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楊斌
摘? ?要:當前,大學體育教學不斷改革,對大學體育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體育改革的過程中,高校努力改善各種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從結果來看,有著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很多問題。本文對高校體育改革的現(xiàn)狀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分析了當前高校體育改革存在的問題,找出影響當前高校體育改革緩慢進行的原因,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方法,提高大學體育教育質量提高大學生體育素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健身的意識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發(fā)展;改革;建議
當前,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經濟發(fā)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也將注意力轉向身體健康,開始關注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教學方面,尤其重視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高校是體育教學是培養(yǎng)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高校進行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校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我國大學體育改革的方向,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道路上仍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影響著高校體育課程不能更好的提升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高校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課程設置
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設置應按照《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原則》的要求進行。綱要中要求高校體育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在大學一二年級必須開展必修課程,高校體育課程必須開門四個學期,高校學生必須修夠144個學時,并且進行體育課程測試,體育課程的測試結果不達標會影響到學生的畢業(yè)和學位的獲得。三年級及以上的體育課程是選修課程,旨在保持學校體育的連續(xù)性。據(jù)調查,《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要求,我國多數(shù)高??梢詽M足,只有少數(shù)普通的高校不能提供體育選修課。
高校體育課程有兩種模式:第一,第一年學校為新生提供基礎體育課程,第二年提供選項課程;第二,是大學的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是的選項課,第三年以后選修體育課程。這種課程滿足大綱中“熟練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要求。
(二)課程結構
《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高校體育教育要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并每學期組織課外體育活動、體育訓練及其他相應課程。當前我國高校的體育課程的結構分為多種類型,能夠滿足不同要求的學生需求。在所有的體育教學結構模式中有三種體育教學結構運用的較多,分別是常規(guī)體育課、常規(guī)體育課與運動訓練相結合、常規(guī)體育課與課外活動、運動訓練相結合,大致占超過70%的比重,這一現(xiàn)象能夠顯示出有一部分高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形式單一,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三)教學模式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進是根據(jù)《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要求,打破了原來的自然課堂教學模式,允許處于不同情況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愛好和體育時間自由選擇,提高了大學體育課教學模式的自由度和多元化。當前多數(shù)高校采用的體育教學模式大致有:自然課堂、俱樂部、可選課堂、分層教學等。在以上大學體育教學模式中,比例較高的模式是選項課,其次是俱樂部模式,自然課堂教學模式仍具有較高的保留率,占比超過20%。這一現(xiàn)象說明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還存在著問題,教學模式還需要進行優(yōu)化,可選課程模型和俱樂部模型更適合當前大學教學改革的要求,并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比較適合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的情況。
(四)教學方法
《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高等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應多樣化和個性化、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行和創(chuàng)造性,在注重技能的研究教授的同時引導學生學到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練習放法,將重心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針對該要求,全國各大高校紛紛開展了探索體育教學新方法的活動,探索出了許多新的方法,例如:研究型教學法、開放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和翻轉課程教學法等多種現(xiàn)代教學法,將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增加到教學活動中,更好的輔助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高校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法的掌握。
二、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教學方法陳舊,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
為了完成高校體育課城計劃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會選擇采用較為傳統(tǒng)和過時的教學方法,以致學生無法發(fā)揮其主體作用,過于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導致體育課堂中教學活動過分程式化、強制化,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夠靈活,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室里老師的指示并練習相關技術,這導致學生對大學公共體育課缺乏興趣,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
(二)高校體育課程陳舊老化
許多大學提供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與中小學體育知識相似,僅僅是中小學體育內容的延伸,難以滿足對新知識和新技術有強烈好奇心的現(xiàn)代大學生的需求。,高校體育中多媒體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使用常常無法跟上該領域的發(fā)展,傳統(tǒng)和舊的體育內容和方法降低了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體育改革的進展相對較小,很難滿足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三)高校體育教學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
高校體育改革方向應該進行轉變,應注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而不是注重對體育技術的教學,向學生傳達弘揚健康體育的教學理念,轉變以體育技術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和內容,將教育中心轉移到教會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教育內容。我國體育教育較為死板和傳統(tǒng),這種教育模式教育出來的學生缺乏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力,教學內容中包含許多有競爭性的內容,以及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內容,但是對學生的健身效果和改善體能方面的效果不明顯。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進入社會后,某些體育活動已不能滿足體育活動的需要,不利于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
(四)體育考核制度不符合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
目前,高校體育評估的主要方法是體能測驗和達標測驗,這種測試方法不全面,其測試結果不具備針對性和完整的,不能科學全面的反映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水平。
三、結語
《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是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中的課程內容、課程結構、教學內容的方向,但在實際實施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封閉老化、不能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等,為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應在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體系,建立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簡介:
張杰,山東外國語職業(yè)技術大學,碩士研究生,講師。
楊斌,山東外國語職業(yè)技術大學,本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