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豪
【摘 要】自學能力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必備技能,也是當前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許多學生的依賴性很強,做任何事情都喜歡依賴其他人,特別是在學習上,上課依賴教師,下課依賴其他學生,久而久之這類學生就更加的懶散,不喜歡自己動腦筋。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制止,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自主探索,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其實自學能力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會廣泛使用,只是因他們現(xiàn)在年紀小,有教師的引領,在之后的社會中都是靠自己自學。所以從小培養(yǎng)自學能力對今后的發(fā)展會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自學能力;提前預習;整理錯題;小組教學;重難點復習
數(shù)學是小學的基礎學科,也是九年義務教學必學科目。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不能單純的靠記憶和筆記、動手實踐,更重要的是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但在當前數(shù)學教學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沒有一個自主思考的能力,完全依賴教師,所謂這就是教師講多少,學生就聽多少,但學生真的會全部掌握教師所講的嗎?我想只有少數(shù)學生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摒棄這種教學方法,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放在首位。本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進行了一番研究,希望能給廣大教師與學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開展提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課前預習就是學生自己在上課前,對書本知識獲取大致內容,并收集與書本相關的知識,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許多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往往依賴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不喜歡自己動腦筋,使整個學習就成為被動狀態(tài),整節(jié)課下來即使教師講解的再多,真正掌握的也沒有幾個人。所以,教師不僅要改變自己在課堂上的上課方式,還要對學生課前預習進行有計劃的組織,使每名學生都落實到實處,能在學習上得到提高,養(yǎng)成自我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提前預習,自己在把課本中的題算一算,看看自己能否算的準確。在課堂上的時候教師在加以講解,學生就會學的更快一些,掌握的知識也會更加牢固。比如:12剩3,學生對以前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可能會算出來,但不會用簡單的方法,像這類題其實是可以口算的,教師要教學生用簡單的方法,把12分成10和2分別剩3,然后乘完后在加起來,就是30加6,這樣計算學生會覺得更加方便快捷。
二、養(yǎng)成整理錯題習慣
錯題整理是數(shù)學教學中常用的方法,讓每位學生在課后把自己做錯的題都整理一遍,自己重新做一遍,加深大腦記憶,在一次遇到同樣類似題的時候盡量不要在出現(xiàn)錯誤。錯題整理對學生的學習是很寶貴的資源,可許多的學生不懂的利用這一資源,認為教師講解了一遍我就會了,可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教師當時講解完你會覺得我已經掌握了,但再過幾周或者幾個月在遇見同樣的問題時,你的大腦機能是否還能再記住,恐怕許多的學生就不能。只有教師講解完后,在課后自己整理一遍,強化大腦記憶。
例如,在教授《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這一課時,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整理錯題的習慣,這一課最開始就要讓學生學會進行口算除法,像這類口算的題學生最容易算錯,很多學生都粗心大意的,一不留神就做錯了。還有一個關鍵是學生要熟練掌握加減乘除表,要記在腦海里,對后面的計算有很大幫助,加減乘除表是最基礎的,要讓學生把最基礎的知識打牢固,在學習上才能得到更多的發(fā)展。讓學生養(yǎng)成錯題整理,不僅是讓學生對自己的錯題加深一遍印象,更讓學生把基礎知識抓牢固,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進行小組教學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換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小組合作作為新課程教學的一種,教師應該把這一教學方式引進進來,但用小組教學的方法要注意一個弊端,就是要注意分組,要讓每組水平差不多,把上課喜歡說話、開小差、做小動作的學生分開,不然進行小組合作也是沒有意義的,還更加有利于學生講話。小組合作能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性,每組學生必須積極參加,積極與教師互動,在教師布置任務時學生能在一起探討,并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成員分享,互幫互助,還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多邊形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講解,在把學生分成6人一組,每組給同樣的6個問題,每組每人自己選一個問題出來算,6個人的問題都不是相同的,每個人算完之后在進行小組分享,算的快的學生可以幫助算起來有困難的學生,大家都算完之后在把自己算的過程和思路講解給小組其他學生,每個人的解題思路不一樣,這樣大家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探討,一起進步。最后教師在把每一道題的正確簡單的解題講解給學生,經過學生自己的解題之后教師在講解學生會更加容易記住。
四、課后圍繞重難點復習
重難點一聽就知道是比較難和考試易考的,學生掌握重難點的學習也比較吃力,在課上認真聽講的學生可能會一點,再加上自己課后對重難點的復習就會掌握。但容易走神、說話、做其他與學習無關事情的學生可能完全不會,本來在課上就沒有弄明白,在課下自己去復習就會很吃力。教師在課上的講解對學生圍繞重難點復習也起很大作用,教師在課上如何能讓學生明白重難點,這也很考驗一個教師的能力水平。所以,教師要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對重難點的學習,在課后引導學生圍繞重難點復習。
例如,在教授《數(shù)學廣角-鴿巢問題》這一課時,一定要讓學生圍繞重難點復習,這一課比較有難度,許多的學生都做不來,一個班上可能只有幾個學生會做出來。這一課的邏輯思維較強,非??简瀸W生的思維能力。比如: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學生都會想不過來為什么有一個鴿籠飛進2只鴿子,所以需要學生在課下自己重點復習,只靠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
總之,教師應該把課堂還原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整堂課的主角,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與教師互動,讓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自然就會主動的學習,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再加上教師對學生有目的的培養(yǎng),讓學生提前預習,對書本知識進行了解,在上課時才不會覺得陌生,教師也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經常參與學習,引進新的理念,給學生做一個好榜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麗萍.淺談如何提升小學數(shù)學自學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5(44)
[2]馬艷輝.淺談小學數(shù)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5(03)
(作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周江鎮(zhèn)桂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