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享彬1 牟銀勇 周鳳
(1.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重慶 400015;2. 重慶市育才中學,重慶 400050)
“創(chuàng)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guī)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huán)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弊鳛榻逃ぷ髡邞撛诮逃虒W中突出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物理教學中利用實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是絕佳的途徑。但在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以下現象:一是教師很勤快,準備好了實驗需要的每一樣器材,什么東西都不缺,拿來即用,學生依葫蘆畫瓢,以完成實驗為目標,缺少創(chuàng)新的物質條件,實驗中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培養(yǎng);二是教師迫于學時的限制、對教學進度的掌控,過度主導了實驗的開展,沒有給大部分學生留思考、琢磨、反復實踐的機會,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都跟著教師或少數優(yōu)生的思路進行,不易提出有別于常規(guī)或常人的思路和見解,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怎樣利用物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筆者針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選取可操作性強的部分實驗,開展了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并付諸教學實踐,受到學生的歡迎。
所謂“偷工”是指教師合理減少課堂中的細節(jié)引導行為,提出實驗目標后,利用有限的設備,讓學生探索達成實驗目標的方案。在看似“偷工”的背后,需要教師在實驗設計之初對可能出現的方案盡量做到心中有數。在實驗教學中,教師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做實驗,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設計實驗,并大膽進行實驗,后期開展必要的討論和交流,這樣才能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
在“探究電流跟電壓和電阻關系”的實驗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引導學生用完善的方案開展實驗探究,要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經驗(盡管有些經驗并不完全正確),選擇關注的內容,自行設計方案,開展電流跟電壓和電阻關系的探究。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學生設計了如下探究方案。
(1) 利用如圖1所示電路進行探究,通過改變電源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收集對應的電流表讀數,他們沒有得出電流跟電壓成正比的關系。
(2) 利用如圖2所示電路進行探究,通過改變電源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收集對應的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得到了電流跟電壓成正比的關系。
(3) 利用如圖3所示電路進行研究,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同時記錄電流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4) 利用如圖4所示電路進行研究,通過更換定值電阻的阻值,收集電壓值和電流值,得出的結論是:U=IR。
有人認為上述學生自主設計的方案中,一部分跟本節(jié)教學目標的關聯性不強,似乎是走了彎路,于是在課堂上為了節(jié)約時間,強行引導學生依照教材的方案進行探究,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認知,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會大打折扣。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應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避免包辦代替、簡單否定等。放手讓學生借助已有認知,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開展個性化探究,正是學生積累自主創(chuàng)新寶貴經歷的良好途徑。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我們需要著力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到問題解決的意義和價值,順利實現“樂學”開端。如何基于情境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怎么設計方案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如何收集證據并開展分析論證?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切忌越俎代庖,完全可以大膽“偷工”,放手讓學生思考、動手和展示,讓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讓物理學習真正發(fā)生。
所謂“減料”即適當減少實驗中的器材,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利用身邊的物品來完成探究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留足物質空間。這要求教師在實驗教學設計之初,結合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基礎,做好充分的預估,對部分學生實驗進行“減料”設計,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的作用。
比如,在“測量固體密度”的實驗前,布置學生帶上自己感興趣的家中小物件作為測量對象,根據原理分析,通過向實驗員借用天平、量筒等儀器,開展密度測量;沒有提拉固體的細線,同學們想到了借用身邊的鞋帶、實驗室現成的導線以及女生頭發(fā)作為拴綁線;由于自帶物件太大,無法放入量筒中,同學們設計了簡易溢水杯測量排開水的體積,用于替代被測物體的體積(如圖5);由于所帶物體無法自行沉底,于是,同學們想出了用細針壓、用重物拉等多種辦法(如圖6);由于托盤天平操作不易,有學生回家后用廚房電子秤進行更為便捷的質量測量。
學生在親身經歷了各種固體密度的測量后,通過班級分享、交流,關于捆綁用的繩子對測量結果影響的研討、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特殊測量方法等,都是在學生的真實實驗過程中自然生成的。學生積極參與具有挑戰(zhàn)性問題的解決,真實的情感體驗讓深度學習發(fā)生,學生創(chuàng)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我們可以有意識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開放性的生活問題情景,生成需要通過實驗解決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充分理解實驗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選擇實驗器材,組合實驗裝置,自主進行實驗,還可以放手讓學生開展“異想天開”式的測量和探究活動,倡導隨手抄起身邊的“家伙”,想盡一切辦法達成實驗探究目標,這就是“減料”式實驗教學設計的真諦。
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偷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在問題解決條件中“減料”,融探究于多種真實情境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克服困難,在“過關斬將”中不斷跨越物理學習障礙,在創(chuàng)新解決實際問題中增長能力。作為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忘物理實驗教學初心,充分發(fā)揮物理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課外探究實驗的教學功能,重視真實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營造學生樂于深度參與的良好氛圍和環(huán)境,挖掘實驗教學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育功能,助力中國創(chuàng)造之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