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原油價格出現(xiàn)近30年未遇的閃崩,中國從俄羅斯高價買石油、虧本買石油的言論又出現(xiàn)在網絡上。諸如“中國從俄羅斯購買原油,預計損失超過12000億人民幣”的文章受到了不少網友的追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經濟周刊》新媒體平臺3月11日刊發(fā)《中國從俄羅斯購買原油,真的會損失一萬億人民幣嗎》一文披露,國家發(fā)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2018年為《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撰寫的紀實文章《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談判》中,作為當時中俄石油談判的直接參與者,明確地介紹過價格的制定原則。文章指出,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的價格是隨國際油價波動的隨行就市的價,而不是網上一些人想當然的固定價格。文章刊發(fā)后,引發(fā)網友的熱議。
@吉祥鳥:看見過說中國虧了的文章,又是別有用心的人在黑中國了!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中國政府和企業(yè)會那么傻嗎?簽這么大的合同連油價波動都不考慮嗎?不懂就別瞎說,懂了還瞎說就是用心險惡!
@老來得子:互惠互利,兩國都不是傻子,中國不可能虧上萬億去跟俄羅斯簽這樣一份合同。
@華聲:在市場化程度如此高的石油交易中,國家之間的長期石油協(xié)議根本不可能采用固定價格結算。道理很簡單,進口國擔心將來價格會下跌,出口國也會擔心萬一將來石油價格上漲了呢?
@斜陽飛雁:合同細節(jié)當然可以公布也可以不公布。比如,購買美國大豆的價格及數(shù)量可以人盡皆知,因為糧食比石油重要。但是,計價方式如果真是像文章里所說的是依據(jù)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波動而變化的話,很多網友質疑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跌而國內價格基本不動就有矛盾了。
@寶驢:強烈建議汽油質量和國際接軌。另外,尾氣排放別老和開車的過不去,還有,油價漲得快,降價的時候慢,咋回事呢?
@安思:受國際油價的聯(lián)動影響,國內成品油3月17日或將見證近千元的史上最大跌幅。若屆時國內成品油每噸降價千元,以一般私家車油箱50L容量計算,未來加滿一箱油將可節(jié)省約40元。
@201410:鑒于中國油價問題,不能看國際平均標準,假如運輸費用忽略不計,一個國家的石油儲備和人口數(shù)量以及使用數(shù)量都有關,就是說,一個國家只有兩億人,使用數(shù)量假如是40%,那么,僅有8000萬人。而一個國家10億人,這40%就是4億,相同石油儲備,分配價格顯而易見了。
@任:勸大家多買石油期貨也算是給國家出力了。
@未必知曉:能源、糧食都是戰(zhàn)略物資,有安全考量的……
責編:陳棟棟 ?chendongdong@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