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縣全豐鎮(zhèn)中心小學 江西 修水 332400)
在文言文教學中,最常見也是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形式單一,學生學習起來寡淡無味。常見的學習模式就是新課伊始,通讀順文,逐句翻譯,最后提煉文意,機械記憶。這樣過于模式化的課堂,形式單一,學生如何能夠產(chǎn)生學習的期待,又何談產(chǎn)生閱讀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就會消失殆盡,很難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文言文教學的延續(xù)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就會有一種任務的壓迫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就很難生出喜歡的情緒,那么換一種方式,把文言文作為一種學習的調(diào)劑,學生就會學的興趣盎然。教師應當把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經(jīng)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如《紀昌學射》這則故事本身內(nèi)容淺顯易懂,其中蘊含哲理是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下功夫,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能學好一項技藝甚至一門課程。教師就可以抓住教學契機,對這則文言文進行拓展閱讀,合理運用導語,激發(fā)閱讀興趣?!安隆弊x內(nèi)容,尋找依據(jù)。巧用“猜”的形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解讀的欲望,學生有的說一句,有的說兩句,活躍氣氛。最后再回歸文本,詳細解析,進行知識點的鞏固和完善。此時,讓學生再去閱讀教材中的文本,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替換文言文,這樣使學生對白話文和文言文之間聯(lián)系的理解更加深入。輕松和愉快的學習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學生怎么會排斥文言文呢?
在學生興致高漲地學了文言文之后,如何確保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語言呢?那么教師就要適時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嘗試表達,檢驗教學成果。在深入理解文本之后,設計情景讓學生自己表達。比如在《楊氏之子》這篇課文學習后,就可以讓學生思考假如文中的楊氏子是學生自己,遇到客人用自己的姓氏開玩笑,是否能做出楊氏子那般幽默詼諧的回答。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就妙在沒有直接說“孔雀是你家的鳥”,而是選擇用反問的句式,“怎么沒聽說孔雀是你家的鳥”,讓孔姓客人啞口無言,無可辯駁。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入情景進行思考,無須用更多的語言來描述,學生就會明白語言規(guī)則的運用。
閱讀,重點在讀。如果想要深刻理解文意,就要反復閱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以“讀”為緯,能達到讓學生深層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語句、用法的目的。
首先進行初讀,感受文章韻律的美感。文言文較之白話文更加注重停頓和斷句,一句話斷句位置不同,文意就可能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學習的難點就是掌握正確的停頓、重音,把握語速和語調(diào)。教師的范讀就是學生學習的模板,在閱讀之前,可以讓學生在書上做上標記和記號,幫助學生進行正確朗讀。教師抑揚頓挫、平仄起伏的朗讀能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閱讀的音律魅力。
其次,文言文教學如果僅僅依靠逐字講解、機械記憶,學生很容易厭倦和反感,不利于文言文教學的長期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品讀。針對這一情況,構建和完善情境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就顯得至關重要。情境體驗式課堂教學讓學生形成主體學習方式,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采用場景模擬、即興表演、劇本構建等多種活動,全方面調(diào)動學生的文言文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體驗感和理解能力。拿《伯牙絕弦》一文舉例來說,在基礎知識點的講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吟詠之美。鐘子期去世以后,俞伯牙來到他的墓地前寫下一篇短歌悼念亡友。這個時候可以結(jié)合音樂等多媒體手段,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誦讀,在誦讀過程中,以期達到和古人的情感共鳴,體會俞伯牙失去知音摯友的悲痛之情,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內(nèi)涵理解。
最后則是進行課文文本的背誦,背誦是積累的基礎,也是文言文閱讀的課標要求。文言文歷經(jīng)千年歷史風煙,是我們璀璨輝煌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積淀,背誦這些經(jīng)典文章,更加理解其中蘊含的哲理,讓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文化。同時,我們反對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這樣雖然能夠達到課程考試中取得高分的目的,但這是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的。我們提倡結(jié)合文本韻律,根據(jù)文章蘊含的哲理進行分層,層層遞進,抓住記憶點的記憶方法,這樣的記憶往往更具有持久性,在記憶的過程中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興趣為“經(jīng)”,以“讀”為緯,經(jīng)緯交織,構成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的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感文之美,悟文之意,進而熱愛文言文的學習,實現(xiàn)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高效教學的目的,最終讓學生形成熱愛我們祖先留下的輝煌燦爛文化的觀念,在未來長久的發(fā)展過程中保持文言文學習的熱情,才算是最終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