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君
【摘? 要】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開始出現(xiàn)矯枉過正的現(xiàn)象,一味地強調(diào)所謂的快樂教育和自由教育,導致很多學生產(chǎn)生了極其嚴重的自負心理。所謂自負,就是對自己有著超越客觀的評價。自負的學生不能接受其他人比自己優(yōu)秀,容不得別人批評和輕視自己,這樣的心態(tài)既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同時也無法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本文提出要客觀評價,全面地認識自己;叩問自我,真實地認識自己;發(fā)掘亮點,虛心地接受他人;轉(zhuǎn)變認知,積極地面對挫折。
【關鍵詞】認識自己;自負心理;客觀評價;轉(zhuǎn)變認知
隨著以人為本逐步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開始出現(xiàn)矯枉過正的現(xiàn)象,一味地強調(diào)所謂的快樂教育和自由教育,導致很多學生產(chǎn)生了極其嚴重的自負心理。所謂自負,就是對自己有著超越客觀的評價。自負的學生不能接受其他人比自己優(yōu)秀,容不得別人批評和小看自己,這樣的心態(tài)既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同時也無法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面對班級中的自負學生,我們的德育應該何去何從呢?
一、客觀評價,全面地認識自己
解鈴還須系鈴人。自負心理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學生不能客觀而公正地認識和評價自己,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清晰、客觀的評價自己,包括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和不足。
愛聽贊美和欣賞的話,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所以不少家長和老師用自己真摯的情感來呵護學生,甚至將尊重演化為一種溺愛,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形成飄飄然式的沾沾自喜。因此,教師要能夠藝術化且客觀公正的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既要對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正面能量,給予高度的贊賞,同時也需要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面對成績,要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更要認識到這一切只能代表過去,教師要借機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就事論事地分析,并指導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和能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在不斷調(diào)整和修繕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更加全面。
要想讓學生真正看到自己的不足,其歸旨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自己、把握自己,要借助自己的優(yōu)點來夯實自身的認知力量,從而樹立不斷前進的信心;要能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時,明晰自己需要著力的方向,從而學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讓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
二、叩問自我,真實地認識自己
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和主體,也是積極有效的教育資源。很多自負的學生在幫助老師完成相應的任務時,就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水平高、能力強,一切都高人一籌,這種心態(tài)就會阻止他們不斷前進的腳步;而在退步或者受到冷落時,他們就會將原因歸結到外部上,而不會進行自我反思。因此,面對這種自負的學生就需要引導他們對歸因進行扭轉(zhuǎn)性評價和調(diào)整。
比如在學生表現(xiàn)出色或者取得進步時,就可以給予變化式和情境式的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發(fā)展源自于多種原因,讓他們能夠以公正而虛心的狀態(tài),認識到成績的取得不僅僅在于個人的努力,還在于其他人背后的付出;而在學生退步時,就可以給予他們可控性的、激勵性的評價,讓他們能夠習慣于從自身找原因,重新點燃內(nèi)在的信心,讓每一個自負的學生,都能擺脫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的認識狀態(tài),學會反思自我、叩問自我。
在這一板塊,班主任著力關注的就是調(diào)整自己看待自己的視角,將學生的認知從外圍轉(zhuǎn)化到關注自我層面上,真正學會客觀地認識自己。
三、發(fā)掘亮點,虛心地接受他人
引導自負學生的關鍵點,無非就是教他們?nèi)绾握_的看待自己和看待他人。既需要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也要能夠虛心地看待他們的成績和亮點。
對于自負的學生來說,他們難以看到自己身上客觀存在的不足,比這更難的是讓他們接受別人身上的亮點,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給予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對比的空間,要能夠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點,并逐步淡化對自己的關注,將關注點從自己身上轉(zhuǎn)移到與別人之間的關系上。比如在組織班級中的活動時,就可以搭建相互合作的平臺,鼓勵學生與他人進行合作,并在活動結束之后進行交流:在這次活動中,你覺得對方有哪些地方做得尤其好,是自己需要學習的?你覺得如果沒有對方,你將會多付出怎樣的辛勞?這一系列的追問,就是要讓學生在經(jīng)歷了真實的合作之后,進行必要的反思,并認識到對方的作用,進行適度地贊美,從而在認識自己作用的同時,并能夠看到別人的價值,認識到他人的價值,從而獲取自己成長的力量。
四、轉(zhuǎn)變認知,積極地面對挫折
自負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是了不起的,他們不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總是活在唯我獨尊的世界中,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有飄飄然的優(yōu)越感。因此,這部分學生很少能夠理性的看待和面對挫折性的逆境,也缺乏面對逆境的方法和勇氣。因此,要想真正轉(zhuǎn)化這一部分的學生,教師就需要適時地給予他們一些挫折與打擊,相機給予一些指導和幫扶。
比如班級中曾經(jīng)有一位非常自負的學生,寫得一手好作文,在學生互評習作時,他從來都不會給對方一句好評,因為在他的眼中,其他的作文根本就一無是處,但在一次班級推薦校級參賽選手的競爭中,在全班學生投票之后,他卻敗下陣來。一時間,這位同學難以接受,處處認為不公平。為此,班主任與其進行了冷靜的分析,找出對方作文的優(yōu)點和精彩之處,并告訴這位學生要懂得欣賞別人,也需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面對失敗和挫折,只有勇于面對,找出差距,并朝著更高的方向去努力,才是強者的表現(xiàn)。相反,如果不愿接受,甚至一味的怨天尤人,才是一種輸不起的弱者表現(xiàn)。
經(jīng)歷了這樣的挫折以及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失敗中尋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從而為后續(xù)地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自負是當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一種傾向,教師要從形成自負的原因入手,展開富有針對性地引導,為學生自主性反思和調(diào)整指明方向。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