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真
根據(jù)普查和有關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靈丘縣的主要農作物病蟲害主要有小麥的黃矮病、玉米的大斑病、谷子的白發(fā)病、山藥的環(huán)腐病、黑莖病、蝗蟲,玉米螟、粟灰病等。
1 氣象條件與病蟲害的關系
溫度:病蟲害的活動生長、發(fā)育繁殖等都和溫度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每一種病蟲害對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尋找到適合它們生存的最適宜溫度至關重要。
濕度:潮濕是病蟲害發(fā)生、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濕度小,就能起到控制病蟲害發(fā)生的作用。
降水:降水是控制濕度大小的主要因素。通常來說,降水多,濕度大,容易引發(fā)各種蟲害。但如果降水短時間內很劇烈,比如暴雨將蟲卵從植株上沖下來,會造成蟲卵大量死亡,減少蟲害發(fā)生概率。
光照:光照對昆蟲活動有一定影響,有的害蟲在整個生命活動中喜歡光照,有的則散光照。
2 病蟲害發(fā)生與氣候因子的關系
黏蟲:黏蟲是一種食性雜、為害大的毀滅性蟲害,常為害玉米、小麥、莜麥等作物。防治措施,一是掌握氣候變化,做好成蟲預測、卵量監(jiān)控和幼蟲調查,加強預測預報工作。二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利用植物枝條、谷子草誘蛾、誘殺器捕殺等方法,務必在6月中旬之前將幼蟲消滅。
玉米螟:玉米螟通常以幼蟲為害作物,常發(fā)生在玉米、高粱和谷子的苗期到孕穗期。防治措施,一是處理秸稈、根莖、穗軸,消滅越冬玉米螟。二是用1000倍殺螟桿菌灌心葉或當與200~300倍細土混合配制毒土施撒。三是用6%六六六粉0.5公斤拌細土30公斤,制成毒土施撒,或在穗下噴灑。
粟灰螟:粟灰螟是威脅谷子的主要害蟲,多發(fā)生在苗期至孕穗期。防治措施:一是拾燒谷茬,消滅越冬蟲。二是選用抗蟲、莖稈粗硬、成熟早的品種。三是在谷子三葉期噴灑6%六六六粉等。
螻蛄:螻蛄是一種蛀莖的地下害蟲,主要為害小麥、玉米、高粱、谷子、馬鈴薯等作物,被蛀害后地下莖呈現(xiàn)絲狀,最終幼苗干枯而死。防治措施:一是播種前結合整地,用藥劑處理土壤??蓪?%的六六六拌細土25公斤均勻摻混,撒于地表即可。二是拌種,用種子量的0.2%~0.3%“3911”或“1605”等處理種子。
小麥黃矮病:小麥黃矮病是由麥長管芽、二叉芽、玉米蚜飛遷傳播的一種病毒。小麥染病后,頂端葉片由葉尖開始發(fā)黃,葉邊有卷曲現(xiàn)象,抽穗期延長或不抽穗,植株較矮,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防治措施,一是用“3911”拌種,可控制冬前蚜蟲為害,防止黃矮病早期傳入。二是在有翅蚜大量遷飛擴散為害時,抓緊噴藥防治,消滅蚜蟲。三是種植時優(yōu)先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
谷子白發(fā)?。汗茸影装l(fā)病是菌絲感染,由種子、土壤、糞肥等傳播的一種病害,表現(xiàn)癥狀為葉片有黃色條紋,葉子背面有霜狀白霉,有的白尖干枯,有的病穗為小刺猬狀,多發(fā)生在苗期-抽穗期。防治措施,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種子消毒,拔除病株。三是實行輪作。
3 加強植保管理
農業(yè)防治法:采用正確的農業(yè)措施,給作物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不僅可以保證作物的生長健壯,還能防治病蟲害,通常采取的措施有選用抗蟲品種、合理密植、提高栽培技術、合理輪作,深耕淺翻、消滅雜草、適時播種、合理施肥和灌水等。
生物防治法:利用自然界的有益生物來消滅作物害蟲和病菌,如利用益蟲、益鳥、益獸及有益的菌絲等。
化學防治法:利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物理機械防治法:利用光、熱、比重和一些簡單的機械來防治病蟲害,常采用的方式有種子清洗、熱力消毒、阻隔誘殺和捕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