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引墨
著名出版人、作家著有《那個學期在雨中長大》《尋找溫暖愛的方法》等
書,現任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助理
我仔細看了同學們在討論區(qū)的回答,覺得有幾位同學談到了“沒法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平時就很喜歡給自己設定‘人設”“被‘人設和自己設定的‘人設”等看法都很好,說明大家平時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你們還這么小就有機會認真弄明白這些關乎人生的根本問題,對你們特別有好處。在此,我也想深入地講講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大概在35歲那年,我有一次出差,和一位女同事住一個房間。當時我正在衛(wèi)生間洗臉,忽然對著鏡子很大聲地說了一句:“我也挺好看的呢!”我的同事聽到這句話一陣風似的跑進衛(wèi)生間,問我:“你是怎么變好看的?快告訴我?!蔽毅读艘幌抡f:“就是我覺得自己好看就好看了。”
后來我又想,那為什么以前我不覺得自己好看而現在反而這樣想了呢?原因就在于,以前我很在意別人怎么評價我的相貌:你怎么皮膚這么黑、鼻梁這么矮等,我就一直以為這樣的我是不美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fā)現美其實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要內心接受了真實的自己,那我就會覺得自己是美的。這個看法是從我的內心生長出來的,別人的看法已經不能再影響我了。
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從使用外部評價體系開始轉為使用內部評價體系了。
使用這兩種評價體系有什么不同呢?使用外部評價體系的人,對別人的評價特別在乎,甚至會內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這樣的人在做事情時,首先考慮的也是別人怎么看,他們做事情的動力,常常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認可。
使用內部評價體系的人,對別人的評價不大在乎,他們做事情的動力,來自自己的內心。
我推測R.r你的成績一定很好,學習習慣也很好,最重要的是,你還有對學習的興趣。但是因為成績好而被冠以學霸“人設”,其實是來自一種外部評價體系,它的危險就在于,如果哪次考試失利,這個“人設”很快就坍塌了。但是,假如你明白了我說的道理,啟動自己內部的評價體系,尊重自己真實的想法,明白自己是因為對知識的渴望,去踏踏實實學習的,你是因為有這個追求,才得到了優(yōu)異的成績,那么你也就看清了學霸背后的本質,也就既不會為“人設”煩惱,也不會被別人的評價控制了。
我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才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我希望你不要在這樣一個問題上消耗太多無謂的時間和精力。當你學會使用內部評價體系,你會按照自己的感覺享受學習的過程。反之,如果你頻繁地使用外部評價體系,那么,結果就是,誰控制著評價標準,誰就控制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