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君 鄭建芳 付素霞
(1.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81; 2. 石家莊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人文社科部,河北 石家莊 050021; 3.河北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18)
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nèi)容。深入調(diào)查分析大學生價值觀現(xiàn)狀、成因并提出對策建議,是新時代高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因此,意義重大。
價值觀是具體的,它通過多個維度表現(xiàn)出來。本課題組聚焦大學生關注的9個方面、共40個封閉性問題和5個開放性問題,在河北省不同區(qū)域選取5所不同高校,以隨機抽樣的方式發(fā)放問卷21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0份,其中高職學生1200人,本科學生800人。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概括出大學生價值觀多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
封閉性問題采用李克特(Likerte)5分量表法,5個被選項分別為:非常不認同(1分)、不認同(2分)、比較認同(3分)、認同(4分)、非常認同(5分);涉及學習觀、幸福觀、就業(yè)觀、愛情觀、美丑觀、誠信觀、交往觀、規(guī)則觀、榮辱觀共9方面,得出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主要價值取向(見表1)。
表1 河北省大學生價值觀現(xiàn)狀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
我們將“比較認同”“認同”“非常認同”三個概念統(tǒng)一歸入“認同”這一大的范疇來看,學習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持肯定態(tài)度,90%的學生認同學習是件挺快樂的事,83%的學生認同讀書依然是學習的重要方式,大學生每學期應該讀3本以上的課外書,但有39%的學生認為專業(yè)以外的課程用處不大,可以不學。幸福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較高的幸福感,81%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邊有許多能夠使自己體會到幸福感的事,但51%的學生認同錢、權、地位只要擁有其一就是幸福的。就業(yè)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正確的就業(yè)觀,如88%的學生認同大學生學好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對就業(yè)最有幫助,87%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應該先就業(yè)再擇業(yè)。愛情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婚姻持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86%的學生渴望自己的戀愛對象成為自己的婚姻伴侶,85%的學生不希望自己的婚姻伴侶具有婚前性行為。美丑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健康的美丑觀,如89%的學生認同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的行為是丑行。誠信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不誠信行為有正確的價值判斷,如92%的學生認同大學生不誠信的行為是丑行,86%的學生認同不誠信行為往往使人獲得不應該獲得的好處,誠信價值因此被貶低,但83%的同學認為大學生考試作弊、求職造假是有許多原因的,可以理解。交往觀方面,87%的學生認同平等、尊重是交往的基本原則,但有83%的學生認為與人交往中,時常會出現(xiàn)誤會。規(guī)則觀方面,81%的學生認同有秩序的生活離不開必要的規(guī)則,但88%的學生認同我校許多學生不看《學生手冊》。榮辱觀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榮辱是非分明,84%的學生認為浪費是可恥的,但有88%的學生認同“光榮”與“可恥”這兩個詞離我們大學生很遙遠。
開放性問題涉及交往原則、幸福、就業(yè)、大學學習目標、什么是美5個方面。關于交往原則,多數(shù)學生認為誠信、真誠、尊重、平等、與人為善是自己的交往原則;關于幸福,多數(shù)學生認為家人健康平安和睦、做自己想做的事、經(jīng)濟有保障、快樂生活是幸福;關于就業(yè)的最大問題,多數(shù)學生認為經(jīng)驗能力不足、專業(yè)知識不扎實不對口、學歷低、不善于與人交往表達是最大的問題;關于大學學習目標,多數(shù)學生認為以優(yōu)異的成績順利畢業(yè)、完善豐富自己、多考取證書、找到工作是自己的學習目標;關于什么是美,多數(shù)學生的認為是誠信、善良、友愛、獨立自信、樂于助人、心靈美。開放性調(diào)查結果與封閉性調(diào)查結果吻合度較高,說明該調(diào)查結果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綜合以上調(diào)查結果,可以概括出大學生價值觀主流和存在的問題。
首先,大學生價值觀主流是正能量的,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主要表現(xiàn)在正向選項得分高。如認為終生學習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要選擇的生活方式的占93%;認為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兒事是一種幸福的占83%,而其中非常認同占到30%;認為有信心靠自己找工作的占81%,其中非常認同占到29%;認為誠信是自己所堅守的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則的占92%,而其中非常認同占到30%;認為彼此忠誠、奉獻是愛情的特征的占88%,其中非常認同占到39%;認為寬容是美的占81%,其中非常認同占到36%;認為朋友相處最重要的是真誠的占90%,其中非常認同占到40%;認為好逸惡勞是可恥的占91%,其中非常認同占到46%;多數(shù)學生認為大學生應該養(yǎng)成了解規(guī)則的習慣,紀律表面是一種約束,實際上是為了保證更多的人獲得更充分的自由。
其次,以下問題值得引起重視:(1)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xiàn)偏差。這部分學生在對有些問題的回答上所占比例甚至超過50%,說明這些學生的價值觀亟須教育引導。如認為公共場所異性之間的過密交往是個人私事,與公德無關的占51%;認為大學生考試作弊、求職造假是可以理解的占56%;認為錢、權、地位,只要擁有其一,就是幸福的占51%。(2)部分學生價值取向不明確。在調(diào)查問卷中,大約22%的學生未選擇“認同”和“非常認同”, 也未選擇“不認同”和“非常不認同”,而是選擇“比較認同”,說明需要進一步加強價值觀的辨析與引導。(3)價值觀沖突時有發(fā)生。具體表現(xiàn)在:一方面認為大學期間提升綜合素質很重要,對就業(yè)很有幫助,但另一方面又認為專業(yè)以外的課程用處不大,可以不學,居然占到了39%;認為學校采取各種方式嚴禁作弊是大多數(shù)學生所希望的,但仍有83%的大學生認同考試作弊、求職造假是可以理解的。(4)知行脫節(jié)客觀存在。如認為大學生應該養(yǎng)成了解規(guī)則的習慣,但認為我校許多學生不看《學生手冊》的比例高達88%;認為誠信是自己所堅守的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則占比是73%,但卻有76%的學生認同大學生抄襲作業(yè)現(xiàn)象較為普遍。
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因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是學校、家庭、社會、個人等內(nèi)外因交互作用的過程。這一過程,植根于社會生活實踐,是學生個體在不斷適應外部環(huán)境和滿足自身需求之間進行思考、整合、提煉、選擇的結果。
首先,價值觀教育整體上培育了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改革開放40余年,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價值觀教育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統(tǒng)領地位,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認同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地位,并不斷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學生。這是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培育的根本保證。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地位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圍繞著“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引領作用日益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并自覺踐行。同時,社會輿論及社會正能量在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形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和偏差不斷被矯正,德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重視。不回避矛盾和問題,立足學生思想實際,努力研究和解決學生各種思想困惑,不斷提升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旋律。
其次,價值觀培育的協(xié)同機制尚未形成。在價值觀的教育上,學校、家庭、社會應各負其責,又密切配合,形成大學生價值觀協(xié)同育人的整體合力。然而,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在價值觀培育中沒有做到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甚至出現(xiàn)彼此脫節(jié)、互相抵消的結果。第一,學校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像是一座“象牙塔”,它教給學生真善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學校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層面發(fā)揮著最基礎的作用,除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之外,學校校園文化在無形中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目前來看,有些高校忽視了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未能給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價值觀教育環(huán)境。同時,學校價值觀教育方式和評價機制過于單一,只注重理論教學,忽略社會實踐的價值觀教育很顯然是失敗的,導致學生價值觀出現(xiàn)知行不一的缺陷。第二,社會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像是一個“大熔爐”。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這一過程是檢驗學生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面臨社會轉型、價值多元等現(xiàn)象,大學生如何保持初心,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是對大學生價值觀非常大的考驗。第三,家庭在學生價值觀教育中是一種“催化劑”。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的價值觀對子女價值觀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目前家庭教育的作用尚未完全發(fā)揮出來,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書面的試卷上,但缺乏踐行。
最后,大學生內(nèi)部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自身的需求和心理成長規(guī)律也會影響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大學是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尚不成熟,在面對復雜的社會以及價值多元的沖突時,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內(nèi)心出現(xiàn)矛盾,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最終,通過心理價值的沖突和成長規(guī)律的要求,正視自己,作出正確的自身評價。
通過了解河北省大學生價值觀的現(xiàn)狀,分析其成因,進一步探索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培育和形成的路徑。大學生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也不是單靠學校教育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既需要符合國家意志,又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共同塑造和助力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育和形成。
文化是人們普遍認同并傳承下來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也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起著引領和推動作用的靈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之一,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歷次重要講話中提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性工程。高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并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目標和內(nèi)容的引領。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提供了一種目標引領,有了目標,才能提升價值觀教育的實效。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引導大學生將個人、國家、社會三者統(tǒng)一起來,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
高校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是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首先,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教學水平,讓有信仰的教師教思政課,在學生心靈深處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F浯?,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單靠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的重要途徑,唯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效果真正落地,接受檢驗。堅持校內(nèi)外合力育人,高校應該將社會實踐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中,搭建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平臺,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提供平臺支撐和實踐基礎。
首先,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整合教育資源。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之外,要加強學科之間的協(xié)同育人,將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滲透在各個學科之間?!皫熣撸劦朗跇I(yè)解惑也?!背浞职l(fā)揮教師的教書育人責任,教師的身體力行、榜樣示范對學生價值觀培育有著正面的促進作用。同時,高校要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為價值觀教育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其次,以家庭教育為后備陣地,優(yōu)化教育效果。父母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處事方式都在影響著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如果一味地追求成績,忽視孩子的道德教育,往往會毀掉一個孩子的未來?!暗抡?,才之帥也。”善的品德才是價值觀教育應該追求的結果。家庭教育中不能溺愛孩子,也不能放任孩子,應該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在親情與理性中實現(xiàn)孩子價值觀教育的引導與糾正。再次,以社會為拓展陣地,提升教育質量。要加強黨和政府部門的建設,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在清正廉潔、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進行,這樣才更加有效果。網(wǎng)絡環(huán)境應該嚴把方向和質量,保證輿論的正確導向。
外部教育只有通過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從而被內(nèi)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時,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大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不僅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還要加強社會實踐的鍛煉,價值觀在實踐中才能不斷得到判斷和檢驗。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模范踐行者和積極傳播者,改變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的、不切實際的價值觀,價值觀要與社會要求相一致,并不斷踐行在日常生活中。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努力爭當“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樹立家國情懷,自覺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助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