊張,輕松地應對初中階段的課程學習。
參考文獻:
[1]羅芳. 小升初古詩詞教學銜接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2]董佳. 上海市小升初階段語文學科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周艷. 小學與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銜接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12.
廣西省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教學研究室?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