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偉,都陽
(1.河南理工大學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 焦作454000;2.義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大煤溝煤礦,青海 海西817000)
班組是礦井生產最基層、最基礎的組織,是煤礦“雙基”建設的落腳點,煤礦各種政策、規(guī)范最終都要落實于班組,班組建設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煤礦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煤礦的規(guī)章制度、技術措施、標準規(guī)范都要通過班組來實踐,班組各成員在工作中各司其職,共同協作,推動班組工作順利進行,最終才能完成生產任務并實現班組安全生產。因此,班組安全建設——“雙基”的主要內容,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發(fā)展意義,而義馬煤業(yè)集團青海義海能源大煤溝煤礦是一個典型的異地辦礦高原型煤礦代表,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班組成員來源是班組安全建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煤礦企業(yè)的事故資料顯示,有98%的事故發(fā)生在生產班組,導致班組事故的原因80%以上都與班組人員的行為、心理、管理等直接相關,即與員工個體的安全素質相關。
國外煤礦安全生產水平較高,煤礦事故鮮有發(fā)生,國內學者關于煤礦班組安全建設也有一些研究,許多煤礦也在班組安全建設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獲得一些經驗和成果。
對于不安全行為的研究,國外最早是M.Greenwood等[1]發(fā)現并提出一小部分工人在作業(yè)時的事故傾向性高于大多數人;W.G.Johnson[2]指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這兩種事故致因由主觀研究者的認識深度界定;國內曹慶仁等[3]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構建了煤礦工人的“知-能-行”模型;田水承等[4]提出由于企業(yè)安全文化缺陷導致了員工不安全行為的發(fā)生;劉超等[5]認為是個體感知、大腦處理和實際執(zhí)行三環(huán)節(jié)中的某些失誤導致了不安全行為的發(fā)生。
關于心理因素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研究主要集中于預測分析人因事故模型、分析導致事故的心理因素、通過心理測評選拔合適的員工等。彭星輝等[6]通過研究發(fā)現,不同個性心理的員工與不同的崗位匹配,能使其相得益彰;陳志明[7]認為班組活動必須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遵循心理學原則;嚴丹昭等[8]認為對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研究能夠發(fā)現事故隱患、預防事故、實現安全生產;栗繼祖[9]通過研究心理測試選拔適合的煤礦作業(yè)人員,降低事故率。
在安全管理方面,J.C.Groombridge[10]提出不同班組的管理模式應隨著面臨風險的具體情況而定;David Laurunce[11]通過研究班組礦工的安全態(tài)度和班組安全管理目標之間的關系,建立了煤礦班組安全行為模型;劉超[12]以員工、崗位、班組為著眼點,提出了煤礦班組細胞理論,最終創(chuàng)立了煤礦班組安全建設系統(tǒng)化方法;新汶礦業(yè)集團鄂莊煤礦[13]創(chuàng)立了以人為本的班組安全保障管理模式;協莊煤礦[14]以2S安全管理模式的4TS管理標準為基礎,通過切實的規(guī)劃,實現“創(chuàng)建平安礦區(qū)”的總目標;翟鎮(zhèn)煤礦[15]根據自身礦井發(fā)展形勢創(chuàng)建了點線面安全管理模式并加以應用。
對安全素質的研究,王淑江[16]認為,安全素質即從事生產的人員所應具備的滿足安全生產的能力和條件;劉超等[5]提出人員按各階層(決策層、管理層、作業(yè)層)分割應分別具有的安全知識、安全能力、安全生理及安全心理,并認為安全素質能通過教育和培訓得以提高;張景鋼等[17]把安全素質作為一個由業(yè)務、身體、安全教育及安全意識四個方面構成的包含多種因素的多層次系統(tǒng)。
國內外關于煤礦班組安全建設的現狀顯示,國內對于煤礦班組安全建設進行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關于班組建設的研究多是針對大多數煤礦的多發(fā)問題,沒有針對高原型煤礦專門的研究,也沒有針對員工個體的研究,致使高原型煤礦實際運營中的的特殊問題沒有相應的理論支撐;二是班組建設的研究成果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例如鄂莊煤礦“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并沒有成熟地應用到煤礦生產實踐中,理論仍需完善豐富,也需踐行。
根據2012年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制定發(fā)布的煤礦班組安全建設規(guī)定(試行),其中表明:班組安全建設是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基層和基礎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實現班組安全建設需從組織建設、班組長管理、現場安全管理、班組安全培訓、班組安全文化建設、表彰獎勵6個方面入手。大煤溝煤礦作為青海省唯一一個國家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也積極遵守國家規(guī)定,制定具體措施,總結匯編了班組安全建設制度,包括班組長安全生產責任制、班組學習培訓制度、班組安全獎懲制度等,但對于煤礦存在的一些特殊問題尚未改善和解決,例如高原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工作人員身體素質的不足、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情緒強烈等,這些都是引起員工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不良、工作失誤的重要原因,最終導致班組事故的發(fā)生??紤]到員工個體素質建設的重要性,同時為了貫徹國家“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fā)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新煤礦安全生產方針,本文確定以提高人的安全素質為主要工作,以此開展班組安全建設。
結合學者們的研究和大煤溝煤礦生產中面臨的重點特色問題,本文把安全素質分為3個層面,即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行為(工作)能力。要提高員工安全素質則應從身體建設、心理建設、工作建設3方面采取措施,最終通過提高個體的安全素質來降低事故率、實現班組整體的安全建設。
大煤溝煤礦是典型的高原型煤礦,其海拔高達3 500 m。在一般情況下,海拔達到3 000 m時人體便會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諝夂趿恐挥衅皆貐^(qū)的60%,加上寒冷和高強度的陽光輻射,這些惡劣的自然條件也會對煤礦工人和應急救援人員身體的各個系統(tǒng)產生一些不良影響,使人在勞動能力、生理機能等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和障礙,這就是高原病的表現。高原病是高原工作者的職業(yè)病,它會降低人的工作效率,并可能誘發(fā)事故。一旦煤礦發(fā)生事故,事故后果更加嚴重,救援和逃生更加困難,對礦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體質狀況要求更高。因此,制定以下措施:
(1)根據大多數人的身體體質制定合理的勞動強度標準:增加輪班班次;制定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提高工作環(huán)境氧體積分數;吸氧勞動或勞動后吸氧。
(2)開設健身房、設置健身器材,組織員工加強身體鍛煉。煤礦救援人員應進行特殊、科學的日常訓練。
(3)礦上飲食應注意多吃碳水化合物類、富含各種維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減少油脂類食品。
(4)礦上應必備高原康、紅景天、丹參滴丸等抗高原反應藥物和制氧機。定期進行體檢,預防并排除疾病,根據高原病特征,體檢重點敏感項目如表1所示。
十五年前,河南能源義煤礦工一批又一批地來到青海,把國有企業(yè)的旗幟扎到了青藏高原上,建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露天礦和井工礦,他們經歷了本世紀初的煤炭市場蕭條,并克服了大煤溝煤礦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吃住行和寂寞思鄉(xiāng)等重重困難,煤礦工作風險巨大,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如今這些條件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礦工心理建設仍然尤為重要。以下將從4個方面開展心理建設。
表1 體檢敏感重點項目(敏感指標)[18]
3.1.1 防災心理建設
大煤溝煤礦2019年度安全風險評估報告顯示,煤礦在頂板、瓦斯、運輸等許多方面存在重大風險,因此防災心理建設尤為重要。心理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建設的起點應該是增強防災意識、加強防災教育,這種培訓教育應該落實到班組中的每一位礦工,了解作業(yè)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災害類型、發(fā)生征兆及處理措施,同時組織災害演練,這樣才能在災害發(fā)生時臨危不亂、保持沉著冷靜,做出理智、正確的決定。
3.1.2 災時心理建設
在災害發(fā)生時,良好健康的心態(tài)能夠幫助人們度過心理灰暗時期,以全新堅定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緊張過度、過于激烈的應激反應則會對人的生理、心理造成影響,影響人體神經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19]。災害發(fā)生時,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應對災難就相對更 加沉著冷靜。在災難發(fā)生時,班組各人員應能做到以下:
(1)班組長應保持鎮(zhèn)定,避免將不良消極的情緒傳遞給其他工作人員;及時傳遞受災信息,同時通知礦工前往緊急避難硐室或其他安全的地方。
(2)在等待救援過程中,各人員應多談論積極溫暖的事情,將注意力轉移到有益的事情上,緩解緊張氣氛,互相鼓勵,不要喪失希望。
3.1.3 災后心理建設
煤礦災害作為一種強烈的應激源,會對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嚴重時可能成為難以痊愈的心靈創(chuàng)傷。對前線奔波指導的救災干部而言,他們承受著救援被困人員的巨大壓力,沖鋒在前,極少照顧自己的心理感受,同時筋疲力盡,極有可能造成心理崩潰;救援人員在前線面對著破敗的景象和受傷的人員,身心俱疲;災后的礦工極度缺乏安全感,維持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更為重要[20]。因此,災后心理重建十分必要。災后心理建設包括物質干預和心理干預[21],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煤礦應配備專業(yè)的心理輔導人員,對災后進行長期的心理輔導,減少心理創(chuàng)傷,避免心理危機后遺癥。
(2)對受災的工作人員給予生活上的幫助和經濟資助,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3.1.4 日常心理建設
高原型煤礦本身由于自然環(huán)境原因,孤立在高原地區(qū),礦工們不能得到家人的陪伴,而對于大煤溝煤礦,更是有80%的員工都是河南人,最讓礦工們心系的便是家和家人。天峻義海公司負責人曾說,在最難的時候,礦工們誰都不敢想家,那種思念的情感難以忍受。家是人們最溫暖的港灣,一旦這個港灣無法依靠并給予庇護,那么人的心理防線就會崩塌。鑒于加強心理建設的重要性,從以下幾方面制定措施:
(1)定期召開家屬座談會,爭取家屬們的大力支持,讓親情充當工作人員的堅強后盾,用愛心堅定工作人員抵御困難、認真工作的信念。
(2)豐富業(yè)余生活。開設健身室、乒乓球室及棋牌室等,讓工作人員能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減輕工作和其他生活壓力,有助于建設更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
(3)班組不定期開展談心活動,談心活動要做到“三要”:一要坦誠相見、平等待人;二要以情動人、關心他人;三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4)班組不定期開展家訪活動,家訪活動做到“六必須”:班員有病,住院時必訪;組員鬧情緒時必訪;班員思想波動時必訪;班員在工作外發(fā)生問題時必訪;家屬長期有病必訪;對后進入的班員必訪,讓每個組員都感受到班組的溫暖。
煤礦工作人員的心理建設水平要通過一定的評判標準進行評估。通過結合心理專家意見和對工作人員的詢問,總結出心理測試指標,綜合各方面可能影響心理健康指標的因素,編寫了心理測試問卷(表2),并通過了信度和效度的檢驗[22]。
表2 心理測試問卷
續(xù)表2
通過定期發(fā)放調查問卷,全數回收,并由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人員對問卷結果進行評估,對仍存在心理問題的員工進行疏導、輔導;同時通過心理咨詢人員定期與員工進行心理訪談,及時發(fā)現新的問題,改進更新問卷內容。
當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約90%的安全生產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23]。要從根本上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應剖析導致不安全行為發(fā)生的因素,找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針對性地解決。通過采用資料分析、文獻查閱、現場觀察與訪談等調研方法,將影響不安全行為的因素總結分類為班組長選拔、班組凝聚力、班組安全文化、班組安全規(guī)范、班組特征和高原作業(yè)環(huán)境6個一級因素和16個二級因素(圖1)。
4.1.1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1)根據班組事故的各影響因素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班組事故影響因素層次結構模型
4.1.2 評價指標權重計算
(1)建立判斷矩陣。邀請煤礦安全方面的專家對各層次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評分(以一級指標為例,建立判斷矩陣,見表3)。
表3 判斷矩陣MA-B
將各行進行求和,得到列向量(2.465 9,1.579 6,0.196 9,0.284 0,0.581 8,0.891 8)T。
將上述列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一級評價指標所占的權重(0.411 0,0.263 3,0.032 8,0.047 3,0.097 0,0.148 6)T。
(3)一致性檢驗。經計算,得λmax=6.19,且R.I.=1.25,D.I.=(λmax-6)/(6-1)=0.038,經檢驗,一致性系數C.R.=C.I./R.I.=0.03<0.1,因此,矩陣MA-B通過一致性檢驗。
4.1.3 評價指標權重總排序
對各一級指標對應的二級指標分別建立判斷矩陣,采用上述步驟,計算得到各指標的相對權重,并通過一致性檢驗。經過匯總,得到各指標的權重排序,如表4所示。
分析表4可得:班組事故的一級影響指標中,班組長權重最大,其次是班組凝聚力,再其次是班組特征、高原作業(yè)環(huán)境、班組安全規(guī)范、班組安全文化;班組事故的二級影響指標中,班組長能力素質影響最大,其次是礦工的集體榮譽感、班組長候選人、礦工的自發(fā)主動性和心理狀況。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班組長在團結班組成員、規(guī)范班組成員行為、實現安全生產中的領導作用是最重要的。
表4 綜合評價指標總排序
班組長選拔考評制度是“雙基”建設的十八項管理制度之一。班組長是一個班的帶頭人,首先應以身作則,恪盡職守。因此,以下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24]對班組長的能力進行評分,選出最優(yōu)秀的班組長。
4.2.1 層次分析法
(1)根據煤礦班組長應具備安全能力的各影響因素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煤礦班組長安全能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層次結構模型
(2)評價指標權重計算。建立判斷矩陣,邀請煤礦安全方面的專家對各層次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評分(以一級指標為例,建立判斷矩陣SA-B,見表5)。
表5 判斷矩陣SA-B
將各行進行求和,得到列向量(0.518 5,1.154 7,0.343 2,1.983 4)T。
將上述列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一級評價指標所占的權重(0.129 6,0.288 7,0.085 8,0.495 9)T。
(3)一致性檢驗。經計算,得λmax=4.057,且R.I=0.9,CI=(λmax-4)/(4-1)=0.019,經檢驗,一致性系數C.R.=C.I./R.I.=0.021<0.1,因此,矩陣SA-B通過一致性檢驗。
(4)評價指標權重總排序。對二級評價指標C1,C2,C3,C4,C5建立判斷矩陣,采用上述步驟計算各指標的相對權重,并通過一致性檢驗。經過匯總,得到各指標的權重排序,如表6所示。
表6 層次分析法評價指標總排序
4.2.2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
(1)班組長安全能力評分。以大煤溝煤礦為例,假設有3名班組長候選人,邀請煤礦安全相關專家按評分準則(表7)進行評分,得到評分表,如表8所示。
(2)灰色關聯度計算。確定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以3名班組長候選人安全能力的各項指標評分的最優(yōu)值建立參考序列X0={8,8,9,9,9,8,
表7 大煤溝煤礦班組長安全能力指標評分準則
續(xù)表7
表8 3名班組長的安全能力評價指標得分表
9,8,9,8,9,7,9},以候選班組長的各項評分Xik建立比較序列Xi,則X1={7,6,8,9,7,7,8,8,9,6,8,7,7},X2={8,6,9,7,6,8,9,7,8,6,8,6},X3={6,8,7,8,9,8,6,7,7,8,9,6,8}。
計算灰色關聯系數
(1)
式中,εik為灰色關聯系數,ρ為分辨系數(取值范圍為[0,1],一般取0.5)。
按照式(1),計算出灰色關聯系數,見表9。
計算候選班組長安全能力的關聯度。根據安全能力指標權重和關聯度系數計算關聯度
(2)
式中:Ri為關聯度;Wk為指標權重;εik為關聯度系數。
計算得R1=0.725,R2=0.755,R3=0.563。
表9 灰色關聯系數
(3)評價結果。從計算結果看出R2>R1>R3,即3個候選班組長中,2號班組長的安全能力最強,其次是1號,最后是3號。采用層次分析和灰色關聯度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將評價指標權重與班組長的實際安全能力相結合,將專家意見和科學方法相結合,降低了評價過程的主觀隨意性,使評價結果更準確,班組長的選舉結果更為科學可靠。
(1)高原地區(qū)隨著海拔升高,氣壓降低,空氣中氧含量減少,對生產設備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26],增加了工作的復雜性。因此班組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設備檢查、檢修,防患于未然,杜絕事故發(fā)生。
(2)班組應定期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及重點難點并加以解決,優(yōu)化班組建設。定期組織班組交流會,交流工作難點、工作經驗,商量措施,增強班組工作凝聚力。
(3)建立監(jiān)督、檢舉制度,鼓勵組員、班組長及時揭發(fā)生產中的違規(guī)行為并上報,以防釀成不良后果。
自大煤溝煤礦在上述方面采取安全建設措施以來,班組安全建設卓有成效,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員工身體素質明顯提高。通過定期體檢項目指標發(fā)現,員工的各項指標都更趨于正常值和健康值,員工的高原反應癥狀有所緩解。
(2)員工心理狀態(tài)健康穩(wěn)定。通過采取上述心理建設措施并定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和心理輔導,結果發(fā)現:員工在提及未知災害時,內心多了堅定和自信;在談論家人朋友等話題時,也比較輕松快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幸福感和歸屬感顯著提高。
(3)班組生產工作安全有序。在優(yōu)秀班組長的管理和帶領下,班組事故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定期的交流與匯報使員工的工作參與度和班組凝聚力大幅提高;檢舉揭發(fā)制度使管理更民主、透明,有效預防了違規(guī)行為的發(fā)生。
(1)在身體建設方面,綜合考慮大煤溝煤礦的高原環(huán)境和員工身體素質,提出了改善措施,并總結了高原體檢重點項目,為高原病的及早發(fā)現和預防打下基礎。
(2)在心理建設方面,基于高原特色及大煤溝煤礦的人員來源構成,從災前、災時、災后及日常心理建設4個方面出發(fā),分別提出了建設措施,并設計了心理測試問卷,及時洞察心理問題,能夠減少因心理不良造成的各項事故。
(3)在工作建設方面,利用層次分析法對影響班組事故發(fā)生的六大因素進行了權重排序,得到最關鍵因素是班組長的能力素質,即班組建設的重點是班組長的任用和班組長能力的提高,并提出了班組長選拔的科學方法;其次是增強班組凝聚力,可組織以班組為集體的競賽、娛樂活動;再次應改善班組特征中的一般因素,心理建設是重點;再次應加強體質,從而克服作業(yè)環(huán)境的影響;最后應優(yōu)化班組安全文化,提高班組人員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