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妍,殷亞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心血管特需病房,上海 200032)
心臟瓣膜疾病主要是由于膜口狹窄或關閉功能不全引發(fā)的心臟疾病,多實施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但術后患者需要終身實施抗凝治療。有效的延續(xù)護理是保證及時抗凝治療療效的保障和基礎,減少并發(fā)癥現象的出現[1-3]。為了分析延續(xù)護理對提高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作用,我院展開了分析。
隨機將我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患者分成兩組,A組35例患者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25~71歲,平均(51.79±10.37)歲;B組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1~67歲,平均(46.51±13.95)歲。
兩組資料差異小且可比性高。
A組3實施出院后的門診隨訪護理,包括基礎性的出院前采用門診隨訪的護理,指導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叮囑患者手術后3、6、12個月復診,并留下患者聯系方式,定期開展電話隨訪的護理。
B組實施延續(xù)護理,(1)構建疾病隨訪登記表格、成立一對一的隨訪團隊:在患者住院期間對基礎資料、心功能分級、手術類型、出院時間、聯系電話、家庭住址、藥物用量、抗凝治療時間等統計。成立專門的隨訪團隊,由科室內主治醫(yī)師、主任醫(yī)師、護士長和??谱o理人員組成相應的延續(xù)護理團隊,制定疾病隨訪的計劃、方法等[4]。(2)明確出院后隨訪時間和途徑:在患者出院后1個月內每周至少一次電話隨訪、出院后3個月每2周一次電話隨訪,時間在15分鐘以上,要求對每位患者隨訪一年以上。除了電話隨訪之外還通過短信、微信等等形式發(fā)送和分享心臟瓣膜置換術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手冊等強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每天下午6點準時發(fā)送短信提醒患者按時服藥,通知患者回院復診的時間。(3)明確延續(xù)護理的內容:出院時發(fā)放抗凝治療手冊、自我監(jiān)測記錄表等,引導患者對睡眠、飲食、不良反應、尿量和指標等統計,指導患者監(jiān)測心率。指導患者和家屬正確服用抗凝藥物,指導患者家屬監(jiān)督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出院后在微信群內定期分享抗凝治療相關文章、影響抗凝治療的藥物和食品的相關文章、飲食原則、生活習慣及生活中預防感染的對策等等,強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提高患者抗凝治療的依從性[5]。
對比兩組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患者護理后的抗凝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乏力、便血、眼結膜出血、皮下瘀斑、尿血、牙齦出血等等)等差異。(1)抗凝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100.00%;其中完全依從:患者出院后完全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定期回院復查;部分依從:患者出院后大多數時間按時按量服用藥物,有時會耽誤復診時間;不依從:患者服藥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喜歡擅自更改藥物劑量甚至停藥。
采用SPSS 25.0,計數資料采用x2表示,當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患者護理后的抗凝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
延續(xù)護理主要是指通過綜合性、系統的行動設計來確?;颊咴卺t(yī)院-社區(qū)及家庭健康照顧場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協作性與連續(xù)性的護理服務,通常是指從醫(yī)院到家庭的延續(xù),包括患者在出院前經由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結合患者的疾病、預后及后期治療需求等制定的出院計劃、轉診、患者回歸家庭或社區(qū)后的持續(xù)性隨訪和指導[6-7]。由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患者需要定期回院接受終身的抗凝治療,通過延續(xù)護理中實施的構建疾病隨訪登記表格,成立一對一的隨訪團隊、明確出院后隨訪時間和途徑、明確延續(xù)護理的內容等多元化的護理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證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定期回院復診,提高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為患者解答生活中的疑問和不解,促進患者預后[8]。
表1 對比兩組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患者護理后的抗凝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出院患者實施延續(xù)護理的有效性較高,能提高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療的依從性,建議在護理中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