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育 汪明麗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而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其語言的豐富性,表達方式的多樣性,更是給人與人之間的有效交流提供了極大便利。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古漢語也逐步向著現(xiàn)代漢語的方向發(fā)展,且表達方式也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其中,委婉表達作為一種較為普遍的語言和言語現(xiàn)象,其主要運用語言來實現(xiàn)對相關內(nèi)容的表述,通過這種表述方式,可有效避免在溝通時對方感到不適。
關鍵詞:現(xiàn)代漢語;委婉語表達;主要類型
引言:
中華民族被稱為禮儀之邦,我們的祖先從人類社會生活的長期實踐中樹立了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道德規(guī)范,也逐步提煉出了不同場合的言行準則。而人與人之間頻繁交流最多的就是語言。而委婉的表達方式,不僅與溝通雙方的語言習慣有關,更與溝通雙方的心理因素有關。因此,就應做好對現(xiàn)代漢語之委婉語表達的研究,確保更加突出委婉語表達的禮貌性,以此來促進我國言語文明建設發(fā)展。本文就針對現(xiàn)代漢語之委婉語表達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一、委婉表達的定義和特點
要想更好的研究現(xiàn)代漢語的委婉語表達,首先就應清楚委婉語表達是什么,其具備的主要特點有哪些,這樣才能真正的明白和理解委婉表達的含義,并且也能真正的實現(xiàn)其的合理運用。下面,就針對委婉表達的定義和特點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一)委婉表達的定義
對于委婉表達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學者認為:委婉性表達主要就是對言語表述不清或者言語表述錯誤的一種掩蓋,避免直接性的表達,這樣在溝通時就可保持持續(xù)性的禮貌狀態(tài)。而有些學者認為委婉表達充分彰顯著語言的藝術性,是一種言語行為,為了增強言語的表達效果,而在交談過程中實現(xiàn)對日常語言的有效偏離,目的是能夠給人呈現(xiàn)出一種更加舒服的表達方式。因此,對于委婉表達的精準定義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結合具體場景進行具體論述。但是,綜上所述,委婉表達就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對于使人感到不愉快、痛苦或者消極的各種非積極的心理反應的事物,說寫者運用一定的手段來對這些消極事物進行非言語表達,避免雙方由此發(fā)生沖突,或者由此感到痛苦。因此,委婉表達與語境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1】。
(二)委婉表達的特點
委婉表達主要具備類典型性的特點,呈現(xiàn)在對象和存在狀態(tài)兩個方面。下面,就針對委婉表達的特點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第一,語義競爭的替代性。委婉表達所具備的語義競爭替代性僅限于采用積極或者中性語義的詞來替代直接陳語,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夠成一定的委婉表達。例如:在使用“小姐”這一稱呼時,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其就具備不同的表達意思。在舊時代,對于尊貴富人家的女兒一般都稱之為“小姐”,以顯示禮貌和敬重。但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文革時期,人們很忌諱使用“小姐”這一稱謂,是由于該稱呼在當時意味著”嬌生慣養(yǎng)、好逸惡勞“的嬌慣小姐。但是,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人們思想的逐步開放,“小姐”逐步成為了一種具備褒義性表揚意味的稱呼。因此,在進行相應的委婉語表達時,就應結合具體的語境來適時的更換語言表達形式,確保能夠消除溝通雙方的顧慮和誤解。
第二,語境的依賴性。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委婉語表達的特點也在逐步豐富。但是,一旦委婉表達約定俗成被固定,進入到全民的語言體系,其即使脫離了具體的語言情境,也能快速的明曉其所表達的含義。因此,在此種背景下,委婉語表達的語境在逐步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直鋪平面的表達。故委婉表達對語境的依賴性較強,且委婉性越高,對語境的依賴性就會更強。其中,對于語境的依賴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具體的時間、地點、事件以及參與者等多個方面。
譬如:對于“她是寧做‘圣女,也不愿成為我懷抱中的小鳥啊”這句話,該句話中的“小鳥”不再只是單純的指小鳥的意思,而是喻指“情人”。因此,委婉語的表達雖然與語境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也與交談者的背景知識有著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其中,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其在交際過程中,倘若直接采用平鋪直敘的表達方式,會很難得到別人的理解。而采用委婉語表達,即使溝通者雙方?jīng)]有共同的背景知識,相互之間也能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鳴【2】。
二、委婉表達的主要分類
分類標準的不同,委婉表達的分類類型也就不盡相同。下面,就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委婉表達進行分類闡述。
(一)按照規(guī)約化程度標準分類
根據(jù)規(guī)約化程度標準的不同,委婉表達主要可分為“規(guī)約化委婉表達”和“非規(guī)約化委婉表達”兩種類型。其中,有些委婉語表達已經(jīng)普遍適用,并且得到了社會大范圍的認可,但是有些委婉語表達還具備臨時性,且只能在小范圍內(nèi)使用,還未被大眾所接受。因此,前者的委婉語表達就可稱之為“規(guī)約化委婉表達”,而后者則可稱之為“非規(guī)約化委婉表達”。其中,在篩選哪些詞語為委婉語表達時,就可通過其在整個語言體系中出現(xiàn)的頻率來進行確定,以此就可判定哪些是可以進入詞典的,哪些是不可以進入詞典的。對于有些不被大眾所接受的委婉語表達,其進入有關詞典的意義也就不大。
(二)按照語用標準分類
委婉語表達主要就是講話者為了達到某一種溝通目的而采取的一種手段。因此,在對委婉語表達進行分類時,就可從社會功能和語用目的兩個方面進行分類。其中,從語用標準的方面來看,可將委婉語表達主要分為:“利他委婉表達”、“泛利委婉表達”以及“利己委婉表達”三種類型。通過這樣的區(qū)分,就可判別委婉語表達在某種語境下的具體意義,可區(qū)分其究竟是虛偽的表達還是文雅的表達,這對于更深入的了解委婉語表達的本質(zh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三)按照語法標準分類
語音手段、詞匯語義手段以及語法手段是構成委婉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語法標準來看,可將委婉語表達分為“語音類委婉表達”、“詞匯語義委婉表達”、以及“語法類委婉表達”三種類型。通過此種分類,就可了解到委婉語表達的真正構成,確保精準的掌握到委婉表達的機制,這樣就能將其運用到更適合的語言場景中。但是,該種分類方式還存有一點問題,即:所涵蓋的分類面還不夠廣泛,所涉及到的構成部分還較少。
結論:
不斷的研究與分析現(xiàn)代漢語之委婉語表達,對于有效的了解委婉語表達的本質(zhì)與含義,將其運用在更合適的語義場景中以及了解到當前現(xiàn)代漢語的藝術性,促進現(xiàn)代漢語的長期穩(wěn)步發(fā)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就應首先認識與了解委婉表達的定義和特點,進而從按照規(guī)約化程度標準分類、按照語用標準分類以及按照語法標準分類三個方面來對現(xiàn)代漢語的委婉語表達進行分類,確保對委婉語表達有一個更全面且更深刻的理解,這樣就能更好的了解到委婉語表達的使用魅力,并且將其運用在更合適的場合,以此就更有利于促進我國現(xiàn)代漢語的發(fā)展,提升我國的語言整體發(fā)展水平。
參考文獻:
[1]全珍兒(Jeon Jinah). 跨文化交際中的漢韓委婉語對比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2]謝宜. 漢泰委婉語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崔亞末. 現(xiàn)代漢語委婉表達研究[D].河南大學,2010.
[4]解正明. 基于社會認知的漢語有標記構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