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橋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對消化內科的患者通過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臨床應用的效果。方法 截取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進行診療的90例消化內科患者,任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45例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診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療法;45例對照組患者,只采用常規(guī)診療,最后比較住院時間、治療效果以及病情的復發(fā)率。 結果 對照組35例總有效(77%)低于研究組43例總有效(95.5%);對照組病情復發(fā)在半年內有9例,占比為20%,研究組病情復發(fā)半年內有1例,占比為2%,觀察組病情復發(fā)率半年內更高,20%vs 2%;住院時間長短方面,研究組時間則較短(9.8.±3.9)d vs (17.8.±4.1)d; 結論 對消化內科的患者通過中西醫(yī)結合療法,不只是可以減少患者半年內病情狀況的復發(fā)概率,而且可以讓患者住院時間大大縮短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是非常值得在臨床上大力的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消化內科;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174-01
消化內科是一種疾病系統(tǒng),消化內科主要常見的疾病:第一,腸道疾病,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腸結核、十二指腸炎、急性出血壞死性小腸炎、急性腸炎。第二,食管疾病,食管癌、食管炎、彌漫性食管痙攣、賁門失弛緩癥、第三,胃疾病,消化性潰瘍、胃黏膜巨肥癥、胃扭轉、急性胃擴張、胃內異物、急慢性胃炎[1]。本文通過截取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進行診療的90例消化內科患者,來觀察分析對消化內科的患者通過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臨床應用的效果。接下來給大家做具體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 —般資料
截取我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進行診療的90例消化內科患者,任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45例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診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療法;45例對照組患者,只采用常規(guī)診療。對照組30例男性,15例女性。研究組31例男性,14例女性;研究組年齡在18到70歲,平均年齡在(47.9±3.0)歲,病程在0.4-19月,平均病程(6.5±1.5)月;對照組年齡在19到70歲,平均年齡在(47.1±2.9)歲;病程在0.5-23月,平均病程在(6.4+1.3)月;90例患者入院之后通過超聲檢測以及病理分析,確診為消化內科疾病,排除神經(jīng)異常、心肺功能障礙和肝腎功能不足的患者。對照組和研究組的性別、病程、病類、受教育程度及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進行對比的價值,P>0.05。
1.2方法
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在入院之后按照護理人員的安排,進行配合診療。保證飲食的三餐和均衡搭配,以及穩(wěn)定的作息時間。針對對照組則實施常規(guī)的西醫(yī)方式進行診療,包含為服用西藥,口服阿莫西林膠囊3粒(國藥準字146015H20,0.25 gx20粒/盒)、泮托拉唑膠囊1粒(國藥準字00803923H,40 mgx7粒/盒)、克拉霉素膠囊2粒(國藥準字0225H2083,0.125gx20粒/盒),每天2次;針對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治療上,實施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進行診療,服用藥物為加味烏貝散。其中包含的材質為490 g的木香、490g的枯礬、490g的浙貝母、140 g的三七粉、190g的砂仁、290g的延胡索以及990g的烏賊骨。上述藥物集中選取之后,把全部的藥物碾成粉末狀,通過細篩過濾,然后每包5g,裝在紙包里。在患者三餐之前的30分鐘內用溫水服用,一個療程為14天?;颊咴谠\療階段,護理人員一定要把護理工作做好,這樣才能保證治療效果的提升,尤其是對飲食的護理,患者在治療階段,禁止飲食生冷食物,禁止飲酒吸煙,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1.3觀察指標
通過對患者治療半年后,對患者實施跟訪,觀察記錄所有患者半年內病情復發(fā)的幾率。另外對患者住院時間實施對比記錄。
1.4統(tǒng)計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來進行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土標準差(用()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2 結果
研究組43例總有效(95.5%),對照組35例總有效(77%);對照組病情復發(fā)在半年內有9例,占比為20%,研究組病情復發(fā)半年內有1例,占比為2%,觀察組病情復發(fā)率半年內更高,20%vs 2%;住院時間長短方面,研究組時間則較短(9.8.±3.9)d vs (17.8.±4.1)d,結果在表1。
3討論
消化內科是一種疾病系統(tǒng),所屬類型非常多,消化內科主要常見的疾?。旱谝唬c道疾病,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腸結核、十二指腸炎、急性出血壞死性小腸炎、急性腸炎[2]。第二,食管疾病,食管癌、食管炎、彌漫性食管痙攣、賁門失弛緩癥、第三,胃疾病,消化性潰瘍、胃黏膜巨肥癥、胃扭轉、急性胃擴張、胃內異物、急慢性胃炎。在患者所有的疾病中,消化內科疾病發(fā)病率是最高之一,它的致死率雖然相對較低,但是仍然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質量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3]。在本次觀察分析中,通過任意分組的方法把在我院實施診療的消化內科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通過中醫(yī)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法,對照組單獨實施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的方法。很多的專家也發(fā)現(xiàn)三七粉、浙貝母、烏賊骨等藥物能夠起到非常高的止血鎮(zhèn)痛作用,能夠幫助消化性疾病的診療,臨床的效果十分明顯[4]。
參考文獻
[1]陳容 .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在消化內科的運用效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7(7)25:19-20
[2]王貴興.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在消化內科的運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5(6)6 :100-103
[3]李俊玲.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在消化內科的運用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21 :29
[4]王北京,鄧春芳,劉海生.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在消化內科的應用研究[J].系統(tǒng)醫(yī)學.2019,(8).1-3,16.
河北省滄州市海興利民醫(yī)院?河北滄州?0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