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林
支氣管哮喘發(fā)病原因有遺傳因素、空氣、環(huán)境及變應原,患者發(fā)作時多伴有哮鳴音、呼吸困難及發(fā)作性咳嗽等,我國約有4500萬支氣管哮喘患者[1]。因支氣管哮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變態(tài)反應性肺浸潤等癥狀相似,極易出現(xiàn)誤診、漏診事件,超過42%的哮喘患者未能及時診斷[2]。哮喘控制測試問卷(ACT)能實現(xiàn)對患者哮喘發(fā)作、呼吸狀況、服藥等情況的測試評估,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治療依從性[3]。為此,本研究探討基于ACT反饋的延續(xù)性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哮喘發(fā)作與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與支氣管哮喘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基線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50ppb;已完成院內治療,且符合出院標準;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伴有心、腎等臟器功能異常;存在認知、意識障礙。根據(jù)入院順序將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24~58歲,平均(42.53±5.25)歲;病程1~8年,平均(4.63±2.15)年;FeNO為58~72 ppb,平均(66.73±6.83)ppb;嚴重程度:輕度19例,中度24例,重度7例。試驗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5~61歲,平均(42.37±5.48)歲;病程1~9年,平均(5.28±2.25)年;FeNO為59~74 ppb,平均(67.48±6.91)ppb;嚴重程度:輕度22例,中度21例,重度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FeNO及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電話隨訪、上門訪視了解患者癥狀表現(xiàn),并就用藥、飲食及運動予以指導的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基于ACT反饋的延續(xù)性護理,具體如下:
1.2.1 ACT測控反饋 (1)ACT量表。ACT評分表共包括日?;顒?、呼吸困難、哮喘癥狀、急救藥物使用、哮喘控制5個方面,采取Likert 5級評分,分值為1~5分,總分25分。若ACT<20分,表明哮喘控制效果欠佳,需加強管理;ACT為20~24分,表明哮喘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需強化;ACT=25分,表明癥狀得到完全控制[4]。(2)ACT測控反饋。出院時,向患者發(fā)放ACT評分表6份,每4周評估1次,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ACT評分表,說明自評方法及計分方法;出院后,患者每隔4周據(jù)表完成自評,統(tǒng)計自評得分,借助手機拍攝ACT評分表發(fā)送至護患交流群,護理人員結合ACT評價表評估患者狀況,并給出指導建議[5]。
1.2.2 同伴互助交流 (1)同伴互助線上交流?;谖⑿牌脚_創(chuàng)建同伴互助交流群,邀請2017年收治、出院且控制效果良好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即幫扶者)5名加入交流群,每周六組織同伴互助線上交流活動,引導幫扶者與患者通過微信視頻開展交流,幫扶者向患者介紹自身康復經驗、自護技巧,說明院外自護常見問題及處理辦法,強調院外自護的重要性,每次30~40 min[6]。(2)同伴互助線下互動。向幫扶者說明線下互動需求并征得其同意,患者根據(jù)自身需求與幫扶者溝通,確定線下互動時間,互動內容有隔姜灸操作、取穴方法、運動鍛煉、耳穴貼壓操作等,幫扶者現(xiàn)場演示操作,患者跟隨練習,及時糾正其操作,每名幫扶者對應10例患者[7]。
1.2.3 運動鍛煉指導 (1)坐式呼吸操?;颊呷∽?通過深呼吸放松身體,雙手握拳,練習肘關節(jié)屈伸-伸展臂-膝關節(jié)屈伸-抱膝活動-搭肩側轉身,并在運動時伴隨呼吸調節(jié),每天2次,每次20 min[8]。(2)呼吸強化訓練。吹氣球訓練:選取已消毒處理的氣球道具,口含氣球,經鼻慢速深吸氣,而后通過口緩慢呼出氣體,反復練習數(shù)次,促使氣球逐漸鼓脹變大,每天3次,每次15 min;吹蠟燭訓練:在患者前方距唇部10~15 cm處放置一支蠟燭并點燃,引導練習縮唇呼吸,對準蠟燭呼氣,使火焰隨氣流傾斜且不滅,逐漸延長呼氣時間,每天2次,每次10 min。
1.2.4 協(xié)助姜灸按摩 (1)取穴姜灸。家屬根據(jù)出院前培訓指導、穴位圖取穴,選主穴:關元穴、腎俞穴、脾俞穴、肺俞穴、中脘穴及定喘穴,選副穴:足三里穴、豐隆穴;姜灸干預。選取生姜切片,0.3~0.4 cm薄片,將姜片放置于施灸穴位,取艾柱點燃置于姜片上,并詢問患者感受,避免產生灼痛感,每天1次,每穴位2~3 min,連續(xù)實施7 d[9]。(2)取穴按摩法。引導患者取坐位或平臥位,家屬取患者腎、輸尿管、膀胱、肺、喉、氣管等對應反射區(qū),家屬基于手指指腹按摩各反射區(qū),每個反射區(qū)3 min,每天3次[10]。
1.2.5 耳穴貼壓自護 家屬根據(jù)患者癥狀表現(xiàn)選取穴位,并實施耳穴貼壓。(1)選取穴位。如患者喘息氣短且痰多,則選取交感、心、肺及皮質下等穴位;如患者咳嗽咳痰,則選取肺俞、定喘、天突等穴位[11]。(2)耳穴貼壓自護。家屬應用貼紙粘貼圓潤綠豆,并將其粘貼在所選穴位,患者基于指腹按壓各穴位,以產生酸、脹感,每天2次,每次選取3個穴位,每穴位1~2 min,連續(xù)實施4~6 d,直至癥狀緩解[12]。
1.2.6 胸部叩擊排痰 (1)抹胸拍肺?;颊唠p手交叉自上至下由肩部呈斜線揉抹,反復揉抹10次,而后自兩側肺尖起沿胸廓進行拍打,拍打順序為由上到下,反復拍打10次,注意控制拍打力度。(2)胸部叩擊?;颊呷∽?家屬雙手手指彎曲并攏呈杯狀,基于腕部力量對肺部實施節(jié)律性叩擊,叩擊順序為由上到下、由外到內,每個肺葉1~3 min,叩擊速度120~180次/min,且餐后2 h執(zhí)行[13]。
1.3 觀察指標 (1)肺功能指標。支氣管哮喘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出院后6個月測定各項肺功能指標。(2)哮喘發(fā)作頻次。統(tǒng)計患者出院6個月內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再住院次數(shù)。(3)治療依從性。根據(jù)患者用藥、運動及飲食遵從情況判斷遵從性,如患者能完全按醫(yī)囑用藥、運動及飲食,則極為遵從;患者未按醫(yī)囑用藥、運動及飲食,頻次小于每月3 d,則遵從;患者未按醫(yī)囑用藥、運動及飲食,頻次大于每月3 d,則不遵從。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wǎng)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2.2 兩組患者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再入院次數(shù)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再入院次數(shù)比較(次,
2.3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氣道慢性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其發(fā)生與氣道高反應具有一定相關性。相關研究顯示[14],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為5%~15%,且成年人群體中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為10%,兒童發(fā)病率為12%。因支氣管哮喘易反復發(fā)作,對患者呼吸、睡眠產生了極大影響,且易引發(fā)其他肺部疾病,當前強調堅持長期規(guī)范化治療,以緩解癥狀、防止復發(fā),做好院外延續(xù)性護理工作極為重要。
本研究指導患者院外借助ACT完成自評,并及時反饋自評結果,護理人員結合ACT自評結果提出建議,指導開展同伴互助交流、呼吸運動鍛煉、協(xié)助姜灸按摩、耳穴貼壓自護、胸部叩擊排痰等。結果顯示,試驗組FEV1,PEF,FEV1/FVC均大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本研究指導患者開展運動鍛煉,包括坐式呼吸操、吹氣球訓練、吹蠟燭訓練,能有效鍛煉患者肺部功能,緩解呼吸急促、氣短等癥狀,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指標;根據(jù)患者癥狀取穴實施姜灸、按摩,基于對肺俞穴、定喘穴、肺喉氣管反射區(qū)的干預作用,能實現(xiàn)對機體功能的調節(jié),促進肺功能恢復,改善肺部癥狀;患者自行開展抹胸拍肺,適度拍打胸腔,能促進肺部痰液排出,緩解肺部不適,有助于增強肺功能。試驗組6個月內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再入院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本研究指導家屬借助ACT完成自評,并及時了解患者自評結果,據(jù)此實施自護指導,能確?;颊哒i_展院外自護,有效緩解哮喘癥狀,避免哮喘反復發(fā)作,甚至病情惡化;患者自行開展耳穴貼壓,根據(jù)自身癥狀確定干預穴位,如交感穴、肺俞穴、定喘穴,借助綠豆實施按壓,能有效作用于相應穴位,實現(xiàn)對癥狀的干預,防控病情復發(fā),促使機體保持良好狀態(tài)。試驗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護理人員借助ACT實施自評,明確了自身癥狀表現(xiàn)及自護現(xiàn)狀,能實現(xiàn)對自身狀況的直觀認識,顯著增加其治療依從性;基于構建ACT測控反饋機制,護理人員能實現(xiàn)對患者院外醫(yī)囑遵從表現(xiàn)的有效監(jiān)督,并提出相應干預,顯著增加其治療依從性;組織開展同伴互助交流,引導幫扶者與患者線上、線下交流,傳授患者院外自護經驗及技巧、演示自護操作,能實現(xiàn)正向引導,保證其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基于ACT反饋的延續(xù)性護理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應用能顯著改善其肺功能、減少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提高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