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清
在華夏大地上,提起關羽關老爺,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同時,一副這樣的形象立即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身軀偉岸,濃眉大眼,赤面長須,綠冠綠袍,內(nèi)襯鎧甲,左手綽美髯,右手握冷光閃閃,寒氣逼人的長柄青龍偃月刀,胯下乃周身火炭紅般赤兔馬,奮起雙前蹄,呈仰天長嘯狀,大有騰空之勢……似天神一般!此外,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誅文丑斬顏良,水淹七軍,單刀赴會,千里走單騎,義釋曹操……一系列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和神勇事跡流芳千古而不衰!
關羽(公元160-公元220),系三國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度龂尽な駮りP羽傳》記載:“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睋?jù)其可知關羽的故土在如今的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xiāng)常平村。關羽的橫空出世,正應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一說。
其實,關羽是一個世界的奇跡,已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2000多年來,關公文化不僅深深根植于神州家園,令眾多炎黃子孫頂禮膜拜,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
東漢末年至西晉王朝的建立,即公元220年———公元280年,為我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有關三國時期的一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掌故,我們主要從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及《三國志》《三國志注》《資治通鑒》等中獲悉。
《三國演義》為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約公元1330年———公元1400年)所著,畢竟是演義小說,其中情節(jié)免不了虛構,許多地方做了藝術化處理,應是“七分實,三分虛”了;而《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公元233年———公元297年)所著,是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度龂尽啡〔木珜彛髡邔κ穼嵔?jīng)過認真考訂、慎重的選擇,對于不可靠的資料進行了嚴格的審核,不妄加評論和編寫。
再者,《三國演義》成書據(jù)三國時期已超過1100多年,而《三國志》的誕生離三國時期尚不足百年。故此,三國時期的真實狀況,更貼近《三國志》中的記載了。
言歸正傳。那么歷史上真實的關羽究竟長得什么樣?是否是凜凜之軀、棗紅臉膛、身著綠袍、握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呢?通過翻閱有關可靠的史料,我們先從以下六個方面簡略分析下其如實的外在形象。
身軀方面。至于關羽的真實身高及外部形象,《三國志》中并無記載,而《三國演義》中則有描述:“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當然,這個“九尺”并非是現(xiàn)在的3米了。據(jù)悉,漢代的1尺相當于現(xiàn)在的24.2厘米,那9尺就是217公分了,折算成身高則是2.17米,而我們熟知的籃球明星易建聯(lián)身高2.13米,姚明2.26米。陳壽曾有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身大力不虧,關羽作為如此一名威震華夏的武將虎臣,身板兒肯定不會是“豆芽菜”類的,體重肯定不輕,其身高2米多,體重100多公斤,這是符合常理的。因而,歷史上真實的關羽,身材肯定是高大壯實,更是力大絕倫的。再說髯長,關羽的胡須,《三國演義》中記載是二尺,按現(xiàn)在尺寸換算,就是40多厘米。在《三國志》中卻一筆帶過了———“羽美須髯,故亮(諸葛亮)謂之髯”。古人留發(fā)蓄須是一種習俗和風尚,可見關羽有“美髯”是真實的,長達40厘米亦極有可能。據(jù)吉尼斯世界記錄,世界上有胡子長達236厘米的人,而關羽的二尺(40公分)之須與之相比之下,則小巫見大巫了。那有著長達2尺(漢代的尺寸)胡須的關羽,亦能堪稱當之無愧的“美髯公”了。
面色方面。京劇唱段中有一句我們耳熟能詳?shù)呐_詞“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痹谖覀兊男哪恐校P羽是“面若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其實,在《三國志》中及其他的史料中根本找不到關羽是紅臉的記載。眾所周知,世界人種分黃色、白色、黑色和棕色四種,絕沒有個紅色人種。再者,自古以來,正宗血統(tǒng)的中國人屬黃色人種,但長年身處高海拔地區(qū)的人群因紫外線照射及低氧等的影響,面色可能帶“高原紅”,但不至于成紅棗那樣的,更何況關羽從未有在高原地區(qū)長期生活過的記載。故此,歷史上的關羽不會是一張大紅臉,即便有點微紅,也不至于色如重棗樣了。故而,說關羽“面若重棗”是不可能的,他仍屬黃色人種,膚色和今人差不多。關羽的大紅臉,是到了元代出現(xiàn)在了舞臺上后,漸漸才將臉譜定為了紅色。因為紅色包含著文化內(nèi)涵,代表著耿直正義,象征忠勇,是英雄本色。再者,紅臉的關公,白臉的曹操,紅和白是戲曲里對忠與奸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民俗專家分析,從遠古時代起,紅色便在巫術文化里有辟邪之意,紅色表達了對神靈的敬畏。
服飾方面。按民間畫像,關羽是戴“綠冠”著“綠袍”,一身“綠”,內(nèi)襯鎧甲。其實,最早記錄三國歷史的《三國志》上并未記載關羽穿什么顏色的戰(zhàn)袍,戴什么顏色的帽子。我們可以想象,關羽是武將,兩軍交戰(zhàn)時全副武裝,頂盔貫甲,外罩戰(zhàn)袍,盔甲不可能是綠色,故只有戰(zhàn)袍可能是綠色,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就沒必要全副武裝了。畢竟一個人不可能長年累月只穿一種顏色和樣式的衣服。歷史上真實的關羽,穿過、戴過綠色袍冠是極有可能的,但不會經(jīng)常性清一色的“綠色”了。那民間為何就認定關羽對“綠色”情有獨鐘呢?無疑,就美觀和色調(diào)搭配而言,紅色配綠色是最為和諧,故而有“紅花靠綠葉陪襯”一說。因為已經(jīng)將關羽塑造成了紅臉,只有配綠袍才能展現(xiàn)最佳的帥氣英武形象了,否則,若配黑、白、藍、黃等,就遠不如配綠得體。
兵器方面?!度龂萘x》透露,關羽使用的兵器為“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82斤。漢朝1.6斤相當于現(xiàn)在的1斤,那當時的82斤換算過來就是現(xiàn)在的51.25斤左右。民間傳說,天下第一鐵匠只選月圓之夜打造青龍偃月刀,快完工時,驟然間風起云涌,從空中滴下1780滴鮮血。當?shù)匦g士分析,那是青龍的血,所以有了“青龍偃月刀”之名,偃月,就是躺著的半圓月形。當然,青龍偃月刀威名的來歷純屬虛構。至于歷史上關羽的真實武器,《三國志》中記載:“曹公使張遼及關羽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顏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用來“刺”的兵器是矛、槍、槊或戟之類的長兵器,若用刀,就是“劈”或“砍”了。另外,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及出土文物分析,三國時尚未出現(xiàn)長柄大刀,長柄大刀是隋唐時隨儀仗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而偃月刀是宋朝才出現(xiàn)的兵器,因重量關系,主要用于練習臂力,非戰(zhàn)爭中的武器。倘若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達50多斤,亦是超重量級的,一個人力量再大,武功再高,恐怕持這么沉的兵器在戰(zhàn)場上難以得心應手,舞動自如,作戰(zhàn)殺敵的。故此,要說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手持重達82斤的青龍偃月刀,純屬子虛烏有。
坐騎方面。《三國演義》交代,關羽的坐騎美其名曰“赤兔馬”,并描述了其形象“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到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三國歷史上真有赤兔馬嗎?回答是肯定的。這無論在《三國志》還是《后漢書》中均被提及,但均不見赤兔馬被曹操接受并轉贈關羽的記載。《三國志·魏志·呂布傳》曰:“布有良馬,名曰赤兔”,真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但據(jù)有關史料的記載,赤兔馬在呂布戰(zhàn)敗后不知去向,并未成為關羽的坐騎。三國正史上記載的十大坐騎中,“赤兔馬”,排行第二,說其是當時天下數(shù)一數(shù)二的一匹寶馬,名副其實。赤兔馬變成關羽的坐騎,具體時間不詳,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大概出現(xiàn)在元代。紅粉贈佳人,寶馬配英雄,關羽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武功蓋世的英雄、“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其坐騎自然差不了,能承擔和襯托出“武圣”英雄氣概的坐騎,非“赤兔馬”莫屬。所以,民間將關羽和赤兔馬聯(lián)系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事情。
侍衛(wèi)方面。某些民間畫像中,關羽所展示的形象是———端坐虎皮椅上,右手攬拂五綹長墨髯,左手執(zhí)一本翻開頁的《春秋》,雙目落在書籍上,其左站立著銀盔素甲,挎劍捧印,面白唇紅的關平,右側為黑面濃須,戴黑盔著烏甲的周倉,雙手握持并扶立著青龍偃月刀……在正史中,關平是關羽的親生兒子,亦是關羽的得力助手,而《三國演義》中記載的卻是關羽的養(yǎng)子。關平,字定國,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立于石磐溝關羽祖瑩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編修的《關帝志》均記載,羽生自有封建文化教養(yǎng)的農(nóng)家,初名長生,后改為羽,取字云長,青少年時期在家習文練武兼作農(nóng)事,“稍長娶妻胡氏,于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群雄逐鹿的年月里,作為嫡子,關平自然會充當其父關羽貼身侍衛(wèi)的角色。再說說周倉。其實,周倉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正史無記載,據(jù)野史記載,周倉,字元福,山西平陸縣人,是位身材高大,黑面虬髯的關西大漢,本身黃巾軍出生,黃巾起義失敗后占臥牛山為王,落草為寇,關羽千里尋兄時相遇,交戰(zhàn)后被收服,周倉請求跟隨,自此對關羽,執(zhí)鞭墜鐙,忠心不二,直至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后自刎。其實,《三國志》《后漢書》等史籍,均無周倉此人,此后的野史、雜錄也沒有周倉是關羽隨從的記載,直到元代《全相平話三國志》,才出現(xiàn)這個人物,而在元末明初羅貫中筆下,周倉成為關羽的貼身隨從??梢?,周倉是虛構的人物,關羽的侍衛(wèi)隊中并無其人。
有關關羽外在形象的大致如上所述。接下來,再略提下大伙對關羽感興趣的一些話題。首先是關羽的生卒年。至于關羽的生日,有幾種說法,據(jù)專家考證,最為貼切的一種說法是關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二日。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關羽敗走麥城(湖北當陽市兩河鎮(zhèn)境內(nèi)),至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埋伏,被擒,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和長子關平遇害。據(jù)此,可見關羽享年60周歲。另外,桃園三結義的千古美談,正史中無記載,無非是小說家的杜撰而已。
再者,有關關羽的家庭成員。很多歷史文獻中對關羽的家人記載的并不多,而有關關羽夫人記載更是寥寥無幾,留給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空間。前已述及,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編修的《關帝志》中有“羽稍長娶妻胡氏,于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的記載。再者,《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均有孫權欲與關羽結兒女親家的記載,關羽曾怒斥東吳來使:“虎女安肯嫁犬子”,因此關羽有個女兒(名關鳳或關銀屏)是不假,此外,除關平外,據(jù)說尚有兩子:關興、關索。但關索是戲曲演義中人物,史中無載。因而,關羽的夫人胡氏、兩子關平、關興和一女關銀屏是有據(jù)可查的。
再談談關羽的封號。劉備兵敗徐州,三兄弟走散,關羽只得暫時降曹。公元200年,關羽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后,解了白馬之圍,曹操奏請漢獻帝,封關羽“漢壽亭侯”。后來劉備稱帝,唯獨對赫赫有名位列“五虎上將”的關羽未再封侯,究其原因,主要是劉備一向以漢室正統(tǒng)自居,其目的并非改朝換代,而是復興漢室,為了表示對漢獻帝的尊重,在建立蜀漢政權后,并未給關羽新的封號,直到后來關羽去世后,于景耀三年(公元260年),才被蜀漢后主劉禪追謚壯繆侯。
最后附帶提一下被神化后的關羽。關羽被東吳斬殺后落了個“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的結局。關羽去世后,被民間尊為“關公”,在荊門州當陽縣玉泉山建廟,門書一副對聯(lián):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關羽被神化,這主要是統(tǒng)治者的冊封和宣揚。關羽身上所具備的勇猛、忠義、好讀儒家經(jīng)典等特征,都非常符合統(tǒng)治者對人民的道義要求,因此,出于政治需要,歷代朝廷多有褒封,宋代封為“顯靈王”“忠惠公”“崇寧真君”等,元朝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清代被冊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城綏靖佑贊宣德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
關羽是唯一被儒、釋、道所尊奉的歷史人物,佛教稱“伽藍菩薩”,道教稱“關圣帝君”,儒家稱“關夫子,武圣人”,則所謂的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又被民間崇為“武財神”。可見,千百年來,關羽在世人心目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非同凡響!
以上是本人對關羽的一些膚淺的認識,權當是茶余飯后的談資娛樂而已。當然,至于有關關羽更多、更深刻、更準確的資料與實事,尚待史學家們進一步挖掘、搜集、整理、考核和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