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 吳若溪
乙亥年末,歲在隆冬,雄霸以北,固安東禮,日出踏雪,小徑尋蹤。此日初訪斫琴師婁偉東先生,得見古琴上千床、木料十幾萬片,嘆為觀止。遂問婁師:“如此,何也?”婁師引《樂記》作答,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比胱枰?,清啖,說琴,有木香環(huán)繞,雅樂為伴,樂不思蜀,身心俱入,嘆華夏琴道,博大精深、性味高絕,于是再問婁師:“欲得良琴,如之奈何?”婁師答曰:“琴者,心也。君子制良琴,唯癡心而已?!?/p>
上面那一段話,是我有感而發(fā)。作文之時,猶記得當日起了大早,從北京東郊出發(fā),一路南下,到河北省固安縣,知子營的東禮村,車行一個半小時,全程高速,極是順暢。斫琴師婁偉東先生就在村口等我,扶著一輛輕騎小電動車,面容清朗,蓄著短須,見我下車,滿面笑意。當時給我第一印象,婁偉東先生怕是不太愛說話的——但是,當我們真正坐下來,談起古琴,說到斫琴的技藝,婁偉東先生便像換了一個人,可謂口若懸河,字字珠璣。
半生斫琴? 入迷五音
婁偉東先生,熟人皆稱“婁師”,生于吉林省圖們市,九十年代初參加工作的時候,入職電力局,是電力局最年輕的預算員,電力工程師,真可謂前途無量,然而初見面時,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面前的斫琴大師在電力部門上班時的樣子?!澳菚r候婁偉東生活非常有規(guī)律,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朝九晚五,重復著每天的工作,每當夜深人靜時,總會玩些筆墨紙硯,總想著怎樣改變這種生活,真怕那個鐵飯碗壓碎自已心中的夢想?!本瓦@樣簡單的一句話,婁師便概括了背井離鄉(xiāng)的動機。“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講,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本攀甏校瑠鋷煍y帶小女兒婁力丹,來到了首都北京,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很快婁偉東就在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劇烈變遷中折騰出兩套房。“九十年代,北京城里的兩套房?”我特別確認了一下。婁師赧然擺手,“不提也罷,早都沒了……”
原來如此,婁師把城里的房產(chǎn)變沒的過程,就是他墜入琴道、入迷五音的過程。青年時代的偉東先生對音樂有著極大的愛好,不分流行音樂、古典音樂,只要是市面上有他喜歡的卡帶他都聽,而與古琴的相遇則純屬偶然。1994年,中央電視臺的《夕陽紅》欄目播出了江蘇揚州老年大學古琴培訓班的消息。電視畫面里,一老者撫琴,琴聲悠遠,錚錚動心,“箏我知道,既見過也聽過,可對古琴,那時卻全然不知?!庇谑菍W彈古琴,就成了青年婁偉東最大的執(zhí)念。有志者事竟成,數(shù)次南下?lián)P州,經(jīng)多方打聽拜訪,終于憑著誠心一片拜在廣陵琴師梅曰強先生門下。一朝心愿得償,至此便開始了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彈圣賢曲”的生活。
“學琴先認琴,琴是什么?琴樂又是什么?”師尊所授的一床古琴,為他打開了中國古代絢爛文明的浩瀚畫卷。“琴,世傳華夏祖先伏羲、神農(nóng)、舜,按天地、陰陽、五行之說。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修身理性,返其天真。故明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quán)編撰的《神奇秘譜》記載,‘琴之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術(shù),導政事,和六氣,調(diào)玉燭,實天地之靈氣,太古之神物,乃中國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養(yǎng)之物。”
從初識,到略通,青年婁偉東在古琴入門的過程中第一次體會到深深的無奈感,“宮、商、角、徵、羽,相信聽說過古代五聲音階的人都知道,可我要說的是,宮音動脾而和正圣,商音動肺而和正義,角音動肝而和正仁,徵音動心而和正禮,羽音動腎而和正智,這幾句話都是什么意思呢?”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婁偉東愈發(fā)明白,若是沒有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深刻認識,自己便永遠都只是一個初學者。
從那時開始,婁偉東就成了中華琴道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研習者。
荀子的《禮記樂論》,公孫尼子的《樂記》,后漢班固的《白虎通》,蔡邕的《琴操》,薛易的《琴訣》,朱長文的《琴史》,無數(shù)經(jīng)典反復研讀,持續(xù)二十余載,從滿頭青絲到雙鬢染霜,如今已然年過五旬的婁偉東早已熟讀詩書,對古琴三千年的盛衰、榮辱、起落、沉浮的文化,手到拈來了然于胸?!爸袊俚滥T了中國文化與中國人性。古琴不僅是深沉的,而且是雋永的、歷史的、宗教的,它是一種溝通天地的終極哲學,也是一種包羅萬象、順乎自然的美麗享受,它是和一脈相承的中國古典人文精神一起走來的?!睔v半生鉆研,婁偉東以經(jīng)典洗滌身心,以君子精神克己復禮,在歲月過往中不斷積累,在五音環(huán)繞下不斷鑄煉自己的琴論。
大樂必易? 匠為誰人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出自荀子的《禮記樂論》。荀子認為“樂”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 婁偉東初習古琴入迷五音之時,便如古之君子,琴不離身,一刻不可無樂。而在1994年末,婁偉東帶著自揚州購得數(shù)張古琴回到東北老家,北方寒冷干燥,不多時,產(chǎn)自南方的古琴木胎開裂,竟無一幸免,當時無法,只得自己動手嘗試修補?!爱敃r就是用一些簡單的工具把開裂的古琴打開了,結(jié)果一看,原來古琴是上下兩片,腹內(nèi)中空,構(gòu)造可以說非常簡單,我就用普通的膠水和木屑把開裂的地方填補上,結(jié)果把古琴裝好以后,音色就差了之前太多,沒辦法,只好回揚州跟師傅梅日強先生從頭學起。”如此經(jīng)過幾年,通過師傅梅曰強先生的精心指導,從修復開始,邊看邊學、邊聽邊記,很快便成功獨立制作了自己的第一床古琴。
“古琴,實為中華古圣先賢留于后世之妙器?!?婁師在談到制琴時一改之前的輕聲細語,話音清脆有力,仿佛透著無限的驕傲與自豪?!肮徘僮钤缡且励P身形象而制,其全身與鳳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足……”
如果說婁師在最初學琴之時只是一時興起,那么對于斫琴便可稱為心有所屬,從最初的磕磕絆絆,到之后的游刃有余,婁師斫琴,可謂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樂在其中、渾然忘我!
“古琴從造型上看就非常考究。琴體總長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肚偈贰M象》載:圣人之制琴也,必有象。觀其象,則意存乎中。故古琴面成弧形,象征天,琴底平,代表地。司馬承禎《素琴傳》里講,夫琴之制度,上隆象天,下平法地,中虛含無,外響應徽?;沼惺涫闪鶇?。其一處中者,元氣之統(tǒng),則一陰一陽之謂也。故古琴七徽居于中,代表老子的德一,亦代表執(zhí)兩用中,跟孫悟空握金箍棒的執(zhí)中用中如出一轍……”。說到制琴,婁師滔滔不絕,恨不得把多年匠心獨具的經(jīng)驗、心得都一股腦地傾倒出來。
婁師癡琴、斫琴、愛琴,癡到廢寢忘食、日思夜想。每當聽到哪里出現(xiàn)一床好琴、老琴,婁師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乘飛機、坐火車、或汽車,再搭上摩托,直到與人見面的第一句話,“琴在哪?……”
“古之大匠,斫琴有度,要斫好琴,不能不博采眾家之長?!卑V琴二十余載,婁師變賣了名下的全部房產(chǎn)用于求琴,從宋朝的老琴,到現(xiàn)代名家的造物,婁師的收藏越積越多,他的小家也離京越來越遠,直到如今,在河北郊縣鄉(xiāng)村,租住農(nóng)戶的幾間大院。彈琴、收料、斫琴、藏琴,觀其所居之處,家徒四壁,唯有古琴千床與十余萬片木料做伴。我問婁師,“值不值得?”婁師答:“蔡邕在其《琴操》中說,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所幸我與家人都很天真,半生福禍相依,半生與琴為伴,半生以逸待勞,半生苦中作樂,制琴之人大抵如此,我們習慣了?!?/p>
琴心良材? 再現(xiàn)雷音
琴象天地萬物,萬物萬事皆有陰陽。琴自然也是如此?!肮徘僖话銇碇v大多數(shù)都是琴面為杉木、桐木,琴底板一般都是梓木二合一而成琴型。古琴以其特有的文化屬性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古人智慧、中華文明?!眾鋷熤魄伲瞎欧?,證陰陽,琴面與琴底,都是以分別屬陽與屬陰的兩種木材斫制而成。桐木屬陽,置于上,斫成琴面。梓木屬陰,置于下,斫成琴底。斫琴以桐梓為材,自古如此。然而婁師并不拘古,以天地造化為自然。
“欲得好琴,先備好料。咱們北方人請客吃飯,得準備硬菜,這都一個道理?!眾鋷煂⑽乙燎俜?,指著萬料堆疊的場景,“古法斫琴,必重良材。所以說好木料是一切的基礎?!?/p>
唐時雷氏琴曾有 “選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之語,依《瑯環(huán)(原字為女字旁)記》所述,“雷威制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風雪中獨往峨嵋,擇松杉之優(yōu)者伐而斫琴,妙過于桐?!?可見當時名家斫琴,選材已不僅限于桐,松、杉也已是斫琴的良材。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琴雖用桐,然須多年木性都盡,聲始發(fā)越?!辈⑻岢觥昂们俨膽p、松、脆、滑”。在趙希鵠的《洞天清錄》中,更記有“擇緊實而紋理條條如絲線細密,條達不邪曲者”,并“以掐之不入者為奇”。古人在面板的選材上要求極嚴,有“擊之如銅鐘……或至虛中別有溫潤含和”之說,趙希鵠更指出:“蓋面以取聲,底以匱聲,底木不堅,聲必散逸?!?因此,名家古琴,雖過千百年,而越彈聲越妙,也是自然之事。
婁師選材甚嚴,在二十余載斫琴生涯中,已練就一種特殊本領,任何木材,只要他瞅一眼,手一敲,聽其音色便知其木之品性。婁師選料有“三不要”之原則。一是新木不要,至少要百年以上之木。百年以下之木,再好再大,都不要。二是漢代的木料不要。因為漢代能留下來的木材,幾乎都是沒有腐爛之棺槨木,在土里深埋,過水后,細土便滲進木里,共振不好,難以處理。三是北方之木不要。因為北方木料多油脂樹癤,共振性能差。婁師所存木料多數(shù)來自貴州、福建、湖南、湖北,“都是從明清兩代的老房上拆下來的。大概在2000年前后,只要聽說哪里拆除古屋我就去哪,如果不進行搶救式的收購,這些百年良材就會變成廢品。收購以后,將來制成古琴,便是流傳千年之藝術(shù)品?!?/p>
伏羲式琴“九霄環(huán)佩”、仲尼式琴“松風清節(jié)”、靈機式琴“石澗敲冰”、神農(nóng)式琴“明月滄?!保^古之名琴,無不以良材制器,造型美觀、工藝精巧,厲千百年風霜,依然音色清潤、聲韻優(yōu)美。
“這里的每一床古琴,都是精心挑選的好料,料不好,斫不出好琴,你要問我到底如何斫琴,會回答你說不外是存乎一心,心無旁騖,篤定前行?!?/p>
物勒工名? 以考其誠
古之器物,秦弩唐刀、宋瓷元青,大到軍國重器,小到民生百業(yè),其上必勒工匠之名,婁師制琴,不外如是?!叭缃袂俪刑扑雾街乒ば?,選良材、制木胎、裝配、髹漆、調(diào)音等,至少幾十個步驟,每一步驟中,甚至包含上百道工序及細節(jié)?!眾鋷煄资耆缫蝗眨瑖I心瀝血,嚴格恪守每道古琴古法工序,得以讓古琴無論在外觀,還是音色上都更加完美??梢哉f每一床古法斫制古琴都來之不易,她蘊含著婁師之情感、智慧與艱辛!
“每一床古法制作之古琴,都可以說是歷史的活化石,因此作為一位斫琴師,制作古法手工古琴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選材,二是想法即思想,三是古琴古法斫制工藝,同時我斫制的每床琴上,都鐫刻著‘婁偉東斫四字。一為示出處,二為證心誠——我制吾琴,吾琴即我!”
精挑細選出上好的老料,婁師的一床好琴也僅僅只是有了一個小小的開頭。婁師以古法斫琴,唯有“胸有成竹”四字可以概括。在制琴之前,琴之形制和樣式已經(jīng)了然于胸,開料、斫槽、膠合、刮灰胎、上漆等等工序已在腦海中走過一遍?!斑x料以后,關鍵在槽腹,古琴由上下兩塊板合成一個共鳴箱,其內(nèi)在的槽腹結(jié)構(gòu)決定一張古琴音色的好差。”斫琴的“斫”字是砍,是削,更是挖刨。婁師會一點點地挖刨槽腹,一遍遍地敲擊琴面板,聽音,根據(jù)聲音來決定琴面板的薄厚。因為每一塊木料都有脾氣、有個性。“斫制古琴時,我一般都是先刨一遍,就放在那里,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仔細刨。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有時為了照顧木料的木性和變化,需要放置幾個月,更有甚者還要放上一兩年。”也就是說,將一床古琴的面板與底板合二為一,最遲需要大半年時間。古琴的共鳴腔結(jié)構(gòu),其腔體的大小、比例、造型,都會影響到聲音共振,對古琴音量和音質(zhì)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叭缓筮x用膘膠粘合,用繩子把上過膠的上下兩片板均勻捆扎。待面板和底板完全粘合后,再鑲嵌紅木岳山、紅木焦尾等配件。再然后,就是灰胎,這里也是決定古琴優(yōu)劣的一個關鍵。琴的灰胎,唐朝、宋朝以鹿角霜加大漆或以八寶碎料加大漆為主,對音色的松透度和傳導性都非常好。明末清初,民間斫琴為了考慮成本,基本開始用大量瓦灰加一點鹿角霜做灰胎,雖然音色也容易松透,但漆灰容易脫落,琴的壽命很短,為琴人不喜。如今古琴市場上大量充斥著瓦灰加鹿角霜,或加石灰膏或根本就沒有灰胎的古琴,此種古琴價格低廉,且壽命極短。婁師所用灰胎,循古法所制,以鹿角熬煮過、粉碎成顆粒狀的鹿角霜和大漆調(diào)和混成粗灰、中灰、細灰,在琴體上反復刮抹,完全覆蓋。放置陰涼處陰干,再打磨、再陰干,由于鹿角霜和大漆調(diào)和的灰胎質(zhì)地堅硬,只能反復細刮,每一道工序都要保持灰胎厚薄均勻,而且經(jīng)過反復打磨,再補灰,再陰干、再打磨,依空氣濕度、氣溫等等條件變化,歷時數(shù)日,反復摩擦大約需 10 到 20 遍,漆固以后,再使用極細的水砂紙帶水打磨,擦漆的次數(shù)越多,漆面越潤透。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張弦的紅木配件,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孔,位于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于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岳山邊靠額一側(cè)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diào)弦的“琴軫”。琴頭的側(cè)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張弦。龍齦兩側(cè)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jīng)岳山、龍齦,轉(zhuǎn)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征七星。如此這般,婁師制琴,從選材到完工,至少要耗時兩三年時間,斫琴所謂“掛壁候穩(wěn)”,即指每道工序過后都要靜候一段時間,讓未完工的琴體達到其自身最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成琴以后每床琴都需要重復試彈,婁師之女婁力丹,中央音樂學院的高材生,五歲習琴,如今已成青年古琴演奏家。婁師斫琴,多由其女為之“試琴調(diào)音”,如此一來,婁師之琴道,后繼有人。
前不久,當代詩人、第五屆中國商業(yè)文化研究會執(zhí)行會長王作言先生專程來到婁師琴坊考察參觀,在古琴陳列室里,他見了精心斫制的一床床古琴,深深地為其精神所打動,當即吟誦七絕一首:
金徽玉軫秉初心,
鳳沼龍池奏素襟。
試問瑤宮何處有,
人間難遇是雷音。
“斫琴者,唯有癡心才能堅持下去,此地皆用良材,此琴皆有良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