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娟
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腫瘤科,湖南長沙 410006
腫瘤內科是醫(yī)院內比較有特色的科室,患者更需要獲得來自于醫(yī)務人員和家屬的人文關懷,護理質量同腫瘤內科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長存在密切關系[1]。醫(yī)學護理院校的畢業(yè)生在醫(yī)院進行實習是一個必經(jīng)過程[2],為院校教學計劃的最后階段。護理實習生在向護士轉變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護理帶教,以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3]。傳統(tǒng)的護理帶教方法在課堂上以帶教老師為主體,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培訓[4],而操作技能、自身素質方面的教學課時不足?;趩栴}的教學法(PBL)在臨床帶教中應用廣泛,PDCA 是一種循環(huán)管理模式,該文將PBL 教學法與PDCA 循環(huán)管理模式聯(lián)合應用在腫瘤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效果進行分析,選取2018 年9 月—2019 年8 月該院腫瘤內科實習護生60 名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將該院腫瘤內科實習的護生60 名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納入標準:①所有護生均對在該科室實習存在興趣;②能夠配合完成該次實習者。排除標準:①研究期間長期請假者;②因個人原因放棄該實習機會者;③輪轉到其他科室的護生。對照組(n=30):男 1 名,女 29名;年齡 20~22 歲,平均年齡(21.40±0.38)歲;科18名,本科12 名。觀察組(n=30):男 2 名,女 28 名;年齡21~23歲,平均年齡(21.45±0.43)歲;???20 名,本科10名。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由護士長擔任帶教小組組長,帶教老師由工作時間長或帶教經(jīng)驗豐富的主管護師或護師擔任。根據(jù)教學大綱以及腫瘤內科護理實習要求制定帶教計劃。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帶教法。在護生入科后為其安排帶教老師,帶教老師按照帶教計劃進行帶教工作。
觀察組實施 PBL 結合 PDCA 循環(huán)帶教模式。(1)帶教小組成員將腫瘤內科護理臨床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合理劃分教學時間,先從腫瘤內科基礎護理開始,再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人文關懷、化療護理、儀器護理等方面的教學。(2)PBL 教學模式:按照不同的教學難點、重點設置相關的引導式問題,指導護生通過預習、主動查找資料的方式獲得答案,并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在帶教老師的引導下由護生自行思考和解決。每周組織護生總結討論近日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由帶教老師一一解答。在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由帶教老師協(xié)助、指導護生進行實踐操作,促使護生從助理管床向獨立管床過渡,同時帶教老師和護生保持良好的互動,教師根據(jù)護生的反饋對教學方案進行適當?shù)恼{整。(3)PDCA循環(huán)式教學管理:①計劃階段:根據(jù)腫瘤內科實習大綱的要求、護生的學歷確定實習目標以及每個時間段的教學內容。護士長制定不同臨床護理層次的帶教計劃,并將教學計劃告知護生,讓護生做好心理準備,促使其學習積極性提升。②實施階段:按照PBL 教學法對護生進行崗前培訓和入科實習教學。③檢查階段:帶教老師定期組織護生討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護生發(fā)現(xiàn)的護理問題,將教學問題向科室反饋,在結合護生意見的同時對教學模式進行改善;護士長對護生的腫瘤內科專業(yè)知識、實踐操作技能掌握情況進行抽查;在護生出科前采用護理量化表對其進行考核。④處理階段:總結上述3 個階段存在的問題,綜合護生對帶教方法、帶教老師教學情況的評價以及護生考核成績進行分析,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并向各位帶教老師反饋,吸納成功的經(jīng)驗,將需要改進的教學內容在下一輪PDCA 循環(huán)中改進。
①兩組護生的腫瘤內科臨床護理理論知識考核成績、護理操作技能成績的總分均為100 分。
②對兩組護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核,主要包括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人文修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每一項的分值均為25 分。
③兩組護生在出科前填寫教學方法評價量表,觀察護生對教學方法的認可情況。
④在教學結束后,兩組護生填寫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95 分為非常滿意,80~94 分為基本滿意,70~79 分為一般,不滿意則為 60 分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生的護理理論知識考核得分、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對比[(±s),分]
組別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護理理論知識 護理操作技能82.94±3.61 92.19±4.32 8.999 0.001 84.52±4.10 93.26±4.17 8.186 0.001
觀察組護生的各項綜合能力評分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綜合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生綜合能力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分析能力18.01±2.00 21.72±2.26 6.733 0.001溝通能力 動手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17.34±2.41 22.05±2.16 7.971 0.001 17.18±2.25 21.49±2.14 7.602 0.001 16.08±2.32 21.17±2.41 8.334 0.001人文修養(yǎng) 團隊協(xié)作能力15.78±2.36 22.24±2.29 10.760 0.001 16.45±1.38 21.56±2.22 10.707 0.001
觀察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認可度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情況比較[n(%)]
觀察組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護生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生的滿意度比較[n(%)]
腫瘤內科中所收治的患者以中晚期癌癥居多,此類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傷害,對臨床護理質量的要求更高;腫瘤內科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對相關疾病的專業(yè)護理知識以及操作技能熟悉掌握,還需要適時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5]。剛畢業(yè)的護理實習生缺乏臨床經(jīng)驗、綜合素質較差,需要通過護理帶教讓護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提高綜合能力。
帶教老師自身的腫瘤內科護理工作比較繁重[6],還需兼顧護生的帶教任務,在實施傳統(tǒng)帶教法中難免會出現(xiàn)疏漏之處,不利于護生全面掌握相關的護理知識以及操作技能,且傳統(tǒng)帶教法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授課,內容枯燥無味,護生學習興趣不高,會對教學質量產(chǎn)生影響。
PBL 教學法更鼓勵護生自學,由帶教老師布置引導式問題,護生帶著問題主動去尋找答案,可使護生的積極主動性、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7],且能夠與其他護生進行溝通交流,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并進行改進,能夠有效提升護生的專業(yè)技能[8],可在減少帶教老師工作量的同時,促使護生的腫瘤內科護理服務質量提升[9]。PDCA 的計劃、實施、檢查、處理 4 個階段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huán)過程,可針對腫瘤內科實習大綱的要求和目標因材施教,促進護理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可有效提升護生臨床綜合能力[10]。
該文研究表明,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生的考核成績、綜合能力評分更高,且對教學方法的認可度、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均較高,較好地說明了PBL 教學法+PDCA的教學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PBL 教學法和PDCA 聯(lián)合應用在護理帶教中能夠提升腫瘤內科護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