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滿族自治縣石城子小學 董銀柱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后,我想得最多的是教育評價和素質教育的關系。現在有一種傾向,為了強調素質教育,在教育評價方面畏首畏尾。比如,考試之后對排名諱莫如深,生怕被扣上“唯分數論”的帽子。關于排名的“危害”,有些人給出的理由也很可笑——為了避免刺激到學生,為了避免學生離家出走或者自殺。假如學生的心理素質已脆弱到了如此地步,那我們一味回避不是掩耳盜鈴嗎?
素質包涵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等多個維度。能承受排名壓力、正確看待考試排名,同樣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
考試排名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它本身并不是劃分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標志。
有些人說,考試排名會讓孩子們過早地面對競爭,對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不利。那么請問,除了學習,其他領域中就沒有排名、競爭了嗎?學校足球隊名額有限,里面有沒有競爭?一臺文藝演出,節(jié)目數量同樣有限,也存在競爭。就是當個小小的班、隊干部,里面依然有競爭。難道為了避免刺激到孩子,這些都要統(tǒng)統(tǒng)取消嗎?再有,相對于更加殘酷的高考,平時的小小排名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面對無所不在的競爭,我們所要做的、所能做的只有正確面對、積極引導。而且,林密樹自直。如果我們利用好它,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這對孩子們的成長更有利。
在我的班里,每次考試必有排名,雖然按照有關規(guī)定不予公布,但學生也大體知道。對學習成績靠前、成績明顯進步、成績不高但一直努力的學生,我都會給他們獎勵。我的評價標準只有一個:努力就是好的!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積極地面對考試排名。
除考試成績外,我的班里還有多方面的考核、評價內容。比如:自己在家里堅持洗手,寫作業(yè)一次性做對,堅持戴紅領巾,自覺完成值日任務,主動幫助別人,拾到物品歸還或上交等,學生完成一項后就可以給自己畫一朵藍花兒,或者得到相應獎勵,一切都靠自覺。這些獎勵天天都有,這樣一來,考試成績只是考核的一個方面,學生自然也就沒那么敏感了。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不止一次地和學生強調:學習品質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在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成績不好的學生有優(yōu)先權。在選拔班、隊干部的時候,除了學習委員和學習小組長一般由成績好的學生擔任以外,其他班、隊干部誰都可以當,與考試成績無關。有一年,一名學生考試成績全班倒數第二,但其他各方面表現突出,我照樣讓她當了班長,并對她承諾:只要認真努力,她永遠是班長候選人!
所以,真正的素質教育一定是一種非功利化的教育,也一定是一種負責任、敢擔當的教育。
教育評價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長遠發(fā)展。那么,我們這些握有教育評價權的人,必須負責任、敢擔當。只有這樣,才能讓評價產生應有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