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霞,劉蓉,董芝芝,陳悅,周軍,周暢,陳曉娣,鮑榮輝
腦卒中是以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為共同特征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占80%~90%[1]。近年來研究表明,卵圓孔未閉(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不明原因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是診斷PFO 的金標準[2],因其耗時較長且具有侵入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經胸超聲心動圖聲學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radiography,cTTE)、經顱多普勒超聲聲學造影(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TCD)操作簡便、可重復性強。本研究旨在探討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對PFO 的診斷價值。
研究對象:選自2018 年2 月1 日至2019 年4月4 日在我院就診疑似PFO 的患者769 例,其中男性398 例,女性371 例,年齡14~72 歲,平均年齡(38.5±5.1)歲。排除對象: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心臟瓣膜病、心電圖檢查異常、有嚴重心肺疾病不能配合完成Valsalva 動作的患者。分別在靜息和Valsalva 動作下完成cTTE 298 例、cTTE 與cTCD同步試驗471 例,其中Valsalva 動作下陽性患者中完成TEE 86 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cTTE:采用飛利浦EPIQ7C 彩色多普超聲診斷儀,探頭型號X5-1,頻率1.0~5.0 MHz?;颊呷∽髠扰P位,接連心電圖,重點觀察房間隔的形態(tài)是否呈雙層結構及存在過隔血流。準備2 支10 ml 注射器,通過三通管連接,選用0.9%氯化鈉溶液8 ml+1 ml 空氣+患者1 ml 血液混合液均勻混合30 次以上,靜息條件下,患者平靜呼吸將造影劑注入右肘靜脈;Valsalva 動作下,經右肘靜脈注射造影劑5 s 后讓受試者吹壓力計到水銀柱40 mmHg(1 mmHg=0.133 kPa)后憋氣5 s 后放開,如四腔心切面觀察在3~5 個心動周期內左心有微泡顯示,則為PFO 陽性。
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采用飛利浦EPIQ7C彩色多普超聲診斷儀,探頭型號X5-1,頻率1.0~5.0 MHz;德立凱9 PB,探頭頻率2 MHz。操作同上,靜息條件下及Valsalva 動作下,觀察TTE 四腔心切面左心是否在3~5 個心動周期內有微泡顯示、TCD 大腦中動脈是否在10 s 內出現(xiàn)第一個微栓子(microembolic signals,MES),兩者均符合為PFO 陽性。
TEE:采用飛利浦iU22 彩色多普超聲診斷儀,探頭型號S7-2,頻率3.5~7.0 MHz?;颊咝g前禁食、禁水4 h,檢查前10 min 口服含鹽酸達克羅寧膠漿液局麻。經食道插入探頭距門齒約30~35 cm,靜息條件下觀察卵圓瓣對合完整程度,是否存在卵圓窩繼發(fā)隔與原發(fā)隔未融合的裂隙,彩色多普勒觀察是否有過隔血流(圖1)。
圖像分析:根據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制定的分級標準[3],cTTE 根據左心微泡數分為四級:0 級,左心房內未見微泡;1 級,1~10 個微泡/幀;2 級,11~25個微泡/幀;3 級,>25 個微泡/幀或左心渾濁(圖2)。cTCD 根據MES 分為四級:0 級,未監(jiān)測到MES;1 級,1 ≤ MES ≤10;2 級,MES>10,未形成“雨簾”;3 級:MES 呈“雨簾”改變(圖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 軟件統(tǒng)計分析所有數據。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兩組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69 例患者中PFO 篩查結果:本研究共納入769 例患者(Valsalva 動作下PFO 陽性263 例,陽性率34.2%),其中不明原因缺血性腦卒中274 例(PFO陽性96 例,陽性率35.1%)、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121 例(PFO 陽性39 例,陽性率32.2%)、眩暈109例(PFO 陽性35 例,陽性率32.1%)、偏頭痛198 例(PFO 陽性70 例,陽性率35.3%)、其他67 例(PFO陽性23 例,陽性率34.3%)。
圖1 經食道超聲心動圖顯示的卵圓孔未閉圖像
圖2 經胸超聲心動圖聲學造影量化分流等級
圖3 經顱多普勒超聲聲學造影量化分流等級
cTTE、cTTE 與cTCD 同 步 試 驗 靜 息 時 和Valsalva 動作下PFO 陽性率比較:共298 例患者行cTTE,靜息時PFO 陽性30 例(陽性率10.1%),Valsalva 動作下PFO 陽性104 例(陽性率34.9%),Valsalva 動作下PFO 陽性率較靜息時顯著提高(P<0.05)。共471 例行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靜息時PFO 陽性50 例(陽性率10.6%),Valsalva 動作下PFO 陽性159 例(陽性率33.7%),Valsalva 動作下PFO 陽性率較靜息時顯著提高(P<0.05)。
cTTE、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與TEE 相比的診斷準確性:Valsalva 動作下cTTE 檢查PFO 陽性患者中共44 例完成TEE,確診40 例,cTTE 診斷準確性為87.5%;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PFO 陽性患者中共42 例完成TEE,確診40 例,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診斷準確性為95.2%;兩種方法診斷準確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Valsalva 動作下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分流等級比 較:cTTE 診斷PFO 陽性 1 級、2 級、3 級分別有64 例、30 例、65 例;cTCD 診斷PFO 陽 性1 級、2 級、3 級分別為54 例、26 例、79 例;與cTTE 相比,cTCD 分流等級更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卵圓孔是胎兒時期心臟卵圓窩處原發(fā)隔與繼發(fā)隔未能粘連融合留下的裂隙,在胎兒出生后2 歲左右達到解剖上閉合,若未閉合稱PFO,成人發(fā)病率約25%[4]。研究表明,PFO 患者咳嗽、體力勞動、用力排便、Valsalva 動作時右心回流血液增加,右心房壓力增加,迫使卵圓孔瓣開放,可引起不明原因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偏頭痛、眩暈等[5]。可能原因是:(1)在PFO 內或周圍形成血栓,血栓隨血液循環(huán)通過未閉合的卵圓孔到達顱內,堵塞血管,引起一系列缺血癥狀;(2)反常栓塞機制:右心壓力增高導致卵圓孔瓣開放,靜脈系統(tǒng)的栓子(如空氣、血栓、代謝產物等)繞過肺循環(huán),直接到達顱內引起神經系統(tǒng)疾病[6]。本研究中不明原因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眩暈、偏頭痛、其他患者中PFO 陽性率分別為35.1%、32.2%、32.1%、35.3%、34.3%,均高于正常成人中的發(fā)病率。
TEE 是診斷PFO 的金標準,配合造影劑能進一步提高PFO 的診斷價值[5],但因其有創(chuàng),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為非常規(guī)檢查手段,本研究中TEE例數偏少;另外,患者由于局部麻醉及咽喉插管,Valsalva 動作不充分,無法達到理想效果[7],故本研究僅采用TEE 為PFO 確診標準。cTTE 操作簡便、可重復性強,為最常見篩查手段,但對二維圖像要求高[8],Valsalva 動作時,由于胸壁運動幅度過大,影響圖像采集及結果判斷;而cTCD 不受Valsalva 動作影響,可以準確判斷心動周期,且可以根據大腦中動脈流速的降低來評估Valsalva 動作的充分性,通過MES 量化分流等級[9],有學者提出cTCD 有望替代TEE 成為PFO 診斷的金標準[10],但cTCD 對顳窗要求高、難以從解剖角度判斷到達顱內MES 的來源,特異性降低[9]。兩者聯(lián)合同步操作有望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減少二次操作。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靜息時相比,Valsalva 動作下的cTTE與cTCD同步試驗陽性率顯著增高(P<0.05)。另外,與cTTE 相比,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診斷PFO 的準確性提高,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差異,可能原因是TEE 為有創(chuàng)檢查,導致樣本量過少?;仡櫺苑治鰣D像,cTTE 4 例誤診為PFO 患者分流等級均為1 級,可能是左心室腱索組織誤診為到達左心的微泡,從而影響cTTE 的診斷準確性。而cTCD則可以彌補不足,通過自動計數MES 個數,兩者聯(lián)合為診斷標準,同時觀察左心微泡和到達顱內的MES,有望提高PFO 診斷準確性。但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中2 例患者經TEE 確診為非PFO,可能原因是TEE 未配合Valsalva 動作,導致結果為假陰性,在此情況下,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陽性為PFO 的可能性大。
在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中,兩種方法對PFO 的分流等級量化大部分相同,其中14 例患者不同(5 例cTTE 圖像質量差,6 例胸壁運動幅度影響cTTE 圖像采集,3 例由于醫(yī)生主觀判斷有誤)。cTCD 對PFO 分流等級高于cTTE,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TTE 依賴于對微泡的可視化,注射造影劑后觀察的時間可能太短,無法檢測晚期氣泡;cTCD能夠對氣泡進行高靈敏度的聲學檢測,可以記錄多次注射造影劑后持續(xù)不間斷,以上特點使cTCD 對PFO 分流等級具有優(yōu)越性[11]。分流等級不一致時可依賴兩種技術的優(yōu)越性進行分析或完成二次試驗,11 例患者在二次試驗后分流等級達成一致,進一步縮小分流等級的差異,使分流等級的判斷更準確。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缺少單獨cTCD 對照組,且完成TEE 操作例數較少,我們在以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
綜上,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操作簡便,可重復性強,尤其Valsalva 動作PFO 陽性率顯著提高;與cTTE 相比,cTTE 與cTCD 同步試驗診斷準確性提高;cTCD 評估PFO 分流等級更有優(yōu)越性。cTTE與cTCD 同步試驗能提高PFO 的診斷價值。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