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追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和引導,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感知傳統(tǒng)文化的契機,讓學生在不斷地實踐體驗中成長學科認知和思想情感。深潛教材中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要素、接軌學生生活引入傳統(tǒng)文化內容、布設關涉?zhèn)鹘y(tǒng)文化的閱讀實踐活動,都可以為學生帶來思想教育,教師要建立傳統(tǒng)文化滲透意識,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全面提升語文學科教學品質。
一、發(fā)掘教材傳統(tǒng)文化要素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依托教材展開閱讀引導和設計,自然要對教材豐富傳統(tǒng)文化因素進行深度解析,以便為教學設計提供更多參數(shù)。特別是帶有傳統(tǒng)文化意味的古詩詞、古典名著、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民風、傳說故事等內容,更是難得的閱讀材料,教師要對這些文本內容進行優(yōu)化處理,創(chuàng)設更多教育起點,結合傳統(tǒng)文化因素展開閱讀設計和組織,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文本學習核心,通過多種閱讀學習獲得真切體驗。
如教學部編教材第十一冊《開國大典》,教師展開深度解讀,在課堂導入階段,為學生展示了一些圖片信息: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這條沉睡了太久的巨龍?zhí)K醒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翻身做主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學生跟隨教師講述,對開國大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閱讀,結合圖片信息,很快就建立了閱讀認知。教師讓學生講述閱讀感受,很多學生都能夠給出個性理解。有學生說,天安門和這個大廣場,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此開始。
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展示龍的圖片信息,目的是促使學生順利進入到特定情境之中,對開國大典有更深入的理解。學生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對文本內容展開深入解析,自然建立閱讀感知。很多學生都看過七十年國慶閱兵式,自然會產生更多聯(lián)想,教師從傳統(tǒng)文化視角展開引導,也讓學生自然形成嶄新學習認知。
二、接軌生活傳統(tǒng)文化認知
學生生活中要接觸更多傳統(tǒng)文化內容,這無疑是閱讀教學可以借鑒的素材,教師在閱讀教學引導時,要注意對學生閱讀基礎認知有一定的了解,結合教學內容展開閱讀探究學習,自然形成傳統(tǒng)文化情結。學生生活中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娛樂文化、服飾文化等內容都有認知基礎,教師在閱讀教學引導時,需要根據(jù)學生學習需要做出選擇,讓學生接軌生活認知展開學習內化。
教師在閱讀解讀時,需要針對學生閱讀基礎進行設計。在教學《故宮博物院》時,教師先進行課堂調查:北京故宮是最有名的古代建筑,有哪些同學去參觀游覽過?學生紛紛舉手示意。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在故宮中都看到哪些東西。學生開始熱議。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故宮圖片信息。學生頓時有了討論話題,根據(jù)圖片內容進行講解。教師讓學生自行選擇圖片,并對圖片內容進行講解。學生積極給出回應,有學生選擇一個圖片進行講述:這是太和宮,又叫金鑾殿,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明清兩朝帝王都在這里發(fā)號施令;也有學生說: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故宮的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教師對學生介紹情況給出點評,學生在講解討論中形成學習認知。
教師讓學生根據(jù)圖片講解內容,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學生大多有游覽經歷,很多學生還記憶猶新,在游覽時有導游做過一些講解,也給學生留下一些印象。這些古代建筑象征中國的皇權,自然帶有傳統(tǒng)文化的意味,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講述,給學生提供自我構建機會,學生積極響應,教與學達成更多和諧。
三、布設閱讀傳統(tǒng)文化活動
閱讀教學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布設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閱讀認知的構建。如課堂課本劇創(chuàng)編演繹活動、誦讀演講活動、即興作文活動、猜謎游戲活動、故事講述活動等,都帶有傳統(tǒng)文化色彩,教師要精心篩選閱讀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不斷地閱讀實踐中形成文化認知基礎。學生平時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極為豐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所觀照,結合學生生活展開教學布設,自然能夠形成教學合力。
在教學《京劇趣談》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京劇經典片段,給課堂渲染了氣氛,然后讓學生閱讀文本內容,讓學生自行講述閱讀體會。在閱讀活動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相關介紹,自行選擇一個角色,展示一兩個相關動作,感受京劇角色魅力。學生聽說要舞臺展示角色動作,頓時熱烈起來。因為沒有這樣的經歷,學生都表現(xiàn)出更多的好奇。教師再次打開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角色的“亮相”的片段。學生根據(jù)觀看經歷,自覺進行模仿訓練,課堂學習研究氣氛濃重起來。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展開針對性輔導,幫助學生逐漸找到感覺。
《京劇趣談》這篇課文介紹的京劇本身就是傳統(tǒng)文化內容,教師為學生布設京劇典型人物亮相動作模仿活動,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機會。學生對這些的活動感覺有趣味性,自然帶有更多震撼力。學生對閱讀實踐活動有特殊情感,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教學調度,給學生帶來更多心理觸動。
四、拓寬閱讀傳統(tǒng)文化實踐
延伸閱讀訓練長度,已經成為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重要要求,教師在具體操作時,需要給學生布設一些課外閱讀任務,向學生推介一些名著信息,讓學生在多重閱讀體驗中形成學科認知基礎。特別是傳統(tǒng)名著內容,是教師重點推介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還能夠給學生帶來深刻思想觸動,形成嶄新閱讀學習認知。在讀寫訓練設計時,教師讓學生接軌傳統(tǒng)文化展開實踐操作,對成熟學生學科認知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拓寬教學維度,教師需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對閱讀訓練進行針對性推開,以便形成更豐富閱讀訓練機會。在教學《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對作者魯迅基本情況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政治思維和主張。為讓學生對文本主旨內涵有更多了解,教師對文本成文背景進行介紹,學生對封建社會制度也有一定了解。然后讓學生閱讀文本,對少年閏土形象進行重點鑒賞,最后是投放中年閏土插圖,讓學生形成對比。教師以此推開訓練設計: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但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封建禮教給國民造成的迫害也是極為深重的。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展開信息搜索,對傳統(tǒng)文化相關信息進行集中梳理,然后進行簡單的分類,看哪些是瑰寶,需要繼承和發(fā)展,哪些是屬于糟粕,需要剔除。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展開相關操作。
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帶來的激發(f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之中引入傳統(tǒng)文化內容,不僅能夠開拓學生學習視野,還能夠自然形塑學生學科綜合素質。教師要在閱讀施教過程中展開全面滲透和引導,讓學生自然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為成功塑造學生優(yōu)秀人格品質提供更多助力支持。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二實驗小學(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