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琴
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福建廈門 361001
手術室護理在臨床各項護理工作中的要求最高,其護理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手術效果, 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安全[1]。 特別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兒患者,其認知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均相對于成人較差, 因而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時,其配合度較差,不僅影響了手術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 也對患兒的術后恢復造成了不利的影響[2]。 為進一步提升兒科手術室的護理服務質(zhì)量,該文方便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 月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兒共108 例作為研究對象, 并將整體護理模式應用于護理工作中,取得了理想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兒共55 例作為整體干預組,男患兒29 例,女患兒26 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7.63±2.48)歲。 另選取同期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兒共53 例作為普通干預組,男患兒28 例,女患兒 25 例;年齡 3~12 歲,平均年齡(7.81±2.53)歲。兩組患兒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 ①存在惡性腫瘤或機體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兒;②手術耐受性較差或是存在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兒;③存在精神障礙的患兒;④家長對研究內(nèi)容不認可,不愿參與該次研究的患兒。
普通干預組應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護理,包括病情監(jiān)測、術前準備、術后并發(fā)癥干預等基礎護理內(nèi)容, 同時要求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工作。 整體干預組應用整體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護理,具體的護理干預內(nèi)容總結如下。
①術前護理干預:術前1~3 d,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到患兒病房進行術前訪視護理,主動與患兒溝通,注意語氣溫和,態(tài)度和藹,努力與患兒建立起良好的朋友關系[3]。在與患兒交流的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兒的情緒變化,若患兒存在心理問題,應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指導,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對于年齡相對較小的幼兒,其認知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均相對較差,同時處在陌生環(huán)境時,極易出現(xiàn)哭鬧等抵觸情緒, 這時護理人員應通過安慰性的語言安撫患兒,并借助玩具轉移患兒的注意力,也可通過講故事、看漫畫等方式提升患兒的愉悅感[4]。 另一方面, 護理人員也應加強對患兒家長的術前健康宣教,告知其手術治療的基本流程以及手術室的環(huán)境,并耐心地向其講解手術治療對于患兒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對于家長提出的疑問,護理人員也應詳細解答,消除其不必要的擔憂。
②術中護理干預:在患兒進入手術室之前,護理人員應仔細核對患兒的基本信息, 并了解其術前用藥情況,是否遵醫(yī)囑禁飲禁食,確認無誤之后,陪同患兒進入手術室。 護理人員應將手術室內(nèi)的溫度以及濕度調(diào)整到適宜的范圍,并幫助患兒熟悉手術室環(huán)境,如果患兒出現(xiàn)了抵抗情緒,應給予其鼓勵以及安慰,幫助患兒放松心情,消除其緊張情緒[5]。 在進行麻醉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幫助患兒調(diào)整到合適的體位, 配合好麻醉師的麻醉工作。 手術進行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觀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 并檢查患兒的體溫是否存在異常情況, 若體溫過高, 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物理降溫,若體溫過低,應借助保溫毯對患兒進行保暖。 同時也應注意觀察患兒的呼吸道是否通暢, 并及時幫助患兒清理呼吸道內(nèi)的分泌物, 避免對其正常呼吸造成不利影響。
③術后護理干預:完成手術后,護理人員將患兒安全地轉移到病房,第一時間告知患兒家長手術成功,避免家長過分擔憂[6]。 首先應指導家屬幫患兒調(diào)整到平臥位,并調(diào)整其頭部偏向身體的一側,仔細地為患兒家長介紹術后照料患兒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同時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 并告知病房護理人員應密切觀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 術后1~3 d,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到病房對患兒進行術后訪視護理, 了解患兒身體的恢復情況。 對于存在術后疼痛的患兒,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幫助患兒制定有效的鎮(zhèn)痛方案,減輕其疼痛癥狀。 同時叮囑家長多給予患兒安慰以及鼓勵, 并保持好患兒的個人衛(wèi)生,幫助其更換干凈的衣物,同時保持病床的整潔以及干燥。 另一方面,手術室護理人員也應協(xié)助病房護理人員調(diào)整患兒的飲食方案,根據(jù)患兒的病情,指導家長給予患兒應易消化且營養(yǎng)豐富的清淡食物,促進其身體的早日恢復。
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平均手術時長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并進行對比分析。 護理干預后,通過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評估兩組患兒的治療配合度。 應用數(shù)字評價量表(NRS)對兩組患兒的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純撼鲈褐埃O計《護理滿意情況調(diào)查問卷》分發(fā)給患兒的家長進行填寫,并進行回收統(tǒng)計。
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整體干預組患兒的治療依從評分、 平均手術時長以及平均住院時長均顯著優(yōu)于普通干預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各項護理效果指標統(tǒng)計(±s)
表1 兩組患兒的各項護理效果指標統(tǒng)計(±s)
組別 治療依從評分(分)平均手術時長(min)平均住院時長(d)整體干預組(n=55)普通干預組(n=53)t 值P 值91.39±7.53 75.68±5.97 11.986 0.0000 71.74±5.83 80.95±6.31 7.883 0.000 5.04±0.52 8.64±0.89 25.780 0.000
術后, 整體干預組患兒的輕度疼痛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普通干預組, 且重度疼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普通干預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術后疼痛情況統(tǒng)計[n(%)]
整體干預組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普通干預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程度情況統(tǒng)計[n(%)]
在醫(yī)院的各種護理工作中, 手術室護理的標準和要求都是較高的。 特別是在兒科手術室護理中,由于年齡的原因,患兒的認知能力和護理配合度都相對較差。與此同時, 患兒的身體器官和生理系統(tǒng)都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不僅對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有著更高的要求,手術的耐受度也不盡相同,這些不可預估的差異,都會給手術效果和術后恢復效果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7]。 因此在進行兒科手術室護理工作時, 護理人員應將手術質(zhì)量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將各種潛在的影響因素都考慮在內(nèi),確保手術的安全實施,保證患兒術后身體的盡早恢復。 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要學會轉變護理思路,在全面掌握護理技巧,理解護理思路的同時,更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責任心。 只有這樣,兒科手術室護理工作才能順利有序地開展, 從而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8]。同時,將愛心和責任心帶到護理工作中去,也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兒家屬的理解和信賴,為醫(yī)院和醫(yī)護人員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
該次研究將整體護理應用于兒科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取得了較佳的臨床效果。 通過該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整體干預組的平均手術時長為(71.74±5.83)min,平均住院時長為(5.04±0.52)d,要明顯短于普通干預組的(80.95±6.31)min 和(8.64±0.89)d,說明整體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推動手術進程,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而整體干預組的總滿意率為96.36%, 明顯高于普通干預組的79.75%, 說明整體護理干預可以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幫助改善護患關系,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學者在研究中同樣使用整體護理方法與普通護理干預方法進行對比, 得出的結果顯示,整理護理在縮短手術時長、住院時長,提高患者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等方面都有著顯著優(yōu)勢,其整體護理組滿意率為97.2%, 普通干預組滿意率為88.3%,結果與該文相近, 說明整體護理是兒科手術室護理中一種切實有效的護理方案。
綜上所述, 在兒科手術室護理中實施整體護理有助于手術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同時能有效改善患兒的術后疼痛癥狀,提升患兒家屬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