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童
摘要:運動訓練意在提高學員的身體靈活性和自身體制,在教練員的指導下,組織的有計劃的體育活動。由于體育訓練需要身體的活動,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經(jīng)?;爻霈F(xiàn)由于方式不正確、訓練強度過大等原因,造成一些常見的訓練損傷,比如肌肉拉傷、關節(jié)扭傷等。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僅對學生身體健康產(chǎn)生危害,而且會影響到體育課程的順利進行。為了使運動員發(fā)生損傷的概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防范訓練損傷的發(fā)生,本文針對體育運動訓練中的常遇到的運動損傷類型以及造成運動損傷的因素進行了分析,然后有針對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對運動訓練進行有效管理,避免或降低運動訓練損傷的發(fā)生。
關鍵詞:運動訓練;損傷;管理
只要有運動,就有可能發(fā)生運動損傷。體育運動訓練不同于其他課程,因為運動過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所以會導致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因此,在運動訓練中,運動損傷一直是困擾學員的潛在因素,直接制約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提高,影響運動員的專業(yè)技巧與強化訓練的培養(yǎng)。因此,學員在實際訓練中,應當積極采取預防運動損傷的措施,做好運動訓練損傷的管理,既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又能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一、運動訓練中高發(fā)的訓練損傷
(一)突發(fā)損傷
學員在進行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由于許多不可控因素,會導致學員自身發(fā)生運動損傷。不同的運動訓練內容,會導致的損傷形式也不一樣。在進行田徑項目訓練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肌肉拉傷、擦傷以及關節(jié)扭傷等。以上都是肢體關節(jié)的受損傷種類,這些運動損傷,都屬于突發(fā)損傷。訓練方式和強度不正確,運動員極易在初訓中發(fā)生突發(fā)性運動損傷。
(二)陳舊性損傷再次復發(fā)
學員由于之前在訓練中發(fā)生過運動損傷,由于學員當時沒有重視突發(fā)性運動損傷,或者運動損傷沒有完全恢復或沒有選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救治從而導致的損傷是陳舊性損傷。比如,學員由于之前的運動損傷未痊愈,在訓練時產(chǎn)生的滑膜炎等運動損傷,處理不及時或方法不當很容易轉為陳舊性運動損傷。因此,在運動員本身有傷在身時,若仍堅持訓練,甚至保持超強度的運動負荷或重復性高強度訓練,學員的陳舊性損傷及容易再次復發(fā),影響學員的運動訓練,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學員的日常生活。
二、造成運動訓練損傷的主要原因
(一)運動訓練強度不當
在學員日常的體育運動訓練中,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運動訓練項目。訓練強度指一定時間內人體運動時承受的工作量,即訓練負荷。有些項目的訓練強度較高。由于人體的個體差異,每個學員的身體承受程度不一樣,因此,同樣的訓練強度,對每個學員的感受卻是不同的。如果訓練負荷過高,超出身體機能所能承受的極限,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當一些體育項目需要運動員的耐力體能時,運動員就要日常訓練中增強有氧運動。當不斷增加運動時間時,身體機能和訓練負荷沒有平衡發(fā)展,就導致運動透支,很容易發(fā)生肌肉拉傷的狀況。對于爆發(fā)力較強的運動項目來說,學員需要進行高強度的肌肉爆發(fā)力訓練。這種類型的訓練,肢體關節(jié)在受到超負荷重量時,很容易導致關節(jié)組織受損的運動損傷。由此可見,當訓練強度較大時,若超出人體的自然承受范圍,是非常容易導致學員的身體機能失衡,從而發(fā)生運動損傷的。
(二)訓練方法不當
對于學員的日常體育訓練來說,大多都是集體形式的訓練。因此,訓練方法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對于學員體能的訓練,一般是以提高學員的耐力、爆發(fā)力、柔韌性、平衡感等。但由于人體的差異,集中訓練的形式,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員。采用統(tǒng)一的訓練方法,有些訓練方法在短期內會見到顯著的成效,但是受訓者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幾率也會增加,主要表現(xiàn)為陳舊性損傷未完全恢復的受訓者。由于學員間的個體差異,每個學員的易損傷部位不同,因此,采用統(tǒng)一訓練這種訓練方式,沒辦法顧及所有人的損傷風險,容易導致學員發(fā)生損傷。
(三)過高的心理預期
對于學員的體育訓練來說,除了存在一定的客觀原因以外,也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學員在訓練過程中,經(jīng)常會高估自己的運動能力。由于心理預期高于身體的自身現(xiàn)狀,很容易會導致學員沒有目標地增加自己的訓練量和訓練比例,從而使運動損傷的概率增加。當學員自己進行體育訓練時,更加容易由于技巧不夠成熟而心理預期過高,而增加運動損傷的概率。
三、運動訓練損傷的預防措施
(一)適當?shù)倪\動訓練強度
訓練強度過大,容易導致學員發(fā)生運動損傷,而訓練強度過低也會影響訓練的效果。因此,在進行訓練之前一定要認真調查學員的身體機能,包括爆發(fā)力、忍耐力等。教練應了解沒一個學員的具體情況和身體機能,包括爆發(fā)力、忍耐力等,有效降低學員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風險。尤其在訓練時要注意運動員是否有陳舊性損傷,對以前受傷的部位減少訓練負荷,以避免再次損傷的風險。
(二)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學員進行日常訓練時,應當根據(jù)自身的特點以及陳舊性的損傷,來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前準備。對突發(fā)性運行損傷而言,大多與熱身運動不充分有關,可在訓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來規(guī)避運動損傷。對于自己的陳舊性損傷,學員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在訓練時要有針對性的采取訓練方法,確保有陳舊性損傷的受訓者不參與有關損傷部位的訓練,但是可以進行輔助訓練,以加強對損傷部位的保護能力。這樣以來,便能夠有效的避免發(fā)生運動損傷。
(三)提高運動心理素質
運動,不僅是肢體上的活動,同時也包括了對心理素質的考驗。學員對自身的心理預期較高有利于提高訓練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盲目的自信而進行單獨訓練,因為增加訓練負荷超出身體機能,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因此,在學員在進行訓練時,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認清自己的能力水平,避免盲目增加訓練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訓練強度和方法,不急于求成,從而有效的降低運動損傷的幾率。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訓練中,發(fā)生運動損傷是很難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科學的訓練方法,適當?shù)挠柧殢姸群徒】档倪\動心理,來有效降低運動損傷的幾率。
參考文獻:
[1]蔡煜銘.體育運動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J].智庫時代.2019.04.22.
[2]華慶亞.體育運動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及防范措施[J].南方農機.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