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敏 余云輝
(中山市中等專業(yè)學校,廣東中山 528458)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電子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使得該課程成為學生最難學的電類基礎課程之一,即使是增強驗證性實驗,還是弱化理論過程推導,模擬電子的理論還是令學生頭疼;而減少驗證性實驗的做法也會導致學生理論知識不夠扎實,討厭理論分析,從而削弱了理論對實驗的指導作用,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現在的學生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喜歡動手,屬“體驗型”一類。這與我們培養(yǎng)實用型技工人才很相符,但學生們普遍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傾向。隨著普通高中的擴大招生,中職生源素質下降,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而模擬電子技術是電類的基礎,有較強的理論知識。所以,近幾年來一直是中職學生較難學好的一門基礎課程。針對以上問題,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則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結合項目教學法以提升技能水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課程的主戰(zhàn)場從教室轉移到實訓室,甚至將教室進行相應的改造,擴展教室的功能,使教室也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實訓場所,保證制作課時應在占70%以上,從而形成以制作為主,理論知識為輔的格局。這樣,在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的學習當中,將電路的簡單布局、焊接、測量,調試作為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內容,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工具、儀器與儀表的正確使用方法;了解和掌握簡單電路的制作過程、測量和調試方法;了解和掌握外形設計理念。最終讓學生掌握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的主要知識點和技能。
我們此次課改的外在形式通俗地講就是“玩”,當然這里“玩”的是技術,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玩”絕對不是放羊式的,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玩”。我們追求的是:通過“玩”,使學生在學習開始充滿了神秘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快樂感,在學習結束后充滿了成就感。我們要做到的是,通過帶領學生“玩”,無形或有形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習,讓學生制作出不少作品,如圖1 所示作品為繼電器驅動電路,增強學生對電子專業(yè)的興趣和自信心。為后續(xù)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1 繼電器驅動電路
在教室加裝工具、儀器、儀表、元器件柜和交流電源。配備6 ~8 個大組的設備,每個大組配備函數信號發(fā)生器、示波器、雙路穩(wěn)壓電源各一臺,萬用表兩個,電烙鐵、鉗子、鑷子、斜口鉗等。除了提供質量好的元件外,還要有壞的元器件,讓學生學會區(qū)分質量與性能的優(yōu)劣。
根據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把知識點進行分解和組合,考慮理論的連續(xù)性、模塊的相對獨立性和模塊間的實用性。選出六大模塊完成:二極管模塊;三極管模塊;功放電路組裝模塊;晶閘管模塊;低頻振蕩電路模塊;綜合應用等項目。讓學生在各個功能模塊的制作過程中,學習元器件必須掌握基本理論和技能。
圖2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框架圖
如圖2 所示,二極管模塊是以電源制作為主線,完成單相半波、橋式整流電路、電容濾波電路和穩(wěn)壓管并聯(lián)穩(wěn)壓、三端固定穩(wěn)壓電路。
三極管模塊是以放大電路制作為主線,完成共射極放大電路、助聽器功放電路、繼電器驅動電路。
功放電路組裝模塊以OCL 功放電路組裝為主線,完成反相比例放大器、電壓比較器、OCL 功放電路。
晶閘管模塊以完成晶閘管直流調光電路制作為主線。
低頻振蕩模塊以RC 振蕩電路的安裝為主線。
綜合應用以完成紅外線自動水龍頭控制器為主線。
學生將學習到二極管、三極管的結構、類型、符號和電特性,以及二極管的整流、穩(wěn)壓作用;三極管的放大、開關作用;運算放大器的基礎知識、常用器件的功能和應用;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和典型電路;低頻振蕩電路;晶閘管的基本原理和電路應用。
要求各個電路都有相應的任務書,讓每個大組的學員協(xié)作完成。制作出成功率高的實用電路。在制作過程中,逐步學會對照原理圖,完成電路安裝。再完成一些需要調試的內容。一個學期選定10 ~15 個單元目標,由簡到繁、逐步提高。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理論,在實踐中提高技術,使理論與應用相統(tǒng)一。
“學”的目的是“用”。如果學而不用,就等同于學了字、詞而不去造句。在項目制作安排上,前一個作品為后一個服務。例如,二極管橋式整流電容濾波電路為三端穩(wěn)壓電路服務,組成一個完整的電源,可輸出多種常用電壓。為三極管放大、功率放大、集成運放電路等后續(xù)制作提供電源。由簡單電路開始制作,逐步深入,使學生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由想學—愛學—樂學。讓學生在電子制作中“玩”出感覺,“玩”會技能,打下基礎。
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收獲,盡量少用或不用印制電路板進行裝配。而用萬能板安裝為主??梢耘囵B(yǎng)學生的能力,把原理圖變成實際布線圖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對元器件的功能、性能特點、質量檢查等有了解。每位學生用他們自制的電路進行參數調試、元件質量、波形測量、資料記錄等操作。學生之間進行比較,發(fā)現問題或不足,并學會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正確的思維方法和邏輯推理能力、故障判斷能力,從實踐中獲益。
教會學生查閱資料、選用配件,設計制作等一整套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開闊視野,鞏固學科知識。
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兩者的關系十分重要而微妙。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好選用有聲、光、電效果的項目。要給學生制定好短、中、長三期目標。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包括每個單元電路安裝,任務書、測量、檢修等方面的內容,教師一定要親自超前完成,而且考慮周到。師資配備要求每個教師輔導20 個左右。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把課程的內容轉化成一個個目標“點”,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在訓練中逐個掌握,由這些“點”構成課程知識“面”,多個知識層“面”構成專業(yè)知識“體”系的過程。在引導學生方面有較好效果,表面上學生是在“玩”電子技術制作,實際上可以學會一門電類基礎課程。
由于弱化了理論推導過程,分散了各個知識點,使得知識的連貫性減小,專業(yè)知識體系不強。對學生發(fā)展或多或少負面影響。師資配備和儀器配備、耗材要求高,投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