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珂,殷 勤,趙萬潤
(1.云南省永勝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麗江 674200;2.云南省昆明市延安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51)
云南省系艾滋病高發(fā)區(qū),為準確掌握處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永勝縣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為制定針對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據,現(xiàn)就我院抗病毒門診1998 年~2018 年累計納入抗病毒治療的255 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HIV/AIDS)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底納入國家免費抗病毒治療項目,初次接受HAART隨訪觀察時間達到半年及以上的HIV/AIDS 患者為研究對象,共255 例。入選標準:① 抗病毒治療患者符合《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1]的臨床治療標準;② 治療前均經過服藥依從性教育并納入治療管理;③ 所有入選患者均簽署“免費抗病毒治療知情同意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Excel 軟件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均數比較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P <0.05 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人群分布 255 例HIV/AIDS 患者中,男性163例(63.92%),女性92 例(24.31%),男女比例為1.77 ∶1。年齡(11 ~75)歲,平均(40.63±12.71)歲,患者年齡、性別分布見表1。已婚或同居167例(65.49%),未婚49 例(19.22%),離婚或分居39 例(15.29%)(其中喪偶10 例)。農村患者226例(88.63%),城鎮(zhèn)患者28 例(10.98%),學生1 例(0.39%)。其中雙陽家庭32 戶。
2.2 感染途徑 異性性傳播225 例(88.24%),靜脈吸毒12 例(4.71%),同性性傳播1 例(0.39%),血液傳播1 例(0.39%),傳播途徑不詳16 例(6.27%)。
2.3 臨床表現(xiàn)及機會性感染 皮膚損害12 例(4.71%);持續(xù)或間斷發(fā)熱(>38℃,>1 個月)13例(5.10%);口腔毛狀白斑3 例(1.18%);淺表淋巴結腫大5 例(1.96%);咳嗽24 例(9.41%);持續(xù)的慢性腹瀉(>1 個月7 例(2.75%)。嚴重反復的細菌性肺炎9 例(3.53%);帶狀皰疹15 例(5.88%);食管念珠菌病5 例(1.96%);肺結核3例(1.18%);持續(xù)性鵝口瘡7 例(2.75%)。
2.4 實驗室檢查 59 例(23.14%)血白細胞<4× 109/L,26 例(10.20%) 血 紅 蛋 白<90g/L,23 例(9.02%)血生化AST 和(或)ALT 在(40 ~120)u/L 之間。255 例患者基線CD4計數在(14 ~1 238)個/mm3之間,平均(295.55±181.14)個/mm3,各基線值比例見表2。
2.5 抗 病 毒 治 療 概 況 2008 年2 例,2009 年3 例,2010 年7 例,2011 年7 例,2012 年21 例,2013 年35 例,2014 年34 例,2015 年24 例,2016 年34 例,2017 年51 例,2018 年37 例。隨訪半年,排除死亡、失訪、退出治療患者,220 例患者基線CD4水平為(297.54±181.41)個/mm3,治療6 個月后上升至(418.42±203.54)個/mm3。治療前后CD4計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分析2012 年~2018 年的變化趨勢顯示:接受治療患者從確診到開始HAART 的平均時間由22.05 個月縮短到4.32 個月;1 個月內即獲得HAART的患者比例由14.29%上升至81.08%,見圖1。
表1 255 例HIV/AIDS 患者年齡、性別分布 (n,%)
表2 255 例HIV/AIDS 患者CD4 計數分布 (n,%)
圖1 2012 年-2018 年患者及時治療情況
本次觀察顯示,患者平均年齡(40.63±12.71)歲,患者以(31 ~40)年齡組最多,占27.45%,其中50 歲以下75.30%,提示以性活躍的青壯年為主,患者中已婚或同居的167 例(65.49%),農村患者226例(88.63%),異性性傳播225 例(88.24%)。與近年文獻報道[2-4]的特點一致,未發(fā)現(xiàn)人群老年化現(xiàn)象。提示本地傳播途徑以異性性傳播為主,控制性傳播是重點?;颊叨鄶禐楫數爻W〉霓r村青壯年人口,有利于患者管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依從性及效果要優(yōu)于高齡人群。雙陽患者有32 對,比例較大,男方婚外異性多性伴高危行為是導致家庭內夫妻感染的首要危險因素,工作中須重視保護高危人群,對檢測陰性配偶宣傳艾滋病防護知識,免費發(fā)放安全套、定期檢測HIV 等服務[5]。加強高危人群,特別是治療單陽家庭陽性配偶減少家庭內傳播是本地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點。
盡早發(fā)現(xiàn)感染者,盡早開始抗病毒治療是艾滋病防控的核心措施。本組中患者有臨床表現(xiàn)及出現(xiàn)機會性感染的比例較報道[6]的低,可能與確診時絕大多數處于無癥狀期,以及治療時機不斷提前,多數基線CD4高、免疫功能尚可的患者納入HAART 有關。HAART 是提高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減少病死率,延長生存壽命的最有效方法,更是預防HIV 傳播的重要措施。從2003 年我國開始了免費抗病毒治療的國策,到2016 年全國推廣“發(fā)現(xiàn)即治療”的全球策略。淋巴細胞基線值的高低可影響HAART 后該細胞計數的恢復,直接影響免疫重建速率,揭示了HAART 宜爭取早期進行的重要性[7]。早期抗病毒治療有效,為維持較高水平的淋巴細胞及控制醫(yī)療費用,HAART 治療不應拘泥于初始淋巴細胞水平,宜盡早進行[8]。體現(xiàn)在本組患者中,自愿接受HAART 的患者由2008年合計治療2 人到2018 年合計治療37 人,治療患者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治療的可及性不斷提高。而且,本組中基線值平均(295.55±181.14)個/mm3,平均值高,CD4計數分布在(201 ~350)個/mm3最多,達35.69%,與文獻[9]統(tǒng)計基本一致。其中220 例符合隨訪條件患者基線CD4水平為(297.54±181.41)個/mm3,治療半年后治療6 個月后上升至(418.42±203.54)個/mm3,治療前后CD4計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明顯重建。從2012 年~2018 年,患者確診到接受HAART 的時間變化顯示,確診后到開始接受HAART 平均時間在逐漸縮短,確診1 個月內即可獲得HAART 的患者比例也明顯增加。顯示出目前治療時機不斷提前,從確診到獲得ART 間隔時間逐漸縮短的積極現(xiàn)象。以上變化趨勢,除了患者人數增加,治療意愿的增強,治療方案的優(yōu)化、治療模式的改進等因素,也顯示了國家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實施的進一步完善,防艾工作者的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