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皵敌谓Y合”就是將抽象的數與直觀的形結合起來,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直觀。
【關鍵詞】?抽象?直觀?數形結合?深度學習?科學推理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也就是說所有的數學問題無外乎是數與形的問題,“數”和“形”是數學中兩個最基本的概念?!皵怠笔且粋€用作計數、標記或用作度量的抽象概念,是比較同質或同屬性事物的等級的簡單符號記錄形式。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從形式到形式,無法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達成深刻的理解。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缺少了二維的認識方向,學生對某個數學知識的學習只是一維的認識。教材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完全歸納的思想方法,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的時候相當省力,但是在完成相關的練習時卻非常容易出錯,因為題目與教學中的模型發(fā)生了變化,數字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稍有改變,學生就不能靈活運用。
2.教師教學為學生提供的學材比較單一,不符合深度學習的特征。
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因為學習內容比較簡單,通過一個例子就得到了結論。教師沒有在教學中提供豐盈的學材讓學生明白算理。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毩曋蓄}目稍稍“挖個坑”,學生就掉進了“坑”里,一錯一大片。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多提供學材引導學生數形結合,深入思考,否則教學就會停留在只關注結論的思維里。
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與利用能創(chuàng)造出高效而有趣的數學課堂。
1.“數形結合”利于學生進行科學歸納推理
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性質和規(guī)律的教學都要用到歸納推理。其中,完全歸納推理是不多的,當我們無法窮盡所研究的所有對象,我們就需要進行不完全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有兩種:(1)簡單枚舉歸納推理,這是或然性推理;(2)科學歸納推理,這是必然性推理。教師在教學中應多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歸納推理。
科學歸納推理一定要分析、判斷你所考察的事物和現(xiàn)象因果之間的關系,從已有的因推出必然的果。
例如在教四年級下冊《加法交換律》的時候,老師在教學時一般通過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學生通過大量的舉例,
3+5=5+3
213+678=678+213
0.5+2.12=2.12+0.5
……
發(fā)現(xiàn)沒有反例,這時教師就帶領學生進行總結得到a+b=b+a。
這是只關注得數的一維思考,學生只是覺得應該是這樣,而沒有真正理解為什么是這樣。我們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歸納推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幾何模型。
這條線段的長度,可以從左往右看:a+b,從右往左看:b+a。線段的總長,無論從左往右看,還是從右往左看都是不變的,所以很直觀的學生可以得到結論:a+b=b+a。
2.“數形結合”將學習歷程經過多次抽象提升學生思維。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中最主要的呈現(xiàn)方式。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是把情境用圖抽象出來,然后在圖中把關系抽象出來,最后從關系中把算式抽象出來,這是典型的多次抽象的過程??墒沁@樣的教學教師往往做得不夠。
例如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
教材緊跟例題就給出了線段圖,教師一般采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教師一邊讀題,一邊示范畫圖。這個過程不是抽象,而是整理,是將看到的條件用圖整理出來,教學的起點比較低,要求也比較低,最終學生獲得的是“這個題我會列式計算?!钡珜W生并不知道畫圖的意義在哪里,畫圖的策略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其實教材的目的是先抽象出圖,再抽象出關系。第二種:先出示例題后,讓學生想辦法表示出兩個關系:小春比小寧多12枚郵票;兩人一共有72枚郵票。老師在課前可以預設到學生會有三種不同的表示方法:
①小寧的郵票數+12=小春的郵票數,小寧的郵票數+小寧的郵票數+12=72;這種表達方法是原有的經驗,像方程一樣,關系很清楚,但是小明和小春的郵票數都不知道,不容易找到思路。
②用擺方塊的方式,不知道小明擺多少,但是可以知道小明比小春多擺12個;這個在表達上比較復雜一些。
小寧:……?72枚
小春:……
③學生畫出像教材上這樣的線段圖。
老師在教學時一定是重點講解最后一種,通過第三個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明和小春之間有多12枚和少12枚之間的關系,兩人之間一共有72枚的關系也很清楚,所以把這樣一個不太容易理解的關系畫成圖以后,學生立刻看出兩者之間的數量關系,這個數量關系很直觀的顯示出來,也便于學生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也特別強調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幾何直觀。強調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數形結合首先是對知識、技能的貫通式認識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2011
[2] 張曉霞 .小學數學教學法[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3] 李成云.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教育革新. 2020 (07)
[4]?張金梅.論直觀之形在小學數學運算中的運用[J]. 數學教學通訊. 2020 (22)
[5] 孟令巧.寓數于行,以形助數——淺談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小學生(中旬刊). 2020 (09)
[6] 陳元忠,肖玉輝.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探究[J]. 天津教育. 2020 (20)
[7] 馬云鵬.深度學習[M].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9
南京市棲霞區(qū)幕府山莊小學?鐘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