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張三豐是我國真實存在的歷史文化名人,三豐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有關(guān)張三豐的文獻記載共有12處,是研究張三豐彌足珍貴的資料。
關(guān)鍵詞: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張三豐;文獻
一、引言
本文鉤稽了《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有關(guān)張三豐的文獻,從尋訪類、贊譽類、傳記類、樓觀類四個視角對有關(guān)張三豐記載進行了梳理和歸納,以期從總體上對張三豐的活動做一研究,加深世人對張三豐的認識。
二、任自垣及《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編修
(一)任自垣傳略
任自垣是明初著名的武當高道,字一愚,號蟾宇,京口云陽(今江蘇丹陽)人。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被薦入朝,授道錄司右玄儀。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因武當山諸宮觀提點缺員,經(jīng)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推薦,敕授玄天玉虛宮提點。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任欽差太常寺寺丞,仍掌玉虛宮事,職專提督武當山。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壽終于武當山,還葬句容。自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至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主持武當?shù)澜?9年。
(二)《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簡評
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簡稱《任志》),是明代出現(xiàn)的第一部官修武當山志。該志書編纂于明宣德三年至六年(公元1428~1431年)。任自垣山志尚繁,有15卷之多,主要記載了明成祖創(chuàng)建宮觀的過程以及明皇室對武當山一系列制度化扶持政策的形成,對元明武當?shù)澜淌妨系氖珍浺灿昧ι跚凇?/p>
三、《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與張三豐文獻
成書于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的任自垣編撰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最早記載了明太祖訪尋張三豐的事。該志書中共記載有張三豐文獻12處,經(jīng)研究,可將這12處文獻分為四大類:即尋訪類、贊譽類、傳記類、樓觀類。其中尋訪類包括:御制書、敕右正一虛玄子孫碧云、詩賜虛玄子孫碧云、奏疏式、贈武當提點5個內(nèi)容;贊譽類包括:贊張真仙詩、寄武當山張真人(兩首)2個內(nèi)容;傳記類包括:張全一、丘玄清2個內(nèi)容;樓觀類包括:玄天玉虛宮、遇真宮、清微宮3個內(nèi)容
四、文獻價值
任自垣是《永樂大典》的作者,又是《道藏》的作者、總纂官,由于他的特殊閱歷,故能廣泛征集到很多有價值的圣旨、詩、賦、序、記、文等,為編寫該志書提供了可靠的內(nèi)容?!峨方ù笤捞蜕街尽肥侨巫栽珜χ袊澜?、武當?shù)澜淌聵I(yè)的重大貢獻。它是明代繼《永樂大典》《道藏》后的第三大國家級文化工程。它是中國名山志及志書界中有特色、分量重、影響大的一部志書。就其文獻價值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保存了數(shù)量可觀的張三豐文獻
在《任志》中,有關(guān)張三豐的文獻有12篇,內(nèi)容包含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下詔尋訪張三豐的文獻、贊譽三豐的文獻、三豐傳記、因三豐而敕建樓觀等,體例嚴謹,博引文獻,考據(jù)詳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文獻學(xué)價值,為研究張三豐歷史文化提供了充分的文獻史料佐證。
(二)保存了較為可信的張三豐傳記資料
《任志》卷二《大明詔高》中有一篇張全一的傳記,將張三豐的形象、學(xué)識、品性、入武當?shù)臅r間、門下弟子、修真地點、離開武當山的時間等作了詳細的介紹,可謂是有關(guān)張三豐生平記述最為客觀的傳記。特別是志書中記載“(張三豐)不知何許人”,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求實的學(xué)術(shù)態(tài)度,這進一步加強了此志書的可信度。任自垣作為朝廷任命的正六品官階——武當山玄天玉虛宮提點,對武當山的修道人員應(yīng)該是了然于心的,但對曾在武當山修道的張三豐籍貫和出生年代卻做了模糊的記載。對張三豐那令人懷疑的生活經(jīng)歷的記載,作者是謹慎的。沒有隨意推斷假設(shè)。顯然,作者是在綜合各種文獻和民間傳說的基礎(chǔ)上集勒勾沉,多方求證寫就的。
(三)保存了張三豐修道武當?shù)目尚攀妨?/p>
通過《任志》中樓觀部玄天玉虛宮、遇真宮、清微宮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篇幅不大,但所記內(nèi)容對于武當山道教宮觀史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對后人了解張三豐在武當山修道的歷程及為研究武當?shù)澜虒m觀的建設(shè)緣起、發(fā)展演進、變化歷程提供了重要線索,彌足珍貴。如現(xiàn)今“玄天玉虛宮”是張三豐命名的“遇真宮”所在地。而永樂皇帝敕建“玄天玉虛宮”于其舊址之上,也與張三豐有著密切聯(lián)系。再如遇真宮、清微宮與張三豐的關(guān)系及其建筑規(guī)模等,通過這些史料可以得到清晰的答案。
五、結(jié)語
《任志》既是張三豐歷史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也是張三豐歷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校正或補充明史及后辭書著作中的不足和整理出版、校正勘誤及學(xué)術(shù)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為研究張三豐歷史文化等領(lǐng)域的相關(guān)問題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珍貴的史料。
參考文獻
[1]張全曉.明代武當山志指暇[J].中華文化論壇,2014(11):68.
[2]楊立志.明初武當?shù)朗績?nèi)丹修煉考略[C].汪桂平.中國本土宗教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20:140-154.
[3]張全曉.明代武當山志考略[J].中國地方志,2011(05):57.
[4]張全曉.明代武當山志在修志實踐和修志理論上的主要成就[J].宗教學(xué)研究,2014(04):61-68.
[5]鄭勇華.試論張三豐的生存時代及其與明初二帝的聯(lián)系——以《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為基礎(chǔ)[J].鄖陽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9,29(05):4-7.
[6](澳)黃兆漢.張三豐崇拜考[C].中國·阜新首屆國際張三豐文化論壇論文集,阜興,阜新首屆國際張三豐文化論壇組委會,2019:99-125.
作者簡介
邵文濤(1985—),男,漢族,湖北十堰人,湖北醫(yī)藥學(xué)院地方文獻研究室主任,館員,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文獻學(xué)、圖書館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