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書 江寅紫 毛傳花
摘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各種網絡軟件的產生對于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知識、進行交流、釋放壓力等,但是由于網絡平臺開放性的特點,其中充斥著各種不同的文化,這些都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在本文的研究中,作者基于對當前網絡環(huán)境中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面臨挑戰(zhàn)的詳細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優(yōu)化解決措施,促進網絡化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網絡環(huán)境;挑戰(zhàn)與對策
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信息化建設發(fā)展迅速,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各種學習平臺和娛樂平臺迅速出現,同時移動手機以及各種移動軟件的研發(fā)更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獲取不同事物的頻率。在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中,借助互聯網接受教育、進行知識獲取、以及娛樂已經成為常態(tài)化模式。但是這樣開放化的網絡平臺中,常常出現很多有害信息阻礙學生的正常學習,影響學生的正確道德發(fā)展方向,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造成消極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fā)展質量。
一、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一)網絡文化強烈沖擊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環(huán)境
在網絡環(huán)境中對各種軟件的使用、語言的交流、圖片的共享,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網絡文化,在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這種優(yōu)劣信息共存、豐富多彩、復雜多樣的網絡環(huán)境嚴重打破了傳統(tǒng)思政教育的單一化教學氛圍。隨著這種不同網絡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傳播,很容易對尚處于干凈純潔校園中的大學生的思想造成消極影響。通過網絡平臺,社會中的各種消極、暴力甚至黃色精神和視覺毒藥很容易混入清純的大學生群體中,從而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純潔性造成嚴重污染,很大程度上造成思政教育內容的質量大幅度下降,對學校的整體思政工作帶來消極影響。
(二)網絡西方文化的泛濫,影響了傳統(tǒng)主流價值觀導向作用
隨著網絡的普及以及中西文化的碰撞,讓很多網民能夠通過網絡平臺輕易的吸收很多西方文化。但是這一過程中,很多西方國家不懷好意,在我國網絡平臺上傳播不符合我國人民實際需求的人生觀或者價值觀,同時通過所謂的“人權”等問題,隨意干涉我國的內部問題,這種企圖分裂我國的網絡言論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的社會和平和穩(wěn)定。所以在這種多元文化同時存在的網絡平臺中,如何避免各種不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競爭,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和民族和平,消除西方消極文化對我國大學生的影響,這是當前高職院校需要通過正確的思政教育而開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受到沖擊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各種網絡信息的獲取成本大大降低,學生和老師都可以很容易的通過網絡平臺獲取到相同的共享資源。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具有資源優(yōu)先獲取的教學模式,不同信息之間的獲取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對高職院校老師傳統(tǒng)教學中的權威價值觀造成了消極影響。網絡環(huán)境中各種文化通過多元化渠道進行傳播,學生可以以各種自己喜愛的方式吸收網絡文化,在網上學習,這樣的現象亦是與傳統(tǒng)高職院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悖的,兩種方式的沖撞,導致思政教師很難再以傳統(tǒng)方式開展思政教學。
二、增強網絡環(huán)境中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質量的措施
(一)建設校園網絡工作新平臺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教育環(huán)境中,網絡已經是學生學習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順應這種學習特點,在校園內建設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網絡,促進思政教學模式的多元化開展。校領導可以對校園網絡做好規(guī)劃,建立不同板塊的特色論壇,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論壇學習和討論,增加校園網絡平臺的豐富性。對于當前大學生樂于用移動平臺瀏覽資訊的特點,校園網絡建設部門可以將學校內的各種新聞、事件等上傳至網絡平臺,方便學生更好瀏覽。還可以在高職院校的官網中展出有關學校發(fā)展歷史、科學成就、藝術人文等文章或者視頻作品,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開放談論平臺,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閱讀只有將所感所悟表達出來,擴大全校師生的交流。思政教師可以通過該平臺上傳相關知識,以不同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習思政知識,感受我國政治文化。
(二)優(yōu)化思政教師隊伍
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就有必要掌握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思政教學技能。在網絡時代快速發(fā)展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才能適應思政教育的實際需求。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努力組織思政老師開展網絡知識和技術的相關培訓工作,引導教師更新自身教育觀念,有針對性的找尋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并針對網絡中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思政教師應該不斷研究相關的教學方式,充分結合網絡技術、教師自身專業(yè)知識、學生思想變化等方面,以正向思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增強學生的思政學習能力。
(三)加強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
網絡環(huán)境由于其公開性可以吸收各種各樣的言論,其中包含積極的,也有很多消極的,為了促進學生在開展思政學習過程中避免受到消極言論的影響,有必要建立一個網絡凈化管理系統(tǒng),采取高效嚴格的技術方式防止有害信息進入學生的思政學習平臺。但是相比于這種外部的控制手段,開展高質量的思政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其道德素養(yǎng),從內部層面直接避免吸收消極文化更為重要。因此,學校不僅需要建立相關的法律為各種網絡信息的出現增加衡量標準;而且還應該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強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可以采用校報刊登、校園廣播宣傳、校園網絡平臺普及等措施提升學生的網絡法律知識以及對網絡法律的認識;再通過開展高質量的思政教學、開展專題講座、交流會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提升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的自律意識,強化學生對網絡環(huán)境中優(yōu)劣信息的判斷能力,最終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網絡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石慧敏.新媒體條件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J].文存閱刊,2017(22):153-154.
[2]葉芳.微博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山西青年,2017(17):182-183.
作者簡介
陳亦書(1984.11—) 性別:女 民族:漢 籍貫:浙江天臺 職稱:實習研究員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寅紫(1986.08-)性別:女 民族:漢 籍貫:浙江寧波奉化,職務/職稱:助理實驗師 學歷:本科
毛傳花(出生年份—1982年12月) ?性別:女 ?民族:漢族,籍貫:浙江麗水慶元 ?職務/職稱:實習研究員 ?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