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明
(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 江蘇無錫 214000)
數學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生物中有不少問題可使用數學方法來理解和處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物質的變化;DNA結構、DNA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中的各種堿基及其他計算;遺傳規(guī)律中的各類概率計算;進化理論中的基因頻率計算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變化等,運用數學思維和方法能使這些生物問題的分析、解決變得簡便快捷。
例1:酵母菌在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進行無氧呼吸,將酵母菌放在含有培養(yǎng)液的密閉錐形瓶中,測得CO2的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則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為多少?
只進行有氧呼吸吸收的O2與放出的CO2量應該相等,只進行無氧呼吸不吸收O2,只放出CO2(酵母菌)。上述內容說明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
假設有氧呼吸消耗了Xmol的葡萄糖,無呼吸消耗了Ymol的葡萄糖,則:
由于“測得CO2的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則有此公式:
6X+2Y=2*6X(等式前是CO2釋放量,等式后是O2吸收量)
由此得:6X=2Y,結果得:X:Y=1:3,
即: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為1:3。
6X=2Y,也表明有氧呼吸產生的CO2與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量相同。
如果酵母菌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強度相等,即兩者在相同時間內消耗的有機物相等。就可得到X=Y,則:吸收的O2與放出的CO2之比為:3:4(根據6O2:(6CO2+2CO2)得出的)。
例2:假如植物某器官CO2釋放量的相對值為0.6,而O2吸收量的相對值為0.4。此時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對值相當于有氧呼吸的幾倍?
由題中得知釋放CO2與吸收的O2不相等,說明該器官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由此按上得到:6X+2Y=0.6(相對值),6X=0.4。
則X=0.2:3,Y=0.1。
那么Y:X=0.1:0.2/3=1.5。
此時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對值相當于有氧呼吸的1.5倍。
此類問題可用上述方法解決。
在DNA的二條鏈中由于堿基互補配對,一條鏈上的A的總數等于另一條(互補)鏈上T的數目,一條鏈上的G的總數等于另一條(互補)鏈上C的數目,這樣可記作A1=T2,T1=A2,G1=C2,C1=G2。
例3:某DNA分子的一條鏈上(A+T):(G+C)=0.2,則另一條鏈上和整個DNA分子中這個比值為多少?
利用以上很快得到(A1+T1):(C1+G1)=(A2+T2):(C2+G2)=(A+T):(C+G)=0.2
例4:HIV病毒屬于RNA病毒,具有逆轉錄酶,如果它的一段RNA含堿基A=19%,C=26%,G=32%,則通過逆轉錄形成的雙鏈DNA中應有堿基A為多少?
由題中可得到U=23%,則根據公式(A+T)%=(A1+T1)%=(A2+T2)%=(A+U)%=42%,由于DNA中A=T,結果得到A=T=21%。
例5:某生物的雙鏈DNA分子共有含氮堿基700對,其中一條鏈上(A+T):(C+G)=2.5,問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共需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多少個?
根據(A1+T1):(C1+G1)=(A2+T2):(C2+G2)=(A+T):(C+G)=2.5,
而整個DNA分子中A=T,G=C,所以得到:T:C=2.5,
則:C=T:2.5,
A+T+G+C=1 4 0 0,由于A=T,G=C,可得:A+G=T+C=50%,
則T+C=700,由上式代入,則得到T=500。
第一次復制需要500個T,第二次復制需1000個T,二次復制共需1500個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在DNA分復制過程中每次需要的脫氧核苷酸(或者說堿基)數量是成一個等比數列,所以可以使用等比數列公式來解決相關問題。
an=a1×2n-1,表示第n次復制需要脫氧核苷酸的個數(a1為某脫氧核苷酸或堿基數量,n為DNA分子復制次數,以下同)。
Sn=a1×(2n-1),表示n次復制共需要的脫氧核苷酸個數。
只要知道a1和n數值就能得相關結果。
例6:如某一DNA分子含有800個堿基對,其中含有A600個。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數次后,消耗周圍環(huán)境中含G的脫氧核苷酸6200個,該DNA分子已經復制了多少次?
首先根據題中條件得到G=200(A+G=800,可直接得出)。再根據公式Sn=a1×(2n-1),得到6200=200×(2n-1),
則n=5,即該DNA分子已經復制了5次。
以上例題是只要記住公式就可簡單化處理DNA復制中復雜計算。
其他一些類型的習題也同樣只記住公式就能使問題簡單化。
例7:某一老鼠種群中有黑色和白色兩種體色的個體,這一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對白色(b)為顯性。如果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18%,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78%,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4%,問基因B和b的頻率分別是多少?
可利用公式:B=BB+(1/2)Bb,而b=bb+(1/2)Bb,就可得到B=57%,b=43%。
運用數學方法技巧解答高中生物中的一些問題,有時會使問題的解答更為簡單,也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得到實質的升華。
通過這類方法技巧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掌握生物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方法解決自然科學中問題,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