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文
乘坐地鐵、火車和飛機都離不開安檢。有不少人對安檢機心存擔憂,怕射線損害身體健康。極少數(shù)人還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安檢,引起混亂。那么安檢機的原理是什么?會不會損害身體健康呢?
憑啥能“看”穿
安檢機利用的是X射線可以穿透物體的性質。X射線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對不同物體的透射率不同。當行李箱通過安檢機時,X射線穿透行李箱,系統(tǒng)經(jīng)過處理,在顯示屏上顯示出不同物體的輪廓,然后再根據(jù)顏色的不同,就能進一步判斷物體大概屬于哪一類。
要注意的是,X射線在底片上的成像是黑白的。安檢機上的彩色圖案是電腦對X射線的透射強度計算后轉化而來的,以便于安檢人員區(qū)分不同的物體。一般來說,橙色代表有機物、液體、噴霧等。藍色代表金屬,各種管制刀具在屏幕上會顯示為藍色。黑色屬于重金屬或鉛制物品。一些先進機場會配備3D斷層掃描儀,對行李箱進行全方位的掃描,減少旅客開箱次數(shù)。其本質是使用多束X射線對物品進行檢查,計算機根據(jù)信息構建出物體的三維立體圖像,更加接近物品真實的樣子,有利于安檢人員識別。
安檢輻射有害嗎
安檢機的X射線的輻射劑量是很小的,對人體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計。普通人每年接觸到的來自大自然的輻射劑量約為3毫希(一種輻射劑量單位,1毫希表示每千克的生物組織上接收的能量為0.001焦耳)。人體在日常生活中各種累計的額外輻射劑量不宜超過1毫希。
過一次安檢機的輻射劑量約為0.001毫希。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每天從安檢機里面鉆三次,1年堅持300天,累積的輻射劑量才能達到對人體有害的劑量。這還是安檢機內(nèi)部的輻射,安檢機通道外面的輻射更是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安檢機的輻射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安檢門為何不停響
物品要放入安檢機,人則要走安檢門。安檢門主要是檢測人體身上有沒有攜帶金屬管制刀具,本質上是金屬檢測儀。金屬的種類和大小不同,報警的強度也不同。手機和手表也會引發(fā)報警,但都是微小的報警,安檢員一般會直接放行。一旦報警強度超過一定閾值,就代表旅客隨身攜帶了超標的金屬,可能會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安檢門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來探測金屬的,對人體也沒有損害。電磁感應是指金屬制品進入磁場后,影響磁場的分布,進而影響了固定范圍內(nèi)的磁通量,這個磁通量的變化可以轉化為電流的變化。當旅客攜帶金屬通過安檢門時,安檢門之間的磁通量就會發(fā)生變化,引發(fā)報警。
小白條是什么
過機場安檢時,安檢人員在人手上或者行李上用小白條刷一下,然后將小白條放進一種特殊的儀器進行檢測。這是在檢測什么呢?
其實,這主要是檢測旅客手上是否有可燃性粉末的殘留,有些更復雜的儀器還可以同時探測出旅客在近期是否接觸過毒品。小白條是一種采樣設備,一般由吸附性強的材料制成,可以把旅客身上的特定物質吸附到上面去,然后通過特定的分析儀器識別吸附的物質。
液體為什么要額外檢測
不少人吐槽,包里帶了一瓶水或飲料,安檢人員總要求當面喝一口,弄得自己挺不好意思的。很多安檢站還會專門配備液體檢測儀。為什么安檢人員對液體要求如此嚴格呢?
因為汽油、濃酸等液態(tài)物品危害極大,且易于偽裝。而液體檢測儀的識別率并不是很準確,安全性不是很高。所以,地鐵的安檢人員要求乘客當面喝一口攜帶的飲料,一些機場也明確禁止攜帶液體進入候機大廳。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安檢技術會越來越完善。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安檢機會更加準確快速地識別行李箱中的危險物品,人體安檢儀也能以更快的速度去掃描人體,到時我們就可以實現(xiàn)無障礙安檢,出行體驗也會大大改善。
責編/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